原標題:我國幼兒教師入職前體育教育能力培養研究
摘要:運用問卷調查法對我國部分省市幼兒教師入職前的室內體育活動組織能力、戶外體育活動洞察能力等七項體育教育能力培養滿意度進行調查。主要結論:幼兒教師體育教育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中教學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夠緊密,思維創新能力培養中教學方法得當,課程評價不足;自制玩教具、創編游戲的能力培養中課程設置合理,但教學方法及評價形式單一;良好的業務能力培養中教學方法有待進一步優化;室內體育活動組織能力培養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方法與課程設置得當;戶外體育活動中敏銳洞察力的培養重視實踐,理論教學卻顯薄弱;幼兒遠足活動領導能力及安全意識的培養缺乏理論指導,系統性不足。建議:樹立教師教育一體化理念,建設專業特色;強化體育教育實踐能力培養并且轉變專業培養機構的管理思路,提高學生滿意度。
關鍵詞:體育教育;學前教育專業;幼兒教師;體育教育能力
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身心健康是一個人最大的資本,民族健康是一個國家最大的資本”,然則,“強國必先強神,強神必先強身,要強身必先注意幼年的兒童?!盵1]國務院轉發的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中明確指出“要用科學的方法啟迪和開發幼兒的智力,培養幼兒健康的體質、良好的生活習慣、活潑開朗的性格和求知的欲望?!盵2]目前國家對幼兒正大力開展有目的的教育影響,這對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以及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配合計劃能有效的執行,《幼兒園管理條例》中強調“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以及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其中體育教育被放在了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首要位置?!盵3]
幼兒教師是幼兒體育教育活動的領導者與組織者,幼兒體育活動的開展與效果受到幼兒教師的體育教育能力的直接影響。幼兒教師體育教育能力體系是基于有效引導幼兒身體鍛煉、建立體育認知、培養幼兒運動興趣這一目的,幼兒教師所應具備的各項專門體育教育的能力組合。它具有整體性、層次性、目的性、適應性的特點。幼兒教師體育教育能力的構成分為三個基本維度,即一般教育能力、專項教育能力和應用教育能力。一般教育能力是個體實現教育活動的基礎,具體包括“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專項教育能力是個體實現教育活動的保證,其中包含“自制玩教具、創編游戲的能力”和“良好的業務能力”;應用教育能力是個體完成教育活動的關鍵,其中包括“室內體育活動組織能力”“戶外體育活動中敏銳的洞察力”以及“幼兒遠足活動的領導能力”.由于幼兒身心發展有其特殊性,故幼兒教師接受專業的、系統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教師教育能力發展的早期教育,就是懂-會-熟的長期學習和訓練,將知識遷移內化為素質,素質又在具體教學實踐活動中外現出來的活動過程[4].從職業培養的階段性而言,即是“職前培養”.該階段強調教育的基礎性、系統性、專業性、標準化等特點。目前,幼兒教師體育教育能力的職前培養問題研究大多停留在培養現狀層面,對于所發現的問題也多是以政府主管部門或監察部門為評議主體,即使部分研究當中有現狀分析,然則也是對所發現問題作出宏觀層面的解析,缺乏充足的依據。本研究試圖以用戶滿意度理論視閾,通過對幼兒教師入職前在學前教育專業院校所接受的體育教育能力培養的服務質量的調查,分析我國目前幼兒教師入職前體育教育能力培養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優劣態勢,提出解決對策。
1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的樣本選取山西、河北、安徽、上海、甘肅、廣東等省市在一線教學工作崗位從事工作時間達到兩年以上的相關幼兒園教師作為調查對象,對他們入職前在專業院校接受的體育教育能力培養服務的滿意度進行調查。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法
通過中國知網檢索搜集以期刊論文、學術報告、會議論文、政策標準以及學位論文為代表的一次文獻,和以專著和綜述性論文、專題述評、動態研究、手冊、百科全書為代表的三次文獻構成本研究的文獻主體,對于以部分尚未發表的專家意見以及學術觀點為代表的原始文獻(零次文獻),本研究也給予了客觀的審視和關注??梢哉f文獻資料法的運用貫穿了研究選題、研究假設、研究方案設計、研究報告形成的整個研究過程。
1.2.2問卷調查法
借助問卷星平臺對幼兒教師室內體育活動組織能力、戶外體育活動洞察能力、幼兒遠足活動的領導能力及安全意識、語言表達能力、思維創新能力、自制玩教具及創編游戲能力、良好的業務能力、學生價值感知、學生抱怨、學生忠誠的職前培養滿意度進行在線調查,共收回問卷253份,剔除無效問卷11份,保留242份有效問卷,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5.7%,結合運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回收的有效數據進行分析;并采用克朗巴哈α可靠系數測量問卷的信度,整體問卷的系數水平達到了0.84,問卷信度較好;同時運用專家法和因素相關分析檢驗問卷的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結果顯示80%的專家認為問卷題目能較好地代表原來的內容,說明問卷具有良好的內容效度。同時因素相關分析顯示9個二級維度中,有5個的相關性在0.8以上,說明問卷整體具有較高的結構效度。
2研究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以幼兒教師對各指標的滿意度得分為水平軸,將其分為高、低兩個區間;對各指標權重或影響為垂直軸,分為高、低兩個區域,從而形成幼兒教師職前教育能力培養滿意度象限圖(見圖1)。
第Ⅰ象限:強影響-高滿意區域。這一象限能夠反映出幼兒教師心中認為非常重要并且比較滿意的項目,同時也能反映出本專業的競爭優勢。對于處于這個象限的項目,對其基本策略是專業在發展過程中要以實現學生滿意度提升為最終目的,不斷強化對幼兒教師入職前體育教育能力的培養。
第Ⅱ象限:強影響-低滿意區域。位于該象限的選項反映了專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是幼兒教師認為該象限的能力培養不理想,但與此同時認為此象限的能力對于幼兒教師體育教育整體能力的影響是顯著的,應“重點加以改進”.對于處于這個象限的項目,專業應考慮加大關注力度,馬上改進和加強。
第Ⅲ象限:弱影響-低滿意區域。剛進入職場的幼兒教師認為,本專業此前對其內容不重視,并且學生認為對于促進其滿意度的提高作用也不明顯。那么鑒于此種情況,相關機構就可以根據此象限中所提供的信息,對幼兒教師的培訓方式和內容進行選擇,增強學生滿意程度。
第Ⅳ象限:弱影響-高滿意區域。位于該象限的選項反映新入職幼兒教師的整體滿意情況比較好,但其影響程度并不高,這就需要繼續完善專業自身的不足并不斷嘗試新的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