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信息技術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探究
【第一章】初中信息技術微課程制作探析序言
【第二章】國內外關于微課程的研究現狀
【第三章】初中信息技術微課程構建的研究前分析
【第四章】初中信息技術微課的開發
【第五章】中學信息技術微課程設計的應用研究
【參考文獻】信息技術微課視頻創建研究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吳玉蓮。 微課程在初中信息技術學科中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2]蔣佳龍。 基于微課程的在線教育應用模式研究[J]. 中小學電教,2013,Z2:30-32.
[3]王東亮。 談微課程與初中信息技術課堂的有機結合[J]. 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4,07:37-38.
[4]施云春。 微課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1:163.
[5]郭忠嫘。 初中信息技術微課程初探[J]. 甘肅教育,2014,03:45.
[6]朱逸之。 微課程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J]. 新課程學習(上),2014,03:137.
[7]熊開武。 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09:42-44.
[8]屈勝春。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資源的設計與應用[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06:81-82.
[9]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 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01:65-73.
[10]梁樂明,梁錦明。 從資源建設到應用:微課程的現狀與趨勢[J]. 中國電化教育,2013,08:71-76.
[11]劉建國,李婷,陳小靖。 創新信息技術微格教學模式初探[J].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1,12:106-108.
[12]郭芳明。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模式探究[D].南昌大學,2013.
[13]鐘柏昌 ,張小將 ,李偉 ,彭麗文。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推介[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4,03:9-13.
[14]邵征鋒。 基于“大系統、微課程”新理念下的自適應性高中數學課程建設[D].陜西師范大學,2013.
[15]陳川。 基于微課程的自主學習支持系統設計與開發[D].華中師范大學,2014.
[16]孔慶巖。 高中信息技術學科微課程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4.
[17]張君。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課程的運用[J]. 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3,01:26-27.
[18]阮曉蕾。 微課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探索[J]. 新課程(中學),2013,04:152-153.
[19]楊梁。 試論中小學信息技術微課程之觀察[J]. 文理導航(下旬),2013,07:98.
[20]陳利。 淺談微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設計[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Z1:203-205.
[21]蔡躍。微課程設計與制作教程[M].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8.
[22]劉萬輝。微課開發與制作技術[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
[23]倪彤。用微課學·計算機應用基礎(雙色)[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2.
[24]沈莉。信息技術微格教學[M].科學出版社,2012.3.1.
[25]周敦。中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法[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1.1.
[26]宋兵波。學校改革的邏輯:現代教育改革的社會認識機制問題研究[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1.1.
[27]蔡寶來?,F代教育學--理論和實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8.1.
[28]趙波,段崇江,張杰。信息技術課程標準與學科教學[M].科學出版社。2014.3.24.
[29]胡鐵生;黃明燕;李民。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08.01.
[30]孫麗梅;吳華?,F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數學微課教學[J].科教導刊。2013.12.15.
[31]施國棟。微課在信息技術課堂上的應用初探[J].新課程(上)。2013-09-08.
致 謝
轉眼間,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將結束,這其中,陪伴我的不僅僅是學校的美麗風光,濃郁的學術氛圍,還有老師、同學、朋友的無私幫助與關心。這三年是我人生經歷中獲益最大的一段時光,它豐富了我的知識,擴大了我的視野,提高了我的能力,讓我能夠更加從容的面對以后的道路。
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老師趙鴻章,您嚴謹治學的態度和勤勉工作的精神鞭策著我不斷進步。學業上,您精辟的見解和專業性的點撥,使我茅塞頓開,逐漸明晰了論文的研究思路。生活上,趙老師更是和藹可親,對我如同情人般的關懷,令我深受感動。無論是我在學業上的進步還是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您給予我的榜樣力量。在此,我表示最誠摯的感謝和敬意!
其次,感謝系的所有老師們,是他們傳授了我專業方面的知識,這些將讓我終生受益匪淺!我還要感謝我的同窗、朋友們,是他們用最真摯的情感和最實際的援助,幫我渡過了一處處的難關。
最終要感謝的是我的父母和愛人,他們守候的目光、將來的責任和無時無刻的慰藉,是我不斷努力學習的力量源泉。
馬上要結束在此學校學習的生活,相信等待我的是一片機遇、風險與快樂并存的天地;也堅信我和同仁們的事業必將如涅磐之鳳、浴火之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