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的農村幼兒教師“國培”計劃存在課程設置脫離農村實際情況, 培訓形式單一, 參培人員選拔不合理等問題。建議通過開展培訓需求調查、合理設置課程、加強管理、建立長期職后培訓機制等措施, 來提高農村幼兒教師“國培”計劃的有效性。
關鍵詞:“國培”計劃; 農村幼兒教師; 有效性;
一、問題的提出
2010年12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 提出要“完善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培訓體系”“加大面向農村的幼兒教師培養力度”, 并提出“各地五年內對幼兒園園長和教師進行一輪全員專業培訓”。隨后, 教育部啟動了“國培”計劃?!皣嘤媱潯钡膯雍艽蟪潭壬暇徑饬宿r村教師參培機會匱乏、培訓資金短缺等問題, 有效地推動了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但筆者作為參與該培訓項目的江西某高校的一名教師, 在研修的過程中發現仍存在大量的問題, 從而導致出于良好意愿的“國培”計劃在培訓的有效性方面不盡如人意。
二、存在的問題
\\(一\\) 培訓機構的課程設置不符合農村幼兒教師的實際情況
在我國, 目前承擔“國培”計劃培訓任務的主要機構是地方高校, 且一般是由教育科學等相關學院牽頭。地方高校匯聚了各學科的專業人才, 有專業的教師隊伍, 有專門的教學培訓場地, 這對于開展“國培”計劃來說是一個極大的優勢。但是與此同時也存在與地方銜接不緊密的問題。很多地方高校的教師對于當地農村幼兒教師的現狀、培訓需求等并不了解, 又沒有開展深入細致地調查去獲取這一方面的信息。因此在課程設置過程中只能參考國家制定的培訓方案, 在原有的方案和課程基礎上做一些沒有特點和個性、缺乏針對性的加減法。這就導致了因為與農村幼兒教師培訓需求不符, 培訓內容與農村幼兒教師面臨的實際問題相脫節, 在培訓過程中學到的新的理念、技能等在實際教學工作過程中沒有辦法加以應用, 從而參與培訓的積極性下降的問題。
\\(二\\) 培訓形式單一、僵化
“國培”計劃與傳統的教師培訓方式相比, 在培訓形式上有了針對性的創新, 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比如, 在培訓教師中, 來自高校的理論研究者較多, 來自一線的優秀教師較少;在培訓方式上, 以理論觀點講授為主, 實際操作方面的研討較少;在學習方式上, 被動地靜聽、默看、記筆記等接受性的行為居多, 而采取主動地分享、交流、質疑等探究性的行為較少;在培訓場地上, 多數在培訓機構的教室和優質幼兒園, 卻極少在農村幼兒園教育的真實現場。教師參加完培訓也不會操作, 講座式的培訓使得很多教師都坐不住, 培訓結果是培訓部門工夫沒少費, 參訓者收效甚微。單一、僵化的培訓形式已經成為制約農村幼兒教師“國培”效果的一個重要的因素[1]。
\\(三\\) 參培人員的選拔方式不合理
在擔任本?!皣唷庇媱潎喟嘀魅纹渲? 我發現參培的農村幼兒教師存在盲目參培、頂替參培、重復參培等現象。在查閱了相關的期刊文獻之后, 發現這一問題在各地的農村幼兒教師“國培”計劃中普遍存在?!霸趨⑴嘀笜朔峙渖? 學校層次越低, 參加高級別培訓的機會越少?!崩玎l鎮中心幼兒園的農村幼兒教師參與高一級培訓的機會明顯要比村組中的幼兒園多。同時公辦園的教師參與培訓的機會明顯多過民辦園。
三、關于提高農村幼師“國培”有效性的建議
基于當前我國農村幼兒教師“國培”計劃存在的諸多問題, 要想讓參培教師真正學有所獲, 學有所得, “國培”項目主管部門以及培訓機構需要采取相應的一些措施來提高農村幼兒教師“國培”計劃的有效性。
\\(一\\) 開展農村幼兒教師培訓需求調查
對農村幼兒教師的培訓需求進行調查, 能減少培訓機構在設置“國培”計劃培訓方案過程中的隨意性、主觀性, 使課程更加貼近當地農村幼兒教育的現實狀況。培訓機構的培訓需求調查可以從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者等多個方面開展, 可以制定問卷, 并結合訪談的形式來進行。調查的對象應包括教育專家、培訓者、教研員、園所領導、教師等, 避免數據的片面。
結合相關文獻及我在國培期間對參培的農村幼兒教師進行的調查, 發現農村幼兒教師比較認可活動設計、玩教具制作等專業能力方面的內容, 注重培訓內容的實用性, 希望培訓完之后可以馬上加以應用的。例如, 他們認為幼兒舞蹈創編就應該教一支現成的舞蹈, 回去可以照搬進自己幼兒園。這種需求可以稱為農村幼兒教師對培訓內容的顯性需求, 但尚未被意識到的教育理念等方面的隱性需求對教師的長期發展來說更為重要。而農村幼兒教師教育理念方面的實際情況并不容樂觀, “我們對學員的《綱要》知識進行了測試, 學員的專業知識、專業理念并不令人滿意, 得分率僅為54.6%?!盵2]
因此, 培訓結構在進行需求調查時, 既要考察農村幼兒教師的顯性需求, 又要評估其隱性需求, 如此才不會有失偏頗。
\\(二\\) 合理設置適合農村幼兒教師的培訓課程
在對農村幼兒教師的培訓需求開展調查之后, 培訓機構就可以根據收集到的有關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者等方面的信息, 有針對性地設置“國培”課程。課程應體現培訓方式多樣化、培訓內容實用化、培訓者多元化等特點。同時, 為了進一步提高課程的針對性, 還可以提前對培訓對象進行分層。如分為新入職教師、骨干教師;具備幼兒教育專業知識的、不具備幼兒教育專業知識的等, 針對不同的培訓對象, 課程設置也會有所不同。
\\(三\\) 完善對培訓過程的管理
當前“國培”計劃培訓過程中出現的重復參培、頂替參培等現象, 一方面有來自“國培”計劃主管部門選拔制度方面的問題, 另一方面有來自培訓機構管理過程中的問題。首先, “國培”計劃主管部門需對當前由上而下的參培人員選拔制度進行調整, 盡量讓國培計劃覆蓋到更多的農村幼兒教師, 同時也要多給民辦幼兒園的教師提供培訓計劃。其次, 培訓機構需加強培訓期間的管理, 嚴格執行考勤、評價等制度, 不要讓培訓流于形式。
參考文獻
[1]盧紅博.論農村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關于《幼兒教師國培計劃 \\(2011\\) 》實施的思考[J].繼續教育研究, 2012 \\(6\\) .
[2]曾水兵, 聶雯嬪.關于農村教師培訓需求的調查與思考——以中部某省“國培計劃”參培學員為調查對象[J].中國教師, 2012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