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炮兵學校 \\(即現在的沈陽炮兵學院\\) 是我軍創建的第一所兵種院校,也是第一所炮兵學校,被譽為人民炮兵的"搖籃".它的建立對于我軍炮兵的發展、壯大,以及奪取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戰爭年代檔案材料的遺失,長時間以來,延安炮兵學校組建的時間在學術界說法不一,很有必要進行考證加以澄清.
一、關于炮校成立的幾種不同說法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正處于大規模戰略反攻階段,中國敵后戰場也逐漸轉入攻勢作戰,并開始由以游擊戰為主向以運動戰為主的轉變.戰爭取得決定性勝利,大量發展炮兵部隊,加速訓練炮兵干部,成為當時我軍十分迫切而重要的戰略任務.中央軍委審時度勢,將當時我軍唯一的炮兵團---八路軍總部炮兵團,擴建為炮兵學校,以大量訓練炮兵干部,適應戰局發展的需要.目前關于延安炮兵學校成立的時間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1."1944年12月4日"成立說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著的《炮兵回憶史料》 一書中,部分親歷延安炮校成立的老同志,把延安炮兵學校成立的時間確定為1944年12月4日.這也是學術界比較普遍的看法,軍事博物館也把延安炮兵學校建立的時間認定為12月4日.但是我們研究發現:1944年12月4日這一天,是中共中央軍委、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西北局聯合發出延安炮兵學校招生指示信的日子.指示信明確指出:為了準備由分散的游擊戰變為集中的正規戰,由鄉村打進城市里去,號召一切適合條件的青年與干部踴躍報考炮兵學校,為建設我們的炮兵而努力!指示信發出沒多久,抗大總分校、七分校、延屬分區機關和陜甘寧邊區各旅,就選送來許多優秀的學員和干部.12月初,炮校還先后派出三個招生小組,由匡裕民、文擊、黃登保分頭到隴中、綏德、延安城區負責招收新學員.當時,延安炮兵學校計劃招生800至1000人,分別從陜甘寧邊區系統\\(由西北局組織部部長馬文瑞負責\\)、陜甘寧晉綏聯防軍直屬隊 \\(由聯防軍政治部組織部副部長黃志勇負責\\)、中共中央直屬機關 \\(由直屬黨委書記徐一新負責\\)、中共中央黨校\\(由黨校秘書長黃火青負責\\)、中共中央軍委直屬機關 \\(由總政治部組織部部長胡耀邦負責\\)、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各旅各分區 \\(由各旅或分區首長負責\\)、抗大總校 \\(由副校長何長工、政治委員李井泉負責\\)、抗大第七分校 \\(由校長彭紹輝、政治委員張啟龍負責\\)、八路軍總部炮兵團 \\(由炮兵團首長負責\\) 等單位中招考.
中央發出的延安炮校招生指示信,關于招生問題說的非常詳細,但指示信并沒有提延安炮校成立的事情.一般說來,一所學校只有成立后才能開始招生,不可能學校還沒有成立就開始招生,所以筆者認為12月4日是延安炮校開始招生的日子,而不是延安炮校成立的日子.
2."1945年2月"成立說
有人認為應該把學校正式開展日常教學工作的日子作為炮校成立的時間.如果這樣似乎應該把1945年2月作為炮校建設的時間.1945年2月,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選調的干部和學員陸續到校.共"招收了1000余名學員,學制8個月,共編制3個炮兵學員大隊,10個中隊,1個迫擊炮大隊,1個工兵科.學校的訓練方針是'以技術為主,戰術為輔',一切服從當時戰爭的急需.所學課程包括射擊技術、戰術運用、火炮操作、偵察指揮和馬術、行軍、宿營等,還有工兵的一些內容.教學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精講多練'的原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體學員經過艱苦奮斗、勤學苦練,終于圓滿地完成了學習任務."1945年2月的一天,學校召開了全體軍人大會,郭化若在會上做了第一次編隊動員.全校共編3個炮兵大隊:第1大隊隊長張志毅 \\(兼\\);第2大隊隊長宋承志 \\(兼\\),政治委員張英;第3大隊隊長張量,政治委員文擊.除了3個炮兵大隊外,還有1個工兵科,主任是唐哲民;1個迫擊炮隊,隊長是趙章成.另外,還有1個秘書室,1個警衛連,全校共1300余人.
但是這只是延安炮校第一次編隊動員的時間,并不是延安炮校成立的時間,因為在這之前,延安炮校已經形成了領導機構,規定了校名、校長、校委會、校址,這些都應該是學校成立的重要標志,舉行軍人代表大會是學校成立之后的重要工作,以此作為炮校建的時間,不符合歷史事實.
3."1945年8月1日"成立說
也有人把開學典禮作為炮校成立的時間.在延安炮兵學校的開學典禮原來定在三月份舉行,在學校完成學員編隊等開學準備工作后,郭化若曾專門向賀龍請示關于舉行開學典禮的有關事宜.賀龍說,這是件大事,要向上級報告,并很快給朱德總司令打了電話.朱德聽到炮兵學??梢蚤_學的消息后非常高興,但由于中共中央領導同志正在準備召開中國共產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都抽不開身,所以他指示,炮兵學??梢韵乳_課,開學典禮等七大后再補.
七大閉幕后,炮兵學校領導在征得中共中央軍委的同意后,決定在"八一"建軍節這天舉行開學典禮儀式.1945年8月1日,是延安炮兵學校舉行隆重的開學典禮的日子.這一天是開學典禮不錯,但不是炮校成立的時間.
除了以上幾種說法外,延安炮兵學校的創建者之一丁本淳同志在1991年6月寫的 《朱德同志關懷炮兵建設》 一文,把1944年秋作為延安炮兵學校創建的時間;2000年7月26日《解放軍報》 第10版"最早的炮兵學校"一文,把1944年11月作為炮校建立的時間;軍訓部檔案館館藏資料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炮校校史》 則把1945年1月作為炮校創建的時間.
二、中央軍委作出組建炮校指示的時間就是延安炮校成立的時間
我認為1944年11月底中央軍委發布組建炮校指示信的時間就是延安炮兵學校成立的時間.因為在這封指示信中,宣布了延安炮校的校名、校長政委、校委會、校址,延安炮校已經形成了領導機構,這些都是學校成立的最重要標志.
1.郭化若首先提出組建炮校
郭化若曾在黃埔軍校第四期炮科學習,后又到過蘇聯炮兵學校學習,對炮兵業務是比較精通的.1944年10月,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賀龍曾專門同郭化若談過關于加強炮兵建設的問題,因為當時我軍已開始進行攻占大城市和奪取交通要道的正規戰,急切需要加強炮兵力量,必須很快培養一大批炮兵干部.為此,賀龍想調他去八路軍總部炮兵團工作.郭化若認為加快培養大批炮兵干部是有戰略眼光的做法,但靠炮兵團培養干部很有限,因此,建議把炮兵團擴建成一所炮兵學校.賀龍聽了郭化若的建議后非常贊同他的觀點,馬上給中共中央軍委打報告.11月,中共中央軍委便正式作出決定,在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的基礎上組建我軍歷史上第一所炮兵學校.
2.中央軍委決定組建炮校
1944年11月底的一天,陜甘寧晉綏五省聯防軍司令員賀龍和副司令員徐向前,在延安總部約見了郭化若并共同研究了炮兵學校的組建問題.賀龍代表中央軍委,向郭化若傳達了中央軍委關于組建延安炮校的決定:宣布了炮校領導干部名單,郭化若任炮校校長,邱創成任政治委員,匡裕民任副校長,李蔭南任教育長,張志毅任訓練部部長,劉登瀛任政治部主任;規定校名為延安炮兵學校;校址定在原炮兵團駐地南泥灣的桃寶峪.
這一天,賀龍和徐向前還深刻分析了國際國內的有利形勢,指出了建立延安炮校、加速訓練炮兵干部,對于實施對日戰略反攻的重要意義,勉勵郭化若同志積極負責,團結好原炮兵團的領導干部和各級指揮員、戰斗員,辦好炮校.賀龍征求郭化若的意見,問他半年內能否開課.郭化若表示爭取3個月就開課.接著他們研究了炮兵學校領導班子的組成、開辦經費、供應保障等問題.賀龍再三強調:一要選好教員,二要選好學員,三要盡快開學,中間有什么困難,盡管找他.郭化若建議由中共中央軍委給各軍區發個通知,籌建炮兵學校要調教員、選學員,請各地支持.
3.學校明確辦學原則
賀龍和徐向前與郭化若談話后的第二天,郭化若便來到八路軍總部炮兵團,向炮兵團的干部傳達了上級關于建立炮兵學校的指示,并立即與炮兵團領導展開了建校工作.明確炮校必須按照"戰爭需要什么,就學什么,有什么武器裝備,就學什么"的原則,盡快訓練學員,以應急需.這也說明炮校已經成立,并開始工作.以炮兵團為基礎擴建的炮校,不僅編制擴大,部門增多,人員猛增,而且任務變更.
從工作內容到生活秩序和活動方式,都面臨許多新的問題,都需要以堅毅的精神和果敢的創造去迅速解決.炮校黨委以抗日軍政大學為榜樣,發揚無私無畏、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迎難而上,群策群力地克服了面臨的一系列困難:缺少辦學的干部,他們就用兼職的辦法解決,有的身兼三職,勇挑重擔.缺少教員,他們就由各級干部兼任,能者為師.郭化若校長和大隊、中隊干部都要擔負授課任務.缺少教材,他們就廣泛收集日軍、蔣軍、晉軍、蘇聯紅軍的教材,從中選取適用于我的內容.另外還組織炮兵團的一些干部動手編寫一些特需教材.缺少教學設施,他們就自己動手挖窯洞,搭草棚當課堂、利用零碎木料,制作小板凳,自己動手修道路,修操場等等,把深山大溝變成了能安靜生活和學習的園地.由于上下齊心,內外協調,開學前的準備工作進展迅速.趕印了多種教材:炮兵班教練、炮兵連教練、炮兵教學講義、單炮作戰法、射擊教范、炮兵戰斗條令等.在物資準備上,修整了炮隊鏡、方向盤、炮鞍裝具,挖窯洞79孔,燒木炭3.5萬斤,砍柴6萬斤,籌措糧食500石,準備了床、油鹽、蔬菜,教具器材等訓練用品.
毛澤東十分關心人民炮兵的建設發展,曾親自率領中央領導同志到八路軍炮兵團視察.毛澤東更關心延安炮校的創建,他工作繁忙離不開,在延安炮校成立不久,就在延安楊家嶺的中央小禮堂單獨接見炮校排以上干部.他慈祥地向大家微笑招手,大家鼓掌歡呼,全場沸騰.毛澤東叮囑大家:
要認清形勢,為了展開對日戰略反攻,一定要努力學習炮兵專業知識,將來象種子一樣到各個部隊去生根開花結果.1945年9月,延安炮兵學校奉中央軍委命令開赴東北,輾轉沈陽、撫順、通化、牡丹江,1949年2月到沈陽東大營后才穩定下來.延安炮校所創造形成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是新時期我軍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