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中學數學教育中數學美的價值探究
【第一章】我國中學數學教育美學問題研究緒論
【2.1】美學與數學美
【2.2】數學美在中學數學教育中的作用
【2.3】數學美對學生素質的影響
【2.4】深化數學美的探究,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3.1 】中學數學教育中的審美教育
【3.2】審美教育的意義
【3.3】數學美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
【3.4】數學美融入中學數學教學中
【3.5】教師是影響學生對中學數學美感受的關鍵因素
【3.6】感受美,欣賞美的渠道
【參考文獻】數學美與中學數學教育的結合研究參考文獻
3.6感受美,欣賞美的渠道。
我國中學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因此,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審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分析我國關于數學美研究的論文,就會發現國內數學美研究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強調數學美與中學數學教學相結合,結合中學數學教學實踐,研究數學美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也就是說,要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研究數學美與數學教學的結合,但中學數學教育的現實反映出學生不能夠真正的感受數學的美,沒有美的數學是枯燥,乏味的。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可以通過以下渠道培養學生欣賞數學美,感受數學美。
1.從四個層次感受數學美、欣賞數學美。
我國學者張奠宙先生認為:數學教學中美學教育有4個層次:美觀、美好、美妙、完美。[30]因此,我們可以從美觀、美好,美妙,完美這四個層次去感受數學美,欣賞數學美。美觀與美好不難理解,我們在教學中更多注重的是美妙與完美這二個層次。
美,只要人感受到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受,它就不存在。對數學的認識也是這樣的。
教師在課堂上應當多給學生一些創新,動手探究的機會,讓學生自己體會數學美,產生學習的積極性,體會發現真理的快樂。五角星為什么是一個美麗的圖形。因為五角星是由一個正五邊形的對角線組成的,是一個典型的幾何圖形。再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五條對角線相交后內部又構成一個新的正五邊形,也構成了許多全等的三角形。若把新的正五邊形對角線連接起來,剛才的情況又會再次出現。正五邊形的對角線,也就是組成五角星的線段,按一定的比例相互分割。整個線段與其中較長的一部分比等于較長部分與較短部分的比,這樣的分割稱為“黃金分割”.這種關系在如此分割的任何線段中都會出現。當學生在實踐中,通過自己的探究得出結論時,他們不得不驚嘆,數學是美妙的。
2.以二種觀念去理解,探索數學美。
數學所體現的真,善,美都離不開唯物觀和辯證觀這二種觀念。唯物觀是指數學來源于現實世界,并作用于現實世界。許多學生認為數學是天生就有的,或者認為由數學家憑空捏造的,這種認識就是缺乏唯物主義的數學觀。數學起源于人類實踐經驗,數學是思維的結晶,它是對客觀世界中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在人腦中的真實的反映。受到客觀世界的制約,不是隨意的創造。
數學辯證觀貫穿于整個數學教育過程中,是指從矛盾及運動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觀念。學生要以辯證觀去理解,欣賞數學深層次的辯證統一美。整數與分數是對立統一的,整數可以化成分數。正數與負數也是對立統一的,是表示意義相反的數,可以相互轉化。不同的三角形有相同的面積公式,而且都符合正,余弦定理。還有許多對立統一的素材,微分與積分,指數與對數等都可以作為學生理解和發掘數學美的素材。
3.拿一個原則去學習,追求數學美。
我們要以求真的原則去追求數學美的至高境界。數學的真理性相對來說是很少被爭議的。數學充滿理性,崇尚真理是現代人重要的品質。數學也需要懸念,猜測,假想,但卻不以任何的懸念和推測為真理。數學中的一個猜想或真理的證實往往需要一代代人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奮斗。學生欣賞數學,看到數學中一個個美妙的定理像一串串閃爍的珍珠,仿佛看到了人類生生不惜的奮斗過程。當學生以求真原則去學習數學,探究數學,無疑對學生的一些理性,判斷,分析等基本素質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學生能夠理解數學美,欣賞數學美,才能全面地、立體地理解數學的本質,從而改變數學只是計算,是枯燥,乏味的學科的觀念,從而體現數學的人文價值[31].
4.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數學課堂美。
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意儀表上給學生一種整潔大方感,清新自然,在教學時也要使用準確幽默的數學語言,設計工整的板書,演示優美的教具模型。
善于提出有趣的問題,運用簡潔的數學公式,畫出漂亮的圖形,在解題時運用巧妙的思路,這些都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作為教師不僅要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高尚的人格及崇高的敬業精神,學生耳濡目染受到美的熏陶,使自己的道德境界得到提高。教師利用美學理論指導教學,可以使教學過程藝術話,教師的言傳身教可以引導學生認識美,欣賞美,創造美,才能適應中學數學教學中美的要求。
5.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優化中學數學審美過程。
在教學上,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改變了傳統的中學數學教學方法。而數學審美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結合更是體現了巨大的生命力,優化了數學的審美過程。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使得以前只能展示靜態的美變換成為動靜結合的美。由簡導致奇,由奇產生美感,由美通向真,而簡,真,美的變化過程,反映了數學動態的美,提示了美的規律。在中學數學教材中,有許多內容反映了數學美的特性,這就需要我們去挖掘,加以適當處理。在講課時,要選取能反映數學美的實例,能反映整體與局部的數學思想。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使教學過程更加直觀形象,可以實現動與靜的相互轉化;可以運用網絡和學生一起尋找數學美的例子,可以利用計算機平臺進行師生間的雙向交流,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有利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利于學生創造數學美。從而使學生能掌握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思維方法,從而達到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