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質的軍事人才是現代軍隊這個復雜人 -機系統運行的決定性因素."《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緊緊圍繞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這一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著力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習主席在考察廣州戰區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可以說,這個夢想是強國夢,對軍隊來說,也是強軍夢.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持富國和強軍相統一,努力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在這一背景下,建設一支與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相適應的強大的軍事人才隊伍,提高軍事人才的能力素質顯得尤為重要.
一、軍事人才需要具備確保"三個絕對"能力
習主席強調指出:"確保部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永葆人民軍隊的性質和本色."軍隊是特殊的武裝集團,對于軍事人才而言,必須具備特殊的職業道德和思想政治基礎.確保"三個絕對"的能力是軍事人才能力素質的根本和保證.
各國軍隊都非常注重加強軍人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引導.以美國為例,美軍將統治階層的政治意志稱為"上帝的聲音",是"上帝要求我們這樣做的","上帝與我們戰隊在一起并保佑我們",強調美國是承擔著"上帝"賦予使命的與眾不同的國家,每一個士兵都應該有效地履行自己的使命.
人民軍隊黨締造.軍事人才"必須毫不動搖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任何情況下都堅決聽黨話、跟黨走",這是習主席著眼世情、國情、黨情和軍情的新變化,對軍隊講政治提出的最高要求、最新指示.軍事人才必須確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打牢高舉旗幟、聽黨指揮、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礎;必須強化軍魂意識,錘煉永遠聽黨話、鐵心跟黨走的忠誠品格;必須著眼有效履行使命任務,增強能打仗、打勝仗的使命感責任感,堅定實現強國夢、強軍夢的追求;必須打牢思想道德基礎,確保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
二、軍事人才需要具備扎實的知識基礎
信息化戰爭是知識的較量,正如一些軍事分析家所說的,現代軍事幾乎是一部最新的科學文化百科全書.
扎實的知識基礎是軍事人才開展工作的基礎,軍事人才應該具有復合多元的 T 型知識結構,主要包括寬厚的科學文化知識、廣博的軍事基礎知識和精深的專業知識,即通俗意義上的一專多能.
以美軍在聯合作戰情報支援中提出"全局性視角"這一概念為例,它指出"要了解作戰環境就要需要比作戰地域內的敵對軍事力量和其他戰斗能力有更廣闊的視角,……對構成作戰環境的所有相關系統進行全局的把握",提出了在互連作戰環境中對知識素質的需求\\(如圖1 所示\\).
在軍事人才的實際工作中,專業基礎知識是基于滿足信息化條件下崗位任職能力的需求,很難想象一個科學文化素質不高的軍事人才如何能夠在未來信息化戰爭形成和發揮作戰能力.廣博的知識體系是應對信息化戰爭聯合作戰、體系作戰特點的需要.在軍事人才個人知識素質全面提升的基礎上,各專業領域人才相互配合、協同行動,構建軍事人才隊伍總體層面上的大 T 型知識結構,滿足軍隊現代化建設對軍事人才知識素質全方位能力的需求.
三、軍事人才需要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
伊拉克戰爭充分檢驗了信息化戰爭的模式,推動了新軍事變革的加速發展,引發了全球軍事安全形勢的巨大變遷.隨著信息系統的廣泛運用,未來作戰將更加凸顯信息基礎性主導性作用.
新世紀新階段,對于信息素養能力的培養受到國內各層面的高度重視.《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 2020年\\)》將人才的信息能力作為重點發展的能力之一,重點培養信息領域急需緊缺專門人才.軍隊也明確提出"加快信息化建設的需求",為全面提升核心軍事能力提供有力保證.
在美軍,隨著研究、聯合和陸軍軍事演習、機構間演習、實驗和戰斗發展的新概念和新要求的出現,《美國陸軍概念能力計劃》重新確定了 2015- 2024年陸軍實施全方位作戰所需的能力,以此作為由多方支持的基于能力綜合評估的基礎.其中,在"原則"中就明確提出:"向指揮官提供迅速地滿足信息需求的信息.提供驅動作戰優勢的持續、快速反應和高度精確信息流,最終奪取信息優勢".
由此可見,良好的信息素養能力對于提高信息條件下作戰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對于軍事人才而言,良好的信息素養能力首先表現為具有強烈的信息意識,對信息具有較高的敏感度,能夠在作戰過程中對各種信息迅速反應,充分利用各類信息完成作戰任務.
信息意識源于廣博的信息知識基礎,對各種軍事信息源、信息戰知識以及信息檢索工具、檢索方法等的熟知,能夠提高軍事人才對信息的利用能力.同時,軍事人才的信息能力表現為善于在復雜的信息海洋中正確處理各類信息,從而實現準確高效的工作.
四、軍事人才需要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
《習主席在五四青年節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指出:"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心理學研究表明:創造力并非一種單一的能力,而是認知、情感、意志等多方面因素的合成,是知、情、意高度發展的統一.創造力是在創新意識支配下所產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每名軍事人才都必須具備的且最能體現其綜合素質和工作水準的標尺,主要包括創新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
在國內,創新能力的培養也被各層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 2020 年\\)》明確提出將"創新機制"作為人才建設發展的指導思想,要求最大限度地激發人才的創造活力.軍隊人才建設同樣注重"創新驅動",堅持戰斗力標準,大力培養軍事創新能力,把改革創新作為推動人才發展的根本動力.
較強的創新能力體現在軍事人才的實際工作中,主要表現為能夠及時更新和掌握與履行職責相適應的知識和技能,順利解決各種新矛盾、新問題,以便不斷提高在信息化條件下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同時具備研究創新能力,能夠結合實際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善于發現新問題、總結新經驗,適應新特點.
五、軍事人才需要具備精湛的專業技能
習主席在視察廣州戰區時強調指出:"能打勝仗是強軍之基."實現"能打仗、打勝仗"的目標要求,必須切實提高軍事人才的專業技術能力.信息化武器裝備的廣泛應用,使精湛的專業技術能力成為衡量軍事人才作戰能力的重要尺度.軍事人才作為軍事斗爭的直接參與者,只有對本專業戰術技術性能高度精通,能夠熟練掌握、運用并結合戰場條件充分發揮武器裝備的作戰性能,才能確保信息化條件下打贏現代戰爭.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 2020 年\\)》中提出"以用為本"的原則,突出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才,大力開發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急需緊缺專門人才,統籌推進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術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為出發點,以提高人才的專業水平和能力為核心,通過激發各類人才的能力素質,提高整個社會的創造力.軍隊人才建設始終緊跟國防和軍隊建設發展步伐,積極適應轉型建設需要,堅持戰斗力標準,以能力建設為根本,提高各類人才的專業技術能力.戰斗力是軍隊履行使命的基本能力,是軍隊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軍事人才在圍繞強軍目標履行職責使命的過程中,必須著力提高與崗位需求相適應的精湛專業技能.
隨著國際國內環境的深刻變化和世界新軍事革命的加快推進,我國面臨著更加復雜、多變的安全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呼喚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巨大發展.軍事人才是建設與我國國際地位相稱、與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的主體,是實現現代化建設戰略任務的重要依靠.提高軍事人才的能力素質,不僅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內在要求,更是實現強軍目標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2013 年 11 月 12 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Z].
[2]中共中央 國務院.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 2020年\\)[Z].2010- 04- 01.
[3]苗宏.徐國巖.戰斗力生成模式轉變與軍事人才培養研究[M].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
[4]嚴興平.張喜燕.外軍宗教教育的作用、特點及對我軍的啟示[J].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06\\(5\\).
[5]葛立德.信息化戰爭時代的挑戰:伊拉克戰爭對世界軍事的影響[N].參考消息,2004- 03- 18.
[6]楊杏芳,李水平.培養創新人才是大學素質教育的基本任務[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7]美國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美國陸軍概念能力計劃[Z].情報、監視和偵察,2015- 2024 年\\(版本 1.0\\).2008.08.12.
[8]Joint Publication 2- 0: Joint Intelligence. Washington,D.C.:U.S. Joint Chiefs of Staff,GPO,22 June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