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是指將人文精神,通過教育活動、環境熏陶等方式和途徑,內化為人的品格因素,進而凈化和提升人的心理、思想、倫理和審美,使人成為有個性的、具有思維能動性的、向善的、以及有境界的人,最終實現對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面塑造。我國古代四書之一《大學》開篇就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大學的作用包括傳播知識,傳承文化,塑造精神等。大學的最高目標是培養“完整的人”.所謂“完整的人”,就是指身體健康,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精神獨立,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人。
一、高校軍事課的人文特征
在我國高校,人文教育主渠道是人文知識的傳授。同時,非人文知識的傳授同樣具有人文教育功能。根據我國《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2006年修訂版) 之規定,我國高校的軍事課包括軍事理論課和軍事技能課,這兩門課程都是具有很強的人文特征的。
1.軍事技能課的人文特征
軍事技能課是目前中國普通高校進行大學生國防教育的主要途徑。軍事技能課采取在校內集中組織實施或在訓練基地分批輪訓的形式。軍事技能課主要包括軍隊條令、條例教育與訓練、輕武器射擊、戰術、軍事地形學和綜合訓練。通過軍事技能課使大學生了解掌握三大條令的基本內容和隊列動作基本要領,了解掌握手中武器裝備、技術器材工作原理及性能,熟悉相應的戰斗動作等。除此之外,軍事技能課還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增強組織紀律性,養成良好軍人作風,培養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促使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在軍事技能課中,學生可以得到成功的歡樂,失敗的痛苦等全方位的情感體驗,學生們的情感、態度、意志、興趣等非智力因素能得到極大的鍛煉。
2.軍事理論課的人文特征
相對于軍事技能課,軍事理論課的人文特征表現更為突出。首先,軍事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包含五大部分,即中國國防、軍事思想、戰略環境、軍事高技術、信息化戰爭。這五部分中,每一部分內容都有一定的人文特征。例如,中國國防中的國防歷史,軍事思想中的不同思想流派,戰略環境中戰略思想,軍事高技術中的科學哲學與戰爭哲學,信息化戰爭中的戰爭形態與國防意識轉變等,這些內容都是以人文的視角深層次挖掘教學內容的切入點。其次,軍事理論課的教學方式有很強的人文教育特點。軍事理論課思想性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教育者要帶領學生對人類的各種矛盾沖突進行反思,反思利益沖突、宗教沖突、族群沖突、價值觀念沖突等。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提出一個歷史事件,然后帶領大家一起分析事件本質,再對事件進行反思和評析,最終對歷史事件形成新的認知,通過這一過程,在反思的基礎上,形成學生自己的價值觀和歷史責任感。用這種“提出-分析-反思-形成觀念”的方式來教育學生,遠比傳統的理論灌輸式的教育方式有效得多。最后,貫穿軍事理論課的愛國主義思想需要深層次的人文解讀。高校軍事理論課程的核心思想就是愛國主義思想。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中,愛國主義教育從學前教育一直延續到大學教育。大學階段的愛國主義教育與中小學的愛國主義教育本質是一致的,但顯然大學階段的愛國主義教育應該具有更高的層次。大學階段的愛國主義教育應該是一種建立在理性基礎上的信仰教育。以人文的角度去解讀這個深層次的愛國主義,更容易幫助學生確立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意識。
二、高校軍事課的人文教育功能
正是由于人文教育是如此重要,也由于軍事課自身具有鮮明的人文特征,因此高校軍事課也具有很豐富的人文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