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中學數學教育中數學美的價值探究
【第一章】我國中學數學教育美學問題研究緒論
【2.1】美學與數學美
【2.2】數學美在中學數學教育中的作用
【2.3】數學美對學生素質的影響
【2.4】深化數學美的探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3.1 】中學數學教育中的審美教育
【3.2】審美教育的意義
【3.3】數學美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
【3.4】數學美融入中學數學教學中
【3.5】教師是影響學生對中學數學美感受的關鍵因素
【3.6】感受美,欣賞美的渠道
【參考文獻】數學美與中學數學教育的結合研究參考文獻
3.2審美教育的意義。
過去我們經常強調學生的德育和智育,很少重視審美教育甚至忽視審美教育的目的和作用。馬克思曾指出:“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對美的追求的結晶”.[4]美育滲透到學生各學科教學中,將是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之一。審美教育實質是培養一種情感的教育。有許多國家都把欣賞美作為數學教育的目標。新課程目標強調把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強調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情感包括愛,審美情趣等,不再是原來單純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態度方面不但包括學習態度,同是也指生活態度,人生態度和科學態度等。價值觀方面強調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具體來說,審美教育有以下幾點重要意義:
1.審美教育對中學數學教育的意義。
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主動的一個過程,學習就當是富有美感的智力活動。審美教育的培養,對學生全面掌握知識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審美教育可以引發學生的審美情感,教學中利用數學的統一美,可以幫助學生從整體上認識數學,數學的和諧美,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前后知識的內在聯系。使學生能在一種積極的氛圍中學習。另外,審美教育不但可以為學生熱愛生活創造良好的心理條件,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獲取真知,發展真理,還可以養成勤于探索的精神。數學的研究是一項艱苦的工作,許多科學家都忘我的工作,靠著勤于探索的精神,才會有今天的成就。小時候我們就知道,最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廢寢忘食的故事,中學數學教育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質,成為社會需要的有用的人。因此,挖掘數學教學中的美學因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美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美,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包括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能力。
審美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是中學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創造能力是解決問題的一種表現,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老師起著指導,提示的作用,使學生少走彎路。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大膽猜想,鼓勵學生學習猜想定理,猜錯了也要鼓勵他們去尋找原因,不要潑冷水,中學數學的審美教學也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正如馬克思所說“未來的社會是人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比祟愇拿鞯膭撛祀x不開數學,有數學教育就有數學美育。
因此,數學美育是整個人類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豐富,美化人們的智力生活,追求科學美學理想,發展人們對數學的興趣與愛好,培養人們的審美情趣,審美意識,提高人們對數學美的鑒賞力,創造力,激發對事業的忠誠與向往,對真善美執著的追求。
只有用數學美的規律培養出來的學生,才是完美的,全面發展的學生。因此,中學數學教學中審美教育的培養是數學教育工作者值得重視的一個方面。
2.審美教育對健全人格的意義。
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使人形成完整的人格。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能力很強的學科,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常常會遇到一些數學難題,他們不愿意自己認真鉆研,遇到難題要么就放棄,要么請別人幫忙,要么就看答案。甚至有一些學生會認為,數學太傷腦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講述一些數學家刻苦鉆研的故事,大數學家陳景潤身居陋室,做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工作,最終摘取到數學皇冠上的明珠。阿基米德在羅馬人入侵時,為保衛祖國被羅馬人殺害,臨死前還不忘記他在研究的圓,成為許多科學家學習的榜樣,他的行為震撼人心。歐拉在研究工作時,先后雙眼都失明,但是他仍然憑頑強的毅力,繼續工作了年,他的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利用優秀數學家的人格力量之美,最終可以凈化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頑強的毅力,認真求實等良好的心理品質,使學生珍惜生命,熱愛科學。
3.對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創造美的意義。
審美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后天的學習,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審美是一種社會現象,不是自然現象。數學美是數學本身的重要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教材,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學生對數學美的理解與感受。教師還可以利用模型,掛圖,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向學生展示和諧統一的式子,優美的圖形,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的美,形成初步的數學審美觀,使學生審美能力得到提高。學習是一種艱苦的創造性勞動,這種勞動中孕育著成功時的喜悅,但它需要毅力和勇氣,數學的學習更艱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啟發學生,不斷的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創造性解答,讓學生自己探索出答案,體會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