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是各種心理特性的總和,也是各種心理特性的一個相對穩定的組織結構。隨著新的醫學、護理模式的形成,現代護理觀對護士的素質、知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臨床實習是實習護生進一步鞏固知識和技能的重要場所,是實習護生實現角色轉變和培養職業情感的重要階段。本研究用艾森克人格問卷(Eysenck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了解實習護生在實習過程中的人格特征及差異,為醫學院校、醫院對實習護生和新護士進行教育、指導、培訓提供依據,幫助實習護生和新護士更好地適應護理工作。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選取在湖北省某三甲醫院實習的9所本科、大專院校共246名實習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女生237名、男生9名;年齡(21.12±0.88)歲。共發放問卷246份,回收問卷246份,回收率100%。剔除無效問卷14份,有效問卷232份,問卷有效率為94.37%。納入標準:在此三甲醫院實習的大專和本科實習護生;實習時間滿8個月且自愿參與調查者。排除標準:實習未滿8個月者;護理碩士實習生;不愿意參與調查者。
1.2 研究工具 調查問卷由個人基本信息表和艾森克個性問卷(EPQ)組成。個人基本信息表包括年齡、性別、學歷、是否獨生子女、是否愿意從事護理專業。EPQ由龔耀先修訂完成,共88個項目包括內外向(E)、神經質(N)、精神質(P)和掩飾性(L)四個分量表。該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其測得結果得到多種實驗心理學研究的印證,它也是驗證人格維度理論的依據。
1.3 評價指標 將調查問卷統一發放給研究對象,匿名填寫、當場回收。統一整理剔除無效問卷后,按照艾森克人格問卷四個分量表分類出每個量表所包含的條目,在Excel表格中分類統計,計算出艾森克人格問卷P、E、N、L各分量表的原始分,然后按公式分別計算各量表T分:T=50+10(X-x)÷s,其中X是某受試的量表分,x和s分別是個體所在年齡段全國常模的平均分和標準差。
1.4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用Excel整理后,導入SPSS 20.0軟件,分別從性別、學歷、是否為獨生子女等方面對4個分量表的人格特征進行u檢驗、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實習護生人格特征與全國常模的比較,見表1。
2.2 不同學歷實習護生的人格特征比較,見表2。
2.3 是否獨生子女的實習護生人格特征比較,見表3。
2.4 是否愿意從事護理行業的實習護生人格特征比較,見表4。
3 討論
3.1 實習護生的人格特征與全國常模的比較 由表1得知,20~29歲年齡段內,實習護生較全國常模外向。大部分實習生人格外向、樂觀,能夠很好地接受新事物,社會適應能力強,控制力強。這與當今社會的日益開放、多元文化有很大關系,實習護生在這種環境中表現得更活躍,更敢于表達自己。實習護生在校期間積極參與班級、社團組織的活動以及各種志愿服務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塑造了他們更為外向的性格和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外向的人格特征利于實習護生以后更好地適應和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各院??衫^續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校園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并探索更多形式的、有利于學生外向、樂觀、自信、活躍等人格特征發展的課程模式,如PBL教學、模擬教學、雙導師制帶領學生等等。教學醫院也可組織護理技能比賽、志愿服務、社區行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拓展實習護生的社會接觸面,使其將外向的人格特征與自己即將從事職業的價值觀聯系起來,更好地適應護理工作。
3.2 大專實習護生與本科實習護生的個性特征差異比較 由表2得知,大專實習護生L(掩飾)量表得分顯著高于本科實習護生,這與楊躍林的成人的掩飾量表分與年齡呈正相關不符合。這說明本科實習護生樸實,態度比較誠懇,大專生“掩飾”傾向高,較為世故。這可能與教育模式有關系,大專生理論學習時間較本科生短,理論知識水平不足,學習方面不夠深入,導致人文素質不高,更傾向于掩飾,而本科生學習踏實,在學習和參加校園活動方面更傾向于刻苦學習,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水平較大專生更為牢固,更為自信和成熟,所以得分較低。針對這一差異,實習醫院可在實習培訓中給予本科實習生和??茖嵙暽煌呐嘤?。重點加強大專實習護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專業技能培訓,使得他們應變緊急情況時更從容、自信。對于本科生,可著重開設一些社會交際課程,安排他們多與病人溝通,在與病人交往的過程中適當掩飾。
3.3 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實習護生人格特征的比較 由表3得知,獨生子女的人格特征較非獨生子女外向、不穩定,情感易于沖動,容易焦慮、擔憂、郁郁寡歡,易出現不理智的行為。究其原因是獨生子女從小受到父母過度的關注,有特殊的優越感,行為處事會比較自我、極端和任性,易激惹、專橫、人際關系緊張,容易責怪他人以及依賴他人、缺乏獨立人格特征,從而在情緒上不穩定。
相反,非獨生子女性格則偏內向,好靜,富于內省,比較獨立,情緒比較穩定。這提示醫學院校和教學醫院在培養實習護生、新護士時要與其心理特征相結合。特別要留意獨生子女實習護生的一些不利于工作發展的人格特征,如:自我、任性、耍小脾氣等。醫學院校和教學醫院在培養這些獨生子女時,可采取針對性的課程設置和培訓,如開展益于團結協作能力的活動,進行護士職業素養宣講。這樣既能發揮實習護生在外向性人格方面的優勢,又能培養其團隊協作能力,提高為人處世的能力,更快地適應護理工作,進而更好地提升人格魅力,實現自我價值感以及職業成就感;在培養非獨生子女實習護生時可重點加強其人際溝通和團隊協調領導能力,充分發揮其獨立、內省、穩定的人格特征。
3.4 是否愿意從事護理行業方面實習護生的人格特征無差異說明實習護生人格特征具有穩定性,愛好及擇業意愿對實習護生的人格特征影響不大。相同的醫學教育模式和教學醫院特殊的職業培訓,以及護理工作所需的責任感,使得實習護生沒有因是否愿意從事護理行業而在人格特征上有顯著差異。因此醫學院校和教學醫院在對待所有護理專業學生時,應一視同仁。
4 小結
大部分實習護生人格特征外向、樂觀,且獨生子女較非獨生子女更為外向活躍,這有利于他們今后更快地適應護理行業。醫學院校和教學醫院可以此為參考,有針對性地給予實習生培訓指導。
參考文獻:
1 龔耀先.修訂艾森克人格特征問卷手冊[M].長沙:湖南醫學院出版社,1993.
2 王妍,賈云華.實習前實習護生心理健康與人格特征調查分析[J].全科護理,2011,11\\(9\\):3093-3095.
3 楊躍林.108名女護士艾森克人格問卷測查分析[J].職業衛生與病傷雜志,1991,6:82-84.
4 謬艾鳳,馬霞.醫學生課程設置改革與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雜志,2006,7:33-34.
5 孫文艷.非獨生與獨生醫學生艾森克人格問卷測評對比分析[J].醫學生園地,2007,7:312-313.
6 李中琴.臨床實習護生心理健康問題分析及對策[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1,1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