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是典型的多族群(ethnic group) 、多語言、多文化并存的移民國家。英語是澳大利亞的國語和官方語言。除英語之外,其境內還有200 余種其他族裔的語言。在這個多族群的國家里,語言問題始終與國家利益、族群權利和個人權利交織在一起。歷史上澳政府推行的"語言同化"政策使土著族群和外來移民的語言和文化受到侵害。1973 年澳大利亞政府開始推行"多元文化主義政策",并在語言教育領域逐步實施多元文化主義語言教育戰略。這項戰略為語言教育領域實現多元文化目標提供了理論和現實保證。
一、語言教育戰略背景
(一) 澳大利亞語言教育領域存在的問題
從 1901 年澳大利亞聯邦成立到 20 世紀 60 年代末,政府一直采取"語言同化"政策,企圖將土著族群和外來移民同化為單純使用英語、遵循盎格魯-撒克遜價值觀的文化族群,強迫土著族群和移民放棄本族群語言而接受英語教育,以形成澳大利亞"同一化"的社會和單一英語制的國家。
針對土著族群,政府在其聚居區建立寄宿制學校,要求土著學生必須住校以遠離其家庭和社區。在學校,教學語言為英語,土著語言被禁止使用。這一語言同化政策剝奪了土著學生語言教育的權利,削弱了他們對本族群的認同。在長期的語言同化壓力下,土著語言遭受嚴重摧殘,其中 110 種瀕臨滅絕。[1]
針對移民,澳大利亞政府于 1901 年出臺了《聯邦移民抑制法令》,其中的"白澳政策"禁止非歐洲移民進入該國,目的就是維護英語單一語言、不列顛單一文化的純潔性。盡管在二戰之后,澳大利亞政府逐漸接受來自非歐洲的移民,但政府對移民依然采取同化措施以維護單一語言和文化的國家形象。移民的語言被認為是獲取英語語言知識的障礙,因此,移民的后代必須放棄本國語言和文化,到國立學校學習英語。"當時澳大利亞圖書館幾乎沒有移民語言的書籍; 不同種族的報紙必須用英語發行; 電視也是單一英語的媒體".[2]
(二) 澳大利亞多元文化主義國策的帶動
澳大利亞政府實行的語言同化政策非但沒有實現澳大利亞"同一化"的社會,反而使國家處于土著族群的利益訴求和外來移民群體整合的重重矛盾與沖突之中。20 世紀 60 年代,多元文化主義倡導的尊重文化多樣性、承認族群平等權利的價值理念迅速從北美傳播到澳大利亞,激發了澳大利亞土著族群和移民對平等權利的訴求意識。[3]
隨著土著族群和移民群體力量的不斷壯大,他們的語言認同意識和語言權利意識逐漸增強,他們要求政府制定新的語言教育政策保護其語言教育權利、拯救和復興族群語言、增強族群認同感和歸屬感。澳大利亞政府逐漸意識到必須順應歷史潮流,正視澳大利亞是由多個族群構成的多元文化共同體這一事實。1973 年,澳大利亞政府開始推行多元文化主義政策,并在 1989 年把它確立為國家的基本國策。這項國策"通過認可、包容、重視和賦予其傳統和文化多樣性將澳大利亞發展成為統一、和諧、持續發展的民主國家".[4]
此項國策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國家利益至上,承認澳大利亞語言文化的多樣性,尊重各族群的語言文化權利,保護和開發各族群的語言文化資源,以實現澳大利亞各族群的共存共榮。這項多元文化主義國策為解決澳大利亞社會存在的語言、文化、政治、族群等諸多矛盾,為澳大利亞實施多元化語言教育戰略提供了重要理論的基礎。
二、語言教育戰略觀
在多元文化主義國策的帶動下,從 1973 年開始,澳大利亞全面實施多元文化主義的語言教育戰略。多元文化主義所倡導的尊重、認同文化多樣性、保護各族群語言文化權利和語言文化資源的理念滲透到語言教育戰略的指導觀念之中,形成了三種語言教育戰略觀: 語言教育戰略認同觀、語言教育戰略權利觀和語言教育戰略資源觀。
(一) 語言教育戰略認同觀。在多族群國家中,國民應具有國家意識和族群意識,而這兩種意識是在語言教育所形成的族群文化認同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社會認同和族群認同大部分是經由語言建立起來并加以維持的。"[5]
因此,語言教育戰略認同觀既包括語言教育戰略國家認同觀,也包括語言教育戰略族群認同觀。前者旨在通過官方語言(英語) 教育培養一種能把國家中各族群團結在一起的國家認同,后者在澳大利亞族群內部培養一種以族群語言為特點的族群認同。語言教育戰略國家認同觀強調國民所享有的共同的語言和語言教育是形成國家認同的重要因素。因此,國家有權對澳大利亞各個族群進行官方語言教育并在學校確立官方語言的主導地位,從而促進國民的國家身份認同,維護國家的統一。語言教育戰略族群認同觀主張應尊重各個族群的語言、歷史和文化,保護族群語言資源和文化傳統,鼓勵各族群進行本族群語言的學習,保證所有族群享有均等的語言教育權利,使所有族群的語言和文化多樣性得到尊重和包容,這其中包括對本族群語言文化的尊重以及對他族語言文化的承認與尊重,從而實現多元文化主義所倡導的多種語言文化的共存共榮。
(二) 語言教育戰略權利觀。多元文化主義政策承認各族群的差異性,規定了各族群享有發展自己文化傳統和價值理念的權利。澳大利亞語言教育戰略權利觀既強調語言教育權利的平等,也強調語言教育權利的差異。平等的語言教育權利是指澳大利亞所有國民均享有接受官方語言教育的權利,享有保護和傳承族群語言的權利。但是,由于不同族群的語言、文化具有差異性,國家賦予這些族群差異的語言教育權利。例如,國家將語言教育權利轉移給土著族群,使土著族群有權掌管自己的語言教育,制定自己的語言教育政策。同時,國家也可通過立法形式以及對土著族群和移民語言文化進行政策資助的方式來展現其語言文化的特殊性和多元性。
(三) 語言教育戰略資源觀。澳大利亞具有種類豐富的土著語言和移民語言(社區語言) .歷史上政府采取的語言同化政策致使土著語言資源遭受嚴重的破壞。在多元文化主義國策的推動下,政府逐漸意識到語言的資源價值。首先,國家官方語言(英語) 教育資源具有巨大的價值,國民掌握英語對其平等參與國家事務、享受權利將帶來巨大的價值。其次,語言文化的多樣性是國家重要的資源,國家保護和利用土著族群和移民語言教育資源,以實現傳承土著族群文化和移民傳統文化的教育目標。再次,國家語言能力對澳大利亞國家發展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隨著全球一體化的不斷深入,澳大利亞加大了與世界尤其是亞洲的經貿合作。亞洲語言、文化教育對實現國家經貿發展戰略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因此,國家優先發展亞洲語言教育,提升國家語言能力為國家經濟利益服務。
三、語言教育戰略內容
在多元文化主義語言教育戰略觀指導下,澳大利亞的多元文化主義語言教育戰略具體可分為官方語言推廣教育戰略、土著語言及移民語言保護教育戰略以及面向世界、融入亞洲的多元化外語教育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