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界定
目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自主學習中心,并且劃定了自主學習時間。 何為自主學習,眾說紛紜。 自主性概念起源自 20 世紀 60 年代對技能和獨立思考的研究,Hofee 認為自主性是自己負責自我學習的能力(王宇:2006)。 國外關于自主學習的研究從 20 世紀80 年代學派紛爭開始轉向對諸家自主學習理論的綜合,注重從各派自主學習理論中吸收合理成分,納入自己的研究框架。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自主學習成為西方教育心理學研究領域中的一個熱點問題,世界各國都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目標(周炎根,桑青松:2007)。 這里,采用 Littlewood 對于自主學習的概念界定 “ 自主學習 (Au-tonomous Learning),主要涉及學習者對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學習進度的確立和確定,對學習結果的自我評估、檢查、監控和測試(Little wood)。 自主學習模式是指學習者在總體目標的宏觀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的條件和需要判定并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 從概念中, 可以看出自主學習是強調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
二、實施自主學習的意義
1.實施自主學習是順應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總體趨勢
教育部于 2007 年 9 月 26 日公布了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 要求中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 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 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 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 因此,要達到這一要求,就必須改革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育部 《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鼓勵因校制宜,探索科學基礎、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改革教學管理,探索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選擇專業、自主選擇課程等自主學習模式。
2.實施自主學習是信息時代現代高等教育目標的起點和歸宿
現代高等教育是提高人的能力和各項素質。 在信息高度發達的新時代,人們每天都要接觸、處理大量信息,要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就需要人們不斷的學習, 就要求要求人們必須終身受教育才能適應社會, 更好地生存, 而這種學習又不同于傳統學習,要求人們能夠培養可以獨立于教師和課堂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因此,現代大學教育必須培養學生繼續學習所需的自主學習能力, 并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生掌握如何適應未來社會,妥善處理好人際關系,培養良好的團結協作精神。
3.實施自主學習有利于充分利用學校資源,減少資源的浪費
目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自主學習中心,語音室,有先進的網絡、計算機設備。 實施大學生自主學習,大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避免資源的浪費。
4.實施自主學習是緩解擴招帶來的沖擊,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
自從 1999 年實施擴招以來, 高等教育迅速發展,學生入學率激增,教師、教室相對不足。 因此,許多課程都采取大班、合班的上課形式。 大班額的教學無法實現師生的互動, 教師無法完全了解學生的需求。 一味的填鴨式教學只是傳授了知識,而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 100 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都強調了要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 因此,利用學分制,部分課程或部分課時實施自主學習,給學生選課的自由度,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質量。
從長遠看, 網絡環境下自主學習模式的研究成果, 充分利用了學校資源,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順應了實施教學改革和終生教育的趨勢,其研究成果在我國各個地方院校具有一地的示范和推廣價值。
三、自主學習的相關研究
目前, 對自主學習的研究主要體現在自主學習目的和價值以及自主學習研究的重點等方面。
1.關于自主學習的目的與價值的觀點
關于自主學習的目的與價值,主要有四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 把自主學習看成是解決當前教育問題和社會問題的重要手段,以 zimmerman 為代表(BarryJ.,Mermansebastian,Bonner,Robert Kovaeh.:2002)。
第二種觀點認為實施自主學習主要是為了培養自主學習的學習者,以美國 NaleseottRidley,Billwalther 為代表(DaleSeott Ridley,Bill Walther:2000)。 第三種觀點認為實施自主學習, 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以我國心理學家盧仲衡、張玉昆為代表。 第四種觀點認為實施自主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人格。
2.自主學習研究的重點
有些人注重自主課堂環境的研究, 強調的是課堂上自主學習,例如 Dalescott Ridley、Bill walther 等人。Zimmerman 等人注重自主學習技能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強調培養學生自我調節學習的能力。 盧仲衡開展的自學輔導教學實驗, 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并提出了自學輔導四階段。 有些人研究如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如:張玉昆、胡繼淵、沈正元。 還有的學者重點研究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 以遠程教育為代表。 從文獻綜述中可以看出,自主學習的研究重點應該從當前的教育教學實踐需要著手。 目前,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習慣了被動學習,缺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就業后無法適應迅速變化的崗位工作要求。 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跟上快速發展的時代步伐己迫在眉睫。 因此,把研究的重心放在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并用以指導教育實踐。
四、自主學習模式設計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由于班額比較大,教學課時有限。 無法真正實現教學的互動,但是通過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活動,可以實現教學互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的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學生協作能力。 這里以 we-11.Webquest模式:
任務布置(創設情景,提出問題)->共享資源(搜索資源、小組共享)->討論交流(小組討論、形成成果)->發布作品(展示成果)->討論交流(全班討論、加深問題理解)可以看出,webquest 教學模式是通過教師布置任務, 小組協作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 通過自主學習,學生進行信息反饋,然后教師根據反饋的信息進行課堂面授教學。 這樣的教學就突出的課程的特點,課程是學校教育給學生提供和重構知識和經驗的總和。 在傳統的面授過程中,多數教師只是充當了知識的傳播者,而忽視了經驗的傳播。 學生通過教師給予的問題進行探究性學習, 這也符合我國高等教育綱要提出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要求。
2.學習區自主學習
在學習區學生主要通過在線自主學習和回答問題的方式來完成教師發布的任務。 在學習區中學生戈秀蘭:網絡環境下的大學生自主學習模式探究可以在線學習或下載本課教案、 講稿、PPT 進行課堂預習,在課后可以在習題庫進行習題練習。 習題庫的習題根據大學英語教學大綱的要求分為了四個等級,并且每一個等級也有難度的區分。 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相應的自動存入自主學習檔案記錄: 自主學習時間、自主學習內容等。
3.討論區學習
根據每冊教材的主題,重點、難點,將平臺的討論區設成不同的主題區:如考研區、四六級區、閱讀區、生活感悟區,等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問題在主題區發表自己的看法、見解。 教師應該及時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反饋, 根據學生的建議進行合理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五、結語
網絡教學是傳統教學的一個有益的補充。 隨著網絡的發展,網絡自主學習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在這種趨勢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則尤為重要,它能為新時期的教學模式帶來新的選擇和新的機遇。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4.8
[2]]姜有為.周運海;張剛;范金玲;大學生自主學習模式探討[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
[3]楊冬艷.大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研究[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
[4]吳章玲.淺論多媒體網絡技術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優勢[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02)
[5]Williams M, and Burden R.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