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教育問題上,家園聯系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如何讓教師與家長在平等交流的基礎上,對家長的教育方式進行指導和建議,并能提供相對便捷的渠道,讓家長第一時間了解園方的教學方向和理念,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家園共育是一門溝通的藝術,是一種互動的表達,只有當這種關系處于平等狀態時,才能真正增進家園之間的和諧合作,改進幼兒的表現,準確地尋找教育的最佳切入點,增加教育的合力。
能夠贏得家長的信任與支持是判斷我們工作質量好壞的一個重要標志。 因此,在保證良好的保教工作的同時, 做好家長工作,加強家園合作,與家長積極溝通,就成為幼兒教師的另一項重要職責。 本文就做好家園溝通工作談一些本人的粗淺認識。
一、家園溝通的幾種有效方法
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育指導之前,必須要了解幼兒的家庭狀況,包括幼兒家庭的經濟狀況、家庭成員的政治面貌以及家長的文化、品德修養水平、對子女的教育要求等,在了解了上述基本信息后,教師便有了利于溝通的前提,可以采取以下溝通方法。
1.先報喜 ,后報憂 ;先表揚 ,后批評 . 在與家長的交流中, 教師要能生動地描述出其幼兒在幼兒園某一環節的可愛表現, 家長會從教師的言談中自然感受到教師對他孩子的關愛、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并留下了教師工作細致、 認真負責的好印象。 而面對孩子的缺點,一次只說一個方面,只解決一個問題,而不要將孩子缺點錯誤都羅列一遍, 這樣只會讓家長更沮喪,甚至對教師的能力產生懷疑。教師也不要流露出這個幼兒對其他幼兒造成的影響, 而是強調幼兒的缺點對自身發展的負面影響, 讓家長感覺到教師的目的是為了他孩子著想,而非為了教師工作上的便利。
2.善 于傾聽家長意見 . 對于教師來說 ,一定要抱著信任的態度傾聽家長的描述,切不可隨意打斷, 更不能在語言中流露出不信任,以免使溝通變成爭執。 一是讓對方表達自己的意愿; 二是使對方覺得自己被關注;三是了解問題的癥結;四是為對方提供了一個宣泄的機會;五是減少誤解和錯誤,節約時間;六是增進雙方的信賴與合作,提高解決問題的效率。
3.根 據家長需求 ,找準溝通的切入點 . 不同年齡、不同文化層次、不同職業、不同生活水平的家長對幼兒關心的方式不同。 老人關注孩子的生活、飲食,父母關注孩子學習方面多些;母親在孩子成長的問題上過問的多些,而父親則很少過問;小班幼兒的家長關心生活事多些,大班家長關注幼兒學習方面的事多些;體弱兒家長關心幼兒的飲食起居和健康方面多些,而新入園幼兒的幼兒還沒有建立起對教師的信任感,擔心孩子在園受委屈,擔心教師不夠盡心等。 所以,教師要關注家長所擔心的問題,以家長最為關心的話題為切入點,展開溝通,進而引導家長了解幼兒園,了解老師,找準家庭教育配合點,保障孩子在多種教育因素下全面和諧地發展。
4.要 尊重家長 ,多提建設性的意見 , 不居高臨下。 要注意征求家長的意見,要多提建設性意見,不要使用“你應該”或“你必須”等命令性的字眼,而應該說“我認為”或“你認為怎樣”這些婉轉、協商性質的詞語,這樣家長才容易接受也樂意接受我們的建議或意見。當然也不能過于謙虛,在確定無疑時,語氣也應該十分肯定,讓家長相信你的意見是不容質疑的。
5.出 現問題主動溝通 . 幼兒在園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意外事故;還有個別孩子在一段時期內多次出現尿褲子、洗手打濕衣袖、被其他小朋友欺負等問題,教師要及時主動地與家長溝通,主動擔責,并與家長說明這些問題發生的前提和原因,引導家長從多種角度思考分析,走出懷疑猜忌陰影。
6.要 注重溝通方式 . 營造氛圍隨著現代通訊手段的發展,幼兒教師與家長在溝通過程中,除了可使用口頭溝通、電話溝通、書面溝通、家長會、家園聯系冊、家訪、家長信箱等一些常用的溝通手段外,還可以通過手機短信、網絡平臺及電子郵件、約談等手段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 交談中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結合環境與時間,靈活變通的選擇溝通方式, 同時要注意營造輕松自然的氣氛,以達到有效溝通交流的目的。
二、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技巧
1. 與 教育觀念不同的家長溝通要會應變。 與不同年齡、不同文化層次、不同職業、不同生活水平的家長溝通要注意技巧。 在與觀念陳舊的家長溝通時,教師要及時反映幼兒的學習效果。 如今天學了什么,孩子掌握了什么,哪些地方還需要培養等,教師先要讓家長了解我們的教育目標和教育理念慢慢滲透,然后按目標要求指導家長,逐步與家長在思想上達成共識。
2. 與 不同性格的家長溝通要注意分寸 .根據多年與家長接觸交流,可將家長性格分為隨和型、表現型、分析型和支配型四種。
在與隨和型的家長溝通時,教師要創造友善的環境,講話時面帶微笑,多以商量的口吻交談,鼓勵家長多發表看法;在與表現型的家長溝通時, 要多注意傾聽他們的想法,對他們的積極表現要多加贊賞;在與分析型的家長溝通時, 最好先預約好時間,而且溝通時老師要附以事實、 例子加以輔證、支撐,使家長更信服;在與支配型的家長溝通時,語句要堅決果斷,但要注意用詞恰當,避免傷其自尊。
三、通過多種渠道,增強家園溝通的實效性
1. 建 立幼兒 《 成長檔案 》, 彌補家長與教師之間接觸時間少這個缺憾。
2. 收 集家長電話 、QQ、 微 信號并與家長建立長久聯系。
3.開 展家長半日活動 、家長幫教活動 、節慶親子活動等, 邀請家長來園參與活動,了解幼兒園工作程序了解教師的艱辛,激起內心共鳴。
總之,融洽的感情,合理的方法是實現家園溝通的前提, 只有充分發揮和利用好家長資源, 才能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教師與家長只有用心溝通,讓距離消失,與家長為友、與孩子為伴, 才能實現與家長的真正意義上的溝通。 在教育越來越強調生態化的今天,掌握有效的溝通方法和技巧, 才能有效促進幼兒園、家庭、社會的結合,家園共育的目的才能真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