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承擔培養外軍留學生是實現國家對外戰略和維護戰略利益的重要手段,是體現國家外交活動在軍事外交層面的戰略部署,是維護世界和平發揮正能量的積極舉措,是軍隊外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外軍留學生的平臺也是揚我中華之魂的重要舞臺,以及展示國家和軍隊軟實力的重要窗口。與其他外事活動相比,我軍實施軍事外訓活動具有教學雙方空間近距離接觸多、時間相對延長、交流互動頻繁等特點,它是積極傳播中國優秀軍事文化、宣傳和諧世界以及和平崛起價值理念和我國國防政策的渠道之一。
一
如何不辱使命培養高素質的外軍留學生,是我軍外訓工作中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陀^全面地了解中國國情是對外軍留學生進行中國軍事文化教育的前提條件。來華外軍留學生是所在國軍隊挑選的精英和骨干,其中很大一部分將來會走上各自國家的重要工作崗位。實踐證明,經過我軍培訓的具有知華、愛華情結的外軍留學生,在實現我國對外政策目標上能夠起到并將繼續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也是我們開展軍事外訓工作的目的和動力所在。然而,現實情況是,參加培訓的每批外軍留學生大多是初次來華,之前對中國的國情了解不多,信息來源幾乎都是間接的,獲取中國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而且往往是受中國媒體以外的第三方報道、第三方講述影響等。有些外軍留學生長期受到西方媒體的影響,對中國軍隊有片面認識,認為中國軍人冷酷、刻板、不開放、不活潑等,日常說話表現為標語式語言,缺少人情味,只會機械執行命令,進而對整個國家抱有不友好的態度。戴著這樣一種有色眼鏡來中國求學往往會帶來許多不應有的誤解,對其學習、交往活動不利,對我們順利開展外訓工作也會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美國現實主義者漢斯·摩根索曾直言不諱地說,當代世界“爭奪強權的斗爭不僅以政治壓力和軍事力量這樣的傳統方式來展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場爭奪人心的斗爭”[1].基于這種現狀,為加強兩國兩軍的友好往來,建立良好的國際形象,培養高素質外軍留學生,就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引導他們正確全面客觀地認識中國。這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擺在我軍外訓工作面前的首要課題,務必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視,不可掉以輕心,否則必然事倍功半,遺患無窮。
二
傳播中國軍事文化,實現外軍留學生來華求學目的和我軍外訓培養目標是相互統一、不可分割、互利共贏的。絕大多數外軍留學生來華學習,一是學習軍事科學文化專業知識,掌握有價值的軍事技能,回國后為本國的國防建設作出貢獻;二是開闊視野,多層面地接觸中國社會,全方位地感受中國的豐富文化和現實生活,面對面地觀察中國改革開放現狀,吸取有益的文化營養,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素質。這兩者相輔相成、緊密融合。
外軍留學生通過中國軍事文化的學習和實踐,才會深刻地感受到來華培訓的價值,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外軍留學生來華受訓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這樣才能促進我軍外訓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在外軍留學生培訓中進行中國軍事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軍事文化是人類在長期的軍事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中國軍事文化淵源于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是中華民族軍事斗爭智慧的結晶,博大精深。它也是中國乃至全人類的精神財富。當代中國軍事文化伴隨著人民軍隊成長壯大的歷史進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引領著人民軍隊不斷發展進步,成為我軍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幟,是軍隊建設和發展的推動力?!爸袊娛挛幕婕败娛滤枷?、作戰理論和裝備科技等多個方面,它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和藝術魅力,可以跨越時空,甚至是語言的障礙,在不同國度的受眾中產生強烈的心靈震撼?!盵2]
在我國各軍事院校和單位受訓的外軍留學生都是職業軍人,肩負國家責任和民族的希望,任重而道遠。隨著中國軍隊近年的快速發展,外軍留學生對中國軍事文化極為敏感,興趣倍增。
所以我們積極主動地在外軍留學生中傳播中國軍事文化,客觀有效地宣傳中國國情、國防政策以及軍隊院校教學和管理理念,傳播我國軍事文化軟實力,在提高中國軍隊對外影響力和感召力上優勢突出、作用明顯。外軍留學生在中國軍事文化熏陶下,收獲頗豐,受益匪淺,充分體現他們來華求學與我軍外訓的根本要求和諧統一。目前世界各軍事大國都高度重視在軍事外訓活動中傳播本國軍事文化,積極開展本國外交與軍事理念的宣傳活動。美國在每年培訓的 18000 多名外國軍人中突出宣傳美國的軍事文化,這些受訓者成為其軍事文化傳播的現實對象和潛在的傳播者。
三
如何在我軍外事培訓中開展積極有效的中國軍事文化的教育,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與思考的問題,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抓好三個環節。把中國軍事文化教育有機地融匯在培訓的全過程中,使外軍留學生在獲得軍事科學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的同時,感受到五千年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軍事文化和現代中國軍隊的雄偉英姿和敢打必勝的信念,從感性和理性的雙重角度對我威武之師的核心價值觀由衷地接受與認同,從而使中國軍事文化的精髓得以在受訓國軍事活動中傳承并發揚光大。
外軍留學生中國軍事文化教育要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中國軍事文化理論教育與實踐考察參觀的關系。兩者相輔相成,各有所用,不可偏頗。
不可只重理論教育,忽視甚至排斥、取消實踐參觀教學;也不應該輕視理論教育,只強調實踐參觀教學的重要性。不能用一個傾向掩蓋另一個傾向。
理論教育是中國軍事文化傳播的重要渠道,傳授者通過理論講解將博大精深的中國軍事文化詮釋給外軍留學生。同時又要組織外軍留學生進行實地參觀見習,參觀古戰場,親身感受當年戰事的殘酷和參戰雙方斗智斗勇過程,增加理論教學的現實性。實踐教學與理論傳授相得益彰,互補互助,教學效果甚佳。二是傳授者與接受者的關系。傳授者是我軍教學經驗豐富的軍事教員,接受者是滿懷求學欲望的外軍留學生。教與學是教學活動的兩個方面,都很重要。在整個中國軍事文化教育傳播過程中,教與學是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只有充分發揮他們各自能量、主觀能動性,各負其責,各盡其能,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效果往往取決于受教育者對于認識對象相關信息的認知程度。在外訓教學中采用軍事教員授課式的傳播方式,具有信息量大且重點集中的優點,軍事教員讓外軍留學生接受軍事信息需與引導其主動獲取信息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實現最佳教學效果。三是中國軍事文化教育的傳承與發展的關系。傳承與發展關系是社會文化研究的永恒主題。中國軍事文化教育活動也不例外。外軍留學生中國軍事文化教育既要傳承也要發展,1吸取中國軍事文化教育的精髓并繼承下去,發展是要將其發揚光大。傳承中有發展,發展中有傳承,兩者不可分割。中國古代軍事文化中,孔子最早提出“禮戰”思想??鬃诱J為社會生活需要和諧的秩序,它要靠“禮”來維護,這樣天下才能達到大治,社會才能安寧,民眾才能獲得幸福。當今世界潮流表現為和平與發展,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斷深入,中國軍事文化思想逐漸被世界各國民眾接受。我國古人用《孫子兵法》的“全勝”“慎戰”和“非戰”思想遏制窮兵黷武的戰爭行為,今天國際上多數民眾主張用對話協商的方法解決國際爭端,兩者一脈相承。這已經成為多數人的共識,它符合大多數人們的利益,折射出當代世界多數國家追求世界和平的愿望。
外軍留學生中國軍事文化教育要抓好三個環節:一是軍事教員的個性魅力?!败娛陆虇T的個性魅力是吸引學員、親近學員的重要因素?!盵3]
軍事教員的個性魅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嚴格的軍人生涯和長期的軍事教學實踐中,逐漸通過個人的辛勤努力鍛煉形成的。二是教育以引導為主。外軍留學生中國軍事文化教育要適應其自身特點,不能操之過急,擯棄說教式、填鴨式教學方法,采取引導式、啟發式、討論式,教員講解與留學生討論相結合,學生可以自發提問,教員根據留學生提的問題,解疑釋惑。教學互動可以增強留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教育引導是多方位的,不應僅僅停留在課堂上,還應體現在教學參觀見習中。三是規范外事工作的軍人行為。外事工作的軍人主要包括:
軍事行政管理人員、軍事教學工作人員、軍事后勤保障人員以及軍事服務人員等等。對外軍留學生中國軍事文化教育應有計劃性、規范性和系統性。
“文化傳播不僅應注重傳播媒介,還應重視人際傳播,這樣傳播的國家形象才是持久和可信的?!盵4]因此,規范外訓軍事人員的行為就顯得尤為重要。規范他們的行為可以讓外軍留學生不僅在學習中,而且在平時活動中,感受到中國軍人身上表現的中國軍事文化的品格。這是一種全方位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人們的肢體行為和言語表達中國軍事文化的內涵,可以起到課堂教學無法達到的效果。我們的外事軍人必須規范自身的行為,如規范外訓軍事教員教學行為等。做到三尺講臺無雜音,教學體現嚴謹性、邏輯性和完整性。語言表述,不該講的不講;行為活動,不該做的不做。嚴格遵循我軍條例條令和規章制度;規范外訓軍官交往行為。保持正規的軍事交往禮儀,尊重外軍留學生的宗教信仰和行為習慣,保守國家軍事秘密,既要有親近感,又堅守軍人的原則底線。遇事耐心地與外軍留學生溝通、交流,通過自己深厚的軍事文化素養和優良品德,以直接的、真誠的方式傳遞中國軍事文化信息。外軍留學生中國軍事文化教育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工作,受到外軍留學生的普遍好評。把博大精深的中國軍事文化呈現給世界,是中國軍事文化工作者應盡的職責,我們應滿懷中國軍人的正義、豪情,以堅毅不拔的斗志為培養更多優秀外軍軍事人才貢獻更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漢斯。 摩根索。 國家間政治---尋求權利與和平的斗爭[M]. 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0:115.
[2] 薛強,鄧波。 中國文化傳播對軍隊院校外訓工作的影響[J]. 海軍工程大學學報(綜合版),2012(2):16.
[3] 龔戰勝。 打造親和力、驅動力、影響力相融合的外訓課堂[J]. 軍事經濟學院學報,2011(5):16.
[4] 許佳,曾佑軍,齊志。 軍事外訓中的國家形象傳播策略實踐探索[J]. 東南傳播,2013(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