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通高校開展軍事理論課的現實意義
軍事理論課將國防教育作為其主線,將國防知識理論、軍事思想、軍事科學、戰略環境以及高科技戰爭等知識融合在一起,是對高校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1].《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育大綱》指出,軍事課程要適應我國人才培養的戰略目標,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需要,為培養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保衛者服務。在高校開展軍事理論課,是符合國防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總體要求,符合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是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的需要,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大學生國防觀念的重要環節。
1. 1軍事理論課是提高青年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
在整個高等教育的體系中,軍事理論課不僅具有增強國防觀念、提高國防意識的重要功能,同時也對青年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起到關鍵的引導作用。尤其是在當前形勢下,廣大青年學生不僅要具有堅強的意志,還要具有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精神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隨著高科技在現代軍事領域中的廣泛應用,高技術戰爭趨勢不斷加強,高素質軍事人才呼之欲出。面對嶄新的戰爭形勢,要在戰爭中占據主動權,增強國民素質,提高軍事人才的素質尤為重要。通過軍事理論課的學習,青年學生們能夠了解現代軍事理論,掌握一些基本的軍事高科技和高技術武器裝備知識,使得他們有可能成為現代化戰爭需要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儲備人才。通過軍事理論課教育,大學生的精神品質得到了提升,知識水平得到了提高,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綜合素質得到全面升華。
1. 2軍事理論課的開展是高校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措施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經過了一系列改革。無論是辦學規模,辦學理念或是辦學條件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當前,高等院校都將工作重點轉移到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以及以科學管理為重點的內涵式發展上來,其內核是人才培養為主線。在高校開展軍事理論課,對于拓展青年學生的知識面和改善其知識體系結構具有重要意義; 另外,軍事理論課內容涉及我國周邊環境、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科技前沿信息,要求學生具有多學科綜合運用的能力。
1. 3軍事理論課有助于大學生應征入伍工作的開展
軍事理論課的教學能夠培養廣大青年學生的愛國精神,保家衛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這將對大學生應征入伍工作具有積極的作用和影響。征集高素質青年學生參軍入伍,是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切實需要,是提高兵源質量的有效舉措。
2 軍事理論課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筆者對省內兩所部屬高校和十二所省屬高校進行了調查走訪,各高校在軍事理論課開展方面成績喜人,絕大多數高校對軍事理論課給予高度重視,并成立專門的授課部門,將軍事理論課列入教學計劃。但與此同時也存在著相應的一些問題:
(1) 授課教師身份復雜,授課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者認為軍事理論課教學在注重講課的藝術性、邏輯性和科學性的同時,還要做到基本概念必須講“準”,基本原理必須講“透”,基本內容必須求“新”,引用事例必須求“真”[2].這就對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開展軍事理論課授課過程中,授課任務的落實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將軍事理論課教學工作交給武裝部負責組織實施,成立了軍事理論課教研室; 另一種將軍事理論課交給軍事體育教研部負責。軍事理論課的授課人員主要由輔導員、體育教師和其他有軍事愛好的兼職教師構成。因為人員結構不同,學歷層次各有差異,在授課方式方法上千差萬別。筆者認為,高校在軍事理論課授課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應注意幾個方面的問題: 成立專門的軍事理論教研室比較合適,利于統一組織教學任務實施,教學進度、教學內容等達到基本一致; 加強軍事理論課教師授課能力培養,提供培訓、學習、交流的機會,讓軍事理論課教師接觸到相關領域的前沿知識; 學校牽頭與周邊駐守部隊溝通協調,請部隊教員作兼職教師,同學們學習軍事理論課的興趣會更加濃厚,講授內容更加易于接受。
(2) 軍事理論課難以列入學校正常教學計劃。對地方大學生進行系統的軍事理論教育涉及諸多方面和環節,任何一個環節沒有處理好,軍事理論課程教學就無法有效的融入地方高校的教學計劃,無法達到預期目的[3].各高校都開設了軍事理論課,但是在實際開展過程中,軍事理論課仍然存在被邊緣化的情況。個別高校將軍事理論課安排在周末或者晚自習時間上課,從時間安排上便會讓學生們認為軍事理論課不重要,導致出勤率較低,上課興趣不濃,授課教師也會出現隨意調竄課,隨意加課的情況。因此,筆者認為,學校應將軍事理論課與其他專業基礎課等統一布局,編入課表,進入教務系統,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并將其納入教學督導組督導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