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2.3.2生命觀內容分析框架建構的類目指標 1.三大類目 運用內容分析法對語文教科書進行系統分析時,第一步需要確定相關分析類目。一般說來,類目的形成既能根據已有的理論、經驗或研究成果發展而成,也可由研究者根據研究假設和具體需求自行設計而成。 本研究為了能夠對三套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中的生命觀進行更為細致而深刻的分析,基于研究的實際需求,根據生命哲學理論流派對生命與時間、空間、死亡的相關理論界說,確定了本研究生命觀內容分析框架的三大類目,即珍視生命、敬畏生命和提升生命。在珍視生命、敬畏生命和提升生命的三大主類目之下,又細分為兩到三個次類目,并制作了生命觀內容分析類目表(見表2-1)。 2.四項指標 明確語文教科書之生命觀內容分析的三大類目之后,還應明確教科書的相關項目指標。人民教育出版社參照我國教科書編審制度的要求,對教科書的編審從選文系統、練習系統和助讀系統展開。選文系統和練習系統是教科書結構系統的核心部分。由此,本研究確定了以下四項主要指標:課文的主題;單元活動與練習的主題;課文中的插圖;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前三項指標的分析手段主要借鑒了吳康寧提出的"數量差異"法,通過對前三項指標中的篇目和主題進行頻數統計,客觀呈現生命觀在人教版三套初中語文教科書中的分布情況。后一項指標的分析手段主要是"形象塑造",通過分析典范人物形象在教科書中是如何被塑造的,具有哪些特點,承載了何種觀念進而深度把握教科書中的生命觀的演變軌跡。毋庸置疑,教科書中的課文都會按照一定的話語方式來表達,不同的話語表達方式隱含著不同的思想觀念。 話語體現的是課文生命的張力,在對課文的四項指標展開具體分析時,必然無法脫離文本話語。因此,語詞、語句及故事情節主線的話語分析將會穿插在本研究各項指標的實際分析當中。 第一,課文的主題。主題是領會課文主旨關鍵的靈魂。任何一篇課文都必然包涵一定的主題,任何一篇課文的內容都必然圍繞著一個或者幾個主題來展開敘述。抓住課文最核心的主題,就能把握課文最關鍵的內容。雖然,某些課文的主題相當復雜,在一個主題之下分化為幾個相關的副主題,但是,本研究所著重關注的是課文中最明顯的一個主題。在具體分析時,筆者會將課文當中最關鍵的一個主題摘取出來,歸入到與生命觀范疇相關的類目當中進行數量統計。 第二,課文中的插圖。插圖是一種直觀、形象的表達,插圖的形式與內容反映了插圖設計者的思想與意圖。教科書中的插圖作為課文內容的重要補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科書的使用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教師和學生更加形象地理解課文內容。鑒于此,對課文插圖的數量、內容、形式上的分析,能夠彌補對課文文字內容分析的不足。 第三,課文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在課文中的出現最能夠直觀地反映作者的意圖。課文中出現的人物的性別、角色、身份地位、職業與命運都代表了課文作者和教科書編寫者的立場與觀點。分析課文中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具備哪些特點,他們是如何認識和對待生命的,就能夠將生命觀在教科書中的流變清晰地呈現出來。本研究將涉及生命觀內容課文當中的人物形象抽取出來進行歸類,重點剖析這些人物形象在具體事件當中的行為方式及其表現出來的性格特點,最終把握三套教科書中的生命觀的不同特點。 第四,單元活動與練習的主題。單元活動與練習是教科書課文輔助性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而言,單元活動與練習都是根據某一單元的課文內容的特點進行設計與編排的,它們作為課文之后拓展的內容,既是對課文內容的補充說明,也是對課文內容的鞏固加深,也能夠反映出某些明確的主題。
【題目】生命觀在初中語文教科書中應用探究
【第一章】初中語文課本中的生命觀內容探析引言
【第二章】教科書的生命觀界說
【3.1 3.2】課文主題與課文插圖的生命韻味
【3.3 3.4】人物形象的生命依托與練習中的生命追問
【4.1】生命觀的發展演變
【4.2】生命觀的軌跡探源
【第五章】教科書的生命觀反思
【結論/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