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多,農村幼兒園出現了大班額的現象,大班額對幼兒的成長和教師正常的教學活動產生了諸多不利,特別是創造性游戲的開展存在較大的困難。 創造性游戲包括結構游戲、表演游戲、角色游戲。 其中,表演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游戲之一,是幼兒根據文藝作品中的情節、內容和角色,通過語言、表情和動作進行表現的一種游戲。[1]現今,很多大班額幼兒園的表演游戲都流于形式,沒有真正開展起來。究其原因,主要是班額過大、空間范圍小,開展游戲存在擁擠、凌亂的情況。 如何才能組織好大班額幼兒表演游戲? 本文結合課題研究,談談具體的實踐和體會。
一、選擇合適的游戲內容,是農村大班額幼兒園開展表演游戲的前提
農村幼兒園大班額的表演游戲內容的選擇受到更多的限制,因此在內容的選擇時要考慮:
1.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選擇符合幼兒生活經驗的,內容活潑、有教育意義的作品。 故事、童話要讓幼兒容易掌握和表演,有一定的故事情節,表演動作表情比較適合幼兒表現。
2.要選擇人物性格特征較明顯,場景、道具簡單,便于師幼共同布置的作品??梢詫⒆酪?、積木、膠粒拚圖及實物等現成的材料進行利用。如《小熊請客》場景中的房子用桌椅,樹用一張椅子就可以了,表演小朋友帶上相應的頭飾即可。
二、合理開發和利用游戲場地,是農村大班額幼兒園開展表演游戲的先決條件
農村幼兒園的場地比較小,孩子又多,而表演游戲的開展需要較大的游戲場地,單靠每班的活動室是不夠的,教師需要開發和利用其它的空間讓幼兒游戲,室內外哪些空間可以合理利用? 室內有活動室、寢室、盥洗室、儲物室、過道、走廊、陽臺、大廳,戶外有綠地、綠籬、樹木、花圃、沙池、山坡、運動器械、戲水池。教師應因地制宜,根據表演的內容有目的選擇場地。 如表演《金雞冠的公雞》就可以利用幼兒園的綠地、山坡,讓幼兒在真實的情景游戲中, 增加游戲的趣味性,解決游戲的場地問題。
三、有效使用游戲材料,是農村大班額幼兒園開展表演游戲的必要條件
表演游戲的開展需要較多游戲材料,農村幼兒園現成的材料少,班級人數多,搜集、制作游戲材料是農村幼兒教師比較頭疼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準備游戲材料。
1.提供具有多功能的玩具和材料,避免材料功能的單一性。功能單一的材料,缺乏開放性,如那些顏色鮮艷、具體形象的成品玩具,不能滿足幼兒表演游戲想象力的發揮, 孩子們只是暫時對豪華用品感興趣,玩了一小段時間孩子們就不喜歡,更換淘汰這樣的材料,勢必造成經濟上的浪費。 多功能的玩具和材料可以讓幼兒在自身生活經驗的基礎上, 充分發揮想象,教師應鼓勵這種想象,激發這種想象,并創造條件滿足這些想象。在故事《小羊和狼》中,用舊掛歷紙、鮮艷的彩色塑料袋可以當服裝, 動物的羽毛可以用舊絲巾,等等。在表演活動中,孩子們還可用一些廢舊的輔助材料當道具,如“石頭”“雞腿”用泡沫塊來代替,各種小紙盒當成《小熊請客》的禮物。
2.尋找可利用的替代物,減輕教師開展表演游戲的負擔。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有一些現成的物品可以作為表演游戲的替代物,如:野果、樹葉、小石子等都可以作為幼兒表演游戲的素材;一些廢舊物如洗凈的各種塑料瓶、可樂罐、塑料袋等,還有各種紗巾、圍巾,在表演游戲中會變成話筒、花瓶、裙子等,這些替代物能極大滿足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同時,由于這些替代物來自幼兒自己的發現、創造,會增強他們自身的心理滿足感,自然也會激發他們使用這些材料進行表演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益,減輕農村幼兒園教師開展表演游戲的負擔。
3.幼兒參與制作游戲材料,激發他們參與表演游戲的興趣。教師根據表演的主題和情節,為幼兒提供輔助材料和孩子們一起商議并制作道具。在制作道具的過程中,教會幼兒一些制作道具的方法,道具不必過于精致、鮮明,以免影響游戲的開展,并可以物代物。 如教幼兒利用掛歷紙、塑料袋、廢舊報紙等,制作出簡單帽子、服裝等。
4.建立統一的“材料庫”,資源共享,使材料使用率最大化。開展表演游戲時,為了使材料使用率最大化,同一年齡班安排相同的表演游戲內容,年段教師共同搜集、制作材料,并在班級教室里開辟一處“材料庫”,將幼兒游戲所用的玩具材料都集中在一起,每個班級輪流使用材料,使材料“資源共享”,這樣既能減輕教師準備游戲材料的工作量,又能幫助幼兒學習歸類以及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更重要的還在于提高游戲材料的使用效益。
四、多樣的組織形式,是農村大班額幼兒園開展表演游戲的根本保證
農村幼兒園的班額過大, 而表演游戲的角色少,如果根據角色來分組,往往要分十幾組,加上幼兒園的場地有限,幼兒等待的現象就比較嚴重,通過探索課題組找出幾種解決的辦法。
1.讓部分幼兒當觀眾,講述旁白部分,參與到游戲中。如表演《小兔乖乖》時,將幼兒分成四組,每組有10 名左右的幼兒,一部分的孩子表演,另外的孩子當觀眾并講述旁白部分,表演結束后交換角色。 這樣幼兒參與表演的幾率就更高了,不會出現等待的現象。
2.一角色多人。表演游戲可以由多人扮演同一角色,例如在表演《三只蝴蝶》時,故事中的白蝴蝶、紅蝴蝶、黃蝴蝶、白花、紅花、黃花等角色,可以請幾個幼兒共同扮演同一角色,解決了角色少、觀眾多的矛盾。幼兒表演同一角色,可以一起商量角色的動作,這樣不僅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為了使幼兒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還可以讓能力弱的幼兒跟在能力強的幼兒旁邊學,從簡單的模仿到自己表演。
3.擴編故事,增加游戲角色。將一些游戲經過改編、擴編后,內容更貼近生活,又增加了角色,這樣就能解決人數多游戲角色少的問題。 比如表演游戲“小豬蓋房子”, 教師在故事里增加了現實社會中常出現問題,如小白豬考慮省錢,學小鳥用樹枝和樹葉蓋房;小黑豬為了買地得打工賺錢(搬木頭或磚頭等工作);小花豬用磚頭蓋房時,自己忙不過來,請其他小動物來幫忙等等。 三只小豬選擇了不同方法來蓋房子。 最后惡斗大灰狼時,加入其它小動物的幫忙,戰勝了大灰狼。 從表面上看游戲好像發生了變化,但實際上其內隱的規則、玩法都沒變,卻很好地解決了幼兒人數多、等待時間長的問題。
4.將表演游戲與區域活動結合。為了保證活動的場地和時間,教師在活動區中設置表演游戲區。 活動前, 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制作相關的場景和道具;幼兒根據意愿自主選擇和分配角色。幼兒可根據故事的情節邊表演邊游戲,將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生活經驗融入到游戲中,創造出各種不同的情節,使故事情節得到發展、擴充,人物形象變得更加生動、豐滿。
參考文獻:
[1]邱學青.對幼兒園游戲分類問題的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00(3).
[2]盧樂珍.關于師幼互動的認識[J].早期教育,1999(4).
[3]林菁.幼兒園創造性游戲的指導與實施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