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是一種心境異常低落、不愉快的負性情緒狀態,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1].醫學生抑郁發生率高達 79. 9%,高于非醫學專業學生[2],該結果也遠高于中學生.本研究對青海大學醫學院醫學生抑郁發生狀況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 1 研究對象 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抽取了青海大學醫學院大二、大三及大四年級 510 名學生為研究對象.
1. 2 研究方法 問卷分為抑郁自評量表\\( SDS\\) 和自制抑郁影響因素量表.抑郁自評量表\\( SDS\\) : 含20 個條目,每一條目相當于一個有關癥狀,按 1 ~ 4級評分.20 個條目反映抑郁狀態的以下 4 組特異性癥狀,即精神 - 情感癥狀、軀體性障礙、精神運動性障礙、抑郁的心理障礙.評定標準: 抑郁嚴重程度指數 = 抑郁自評量表中各條目累計分/80,評分指數在 0. 50 以下者為無抑郁; 0. 50 ~ 0. 59 為輕微至輕度抑郁; 0. 60 ~ 0. 69 為中度至重度抑郁; 0. 70 以上為重度抑郁.調查時發放問卷 510 份,問卷回收率100% ,獲得有效問卷 473 份,問卷有效率為 93% .
1. 3 統計分析 采用 SPSS 13. 5 建立數據庫,并進行秩和檢驗、后退似然法進行單因素非條件 Logistic回歸分析,再將單因素分析篩選出的有統計意義的變量,進行多因素非條件 Logistic 回歸分析.檢驗水準 α =0. 05.
2 結果
2. 1 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 本次調查問卷回收有效率為 93%,有效人數 473 名,年齡跨度 18 ~ 24歲,平均年齡\\( 21. 26 ± 1. 20\\) 歲,其中男生 143 名,女生 311 名,各個專業中,護理專業、預防專業、臨床專業、藥學專業、中醫學專業人數分別為 58 人、118人、170 人、81 人、46 人.
2. 2 醫學生抑郁的一般情況 所調查的 473 名對象中,其中有抑郁情緒的人為 246 人,抑郁檢出率為52. 0% \\( 246 /473\\) ,其中輕度、中度及重度抑郁的發生率分別為 26. 6% \\( 126/473\\) 、17. 5% \\( 83/473\\) 和7. 8% \\( 37 /473\\) .SDS 總分為\\( 0. 509 ± 0. 121\\) 分.
2. 3 不同性別與專業間醫學生抑郁情況 有效樣本 473 份中,由于 19 份問卷無性別信息,所以性別間比較的有效樣本為 454 份,男生 143 名,平均得分為\\( 0. 510 ± 0. 120\\) 分; 女生 311 名,平均得分為\\( 0. 509 ±0. 122\\) 分,男女學生 SDS 分數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t = 0. 08,P = 0. 935\\) .性別間抑郁程度比較的秩和檢驗顯示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 Z =0. 25,P = 0. 802\\) ,不同專業的學生抑郁得分不同\\( F =5. 65,P <0. 001\\) ,護理專業學生的得分高于其他專業的學生.另外專業間抑郁程度比較的秩和檢驗表明: 專業不同,其學生的抑郁狀況也不同\\( \ue15e2=19. 84,P = 0. 001\\) ,護理專業學生抑郁的比重高于其他專業,見表 1.
2. 4 單因素非條件 Logistic 回歸分析 將抑郁情況以有或無給予賦值,并作為因變量,將影響因素量表中 18 個可能的影響因素作為自變量以是或否分別賦值,進行了單因素非條件 Logistic 回歸分析,見表 2.
自認為精神狀態不好的學生發生抑郁危險性很高,要好朋友數量越少抑郁危險性越高,課余時間不參加社團活動發生抑郁的危險性比參加社團活動的要高,沒有專業興趣的比有專業興趣的更容易發生抑郁,覺得自己年齡偏大更容易產生抑郁情緒,對就業前景預計不好更易發生抑郁,學習壓力大的學生容易抑郁,家庭施加壓力以及家庭內部矛盾也是抑郁的危險因素.
2. 5 多因素非條件 Logistic 回歸分析 以抑郁有無作為應變量進行賦值,將單因素非條件 Logistic回歸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 9 個二分類變量因素作為自變量以是或否編號,進行多因素非條件 Logistic回 歸分析,得到4個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分別為:是否自認為精神狀態不好、是否有 5 個以上好朋友、是否有專業興趣、家庭是否施加壓力,見表 3.結果顯示,自認為精神狀態不好的人發生抑郁情緒的危險性很高,有 5 個以上要好朋友的人不容易發生抑郁; 有專業興趣的人不易發生抑郁,發生抑郁的危險性是無專業興趣的學生的 0. 660 倍; 家庭對學生施加壓力的比家庭沒有施加壓力的學生發生抑郁的危險性高 1. 919 倍.3 討論本次調查輕度、中度及重度抑郁的發生率分別為 26. 6%、17. 5% 及 7. 8%,主要以輕中度抑郁為主.醫學生抑郁情緒在性別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調查同時發現不同專業學生抑郁情緒有區別,護理專業的 SDS 得分最高,抑郁程度較重.這可能與就業前景、專業滿意度、所學專業性質有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影響青海大學醫學生的抑郁危險因素主要有: 自認為精神狀態不好、人際交往少、課余時間不參加社團活動、沒有專業興趣、覺得自己年齡偏大、對就業前景預計不好,學習壓力大,家庭施加壓力以及家庭內部矛盾等.通過對這些因素進一步進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歸分析發現,人際交往好的人不容易發生抑郁; 專業滿意度與抑郁呈正相關,對專業滿意度高的學生更不易發生抑郁; 家庭壓力大的學生比沒家庭壓力的學生發生抑郁的危險性高 0. 919倍; 自認為精神狀態不好的學生容易發生抑郁.
鑒于醫學生比非醫學生抑郁發生率高,建議醫學院校建立并逐步完善心理咨詢服務機構,針對危險因素對醫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以預防和減少醫學生抑郁,提高醫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其適應環境的能力.
參 考 文 獻
[1] 嚴紅虹,劉治民,王聲涌,等. 大學生抑郁及相關因素分析[J]. 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0,14\\( 3\\) : 257-259.
[2] 張澤武,吳赤篷,劉國寧,等. 暨南大學 488 名醫學生抑郁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公共衛生,2006,22\\( 6\\) : 649-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