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作為一種掌握知識、獲取信息的基本技能,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否正確理解和把握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體現了學生語文素養的高低,也影響到了學生對于其他知識的掌握。在初中階段,學生的閱讀能力與閱讀習慣都處于正在形成的過程當中,如果能夠通過良好的方式使學生掌握整體閱讀的方法,對于學生今后的成長具有較大的影響。因而,我們有必要對于初中語文整體閱讀的方法進行研究,從而對教學進行指導,這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中考考試的重點。
一、初中語文整體閱讀的含義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對于人短暫一生的而言,我們無法通過自身的力量去完全了解偌大的世界以及其所包含的知識,我們往往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通過閱讀前人總結的文獻資料、書籍等來掌握知識、更新知識,以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因而閱讀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在所有的閱讀能力當中,相對于掌握某個片段、某個局部的知識相對比較簡單,而掌握整個系統、全面的知識則相對較難,因而我們需要具備整體閱讀的能力,來理解和把握復雜的知識和文章。
整體閱讀是相對于局部閱讀而言的、一種較為復雜的閱讀方式。其要求學生能全面地掌握文章所要表達的信息,并能準確地分清其主次。這種閱讀能力在語文教學和常規的考試當中都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與傳統閱讀方式相比,整體閱讀的重點不在于對文章字、句、段的分析與理解,而是需要學生從整體上掌握所要表達的意思,從而避免學生曲解文意,避免文章本身美感被破壞。當然,整體閱讀的方法也為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整體閱讀的能力相對而言掌握的難度更大。
二、初中語文整體閱讀的現狀
作為一項較為復雜和難度較高的閱讀方法,將其傳授給知識基礎相對薄弱的初中學生來說,本身就具有較高的難度,許多文章、作品自身都是作者在經歷的大量社會現實的基礎上對社會問題的深刻反應,理解難度較大。加之教學方法的不適當,導致了初中整體閱讀教學及能力的培養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對整體閱讀的重視程度不高
初中生雖然掌握的知識有限,但已經具備了一定閱讀和理解能力,在日常閱讀以及考試當中卻常常把握不好文章的主旨和要點,這一點與學生整體閱讀的水平息息相關。初中生處于能力培養和不斷完善的階段,整體閱讀能力的缺乏歸咎到日常教學當中就是對整體閱讀的重視程度不夠,這既與教師有關,也與學生有關。一方面,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整體閱讀方法的教學與練習所占比例較小,為了使學生能夠快速掌握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更多是讓學生逐句逐段地對文章進行閱讀、分析以及講解,這樣雖然有助于理解文章,但其實對文章的整體性造成了一種破壞,也使學生養成了相應的閱讀習慣。
另一方面,學生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對考試有畏難情緒,希望通過逐字逐句的閱讀來加快對文章的了解,結果適得其反。
(二)忽視整體感知能力的培養
一篇文章的文學作品,其在寫作的過程當中往往會運用不同的方法,構造不同的故事發展脈絡,來表達文章的主旨,或贊美或批評。如果我們孤立地看待文章各個部分,那么就會陷入到故事發展的某一個情節當中去,從而不能完整掌握文章要義,甚至在作者欲揚先抑的手法當中,會對文章所要表達的意思產生誤解,導致偏差。所以,閱讀首先強調的是對于故事、文學形象的完整掌握,把握各種聯系。而在現階段,初中生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整體感知能力也未得到很好的培養。
(三)教師教學水平與觀念相對滯后
通過小學階段的教育,初中生對世界有了一個基本的認知,但尚未形成相應的能力,因此中學階段的教學就相當重要,尤其對于基礎課程語文來說,這就對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很多教師的專業技能較低,教學方法落后,教學理念老化,使得教學過程中采取的方法依然是逐句逐段的理解,忽視了對于整體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造成了不良影響。
三、 初中語文整體閱讀的方法
正如前文所述,整體閱讀的方法無論是對于掌握知識,還是應對不斷改革的考試,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對整體閱讀的方法進行研究,弄清楚真正有效合理的整體閱讀方法是什么,應該怎樣運用到初中語文的教學當中去。結合眾多學者以及教師的研究成果,我們可以將有效的整體閱讀方法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整體感知
對于整體閱讀方法而言,我們需要對傳統閱讀方式進行適當調整。首先,拿到一篇文章,學生首先要做的是通過其題目、段落布局、文章結構等要素把握文章的大意,對文章的基本情況、所要表達的意思形成自己的見解;其次,對文章進行通讀,重點掌握文章的寫作對象、文章的類型,故事發生的基本情況等,把握整體思路;再次,梳理文章的線索。在這里,教師要注意合理地引導學生,對前面學生所產生的自我見解進行糾偏,并灌輸基本的文章線索梳理方法;最后,在掌握以上信息之后,學生與教師相互配合引導,梳理文章的主旨。
(二)研讀局部
學生通過整體感知掌握了文章的基本情況、主要線索以及主旨,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再去對文章的局部進行仔細研究,不僅更加容易,也能夠理解作者寫作手法、情節安排以及特定人物安排的用意。在研讀局部的過程當中,學生要重點理清文章的邏輯順序,抓住文章的重點內容,對段落中精華的部分進行剖析,了解文章背景,掌握寫作方法,并提升自己的閱讀與寫作水平。
(三)綜合分析
在對文章進行整體感知與局部研讀之后,我們就需要將閱讀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即對文章進行鑒賞。一方面,要深刻剖析文章的寫作方法、寫作特色、情感表達、故事鋪陳等,使學生掌握相應的技巧,并運用到寫作與閱讀當中去;另一方面,則是在原有故事情節上進行討論分析,研究新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整體閱讀方法是一個由總到分再到總的過程,無論是學生自身閱讀,還是老師的教學,都應該培養這樣一種思維習慣,理解文章先對文章整體的情況進行感知,而后對于局部進行研讀,最后結合前兩者對整個文章進行鑒賞,以達到由此及彼,培養良好思路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莉。初中語文整體閱讀方法淺見[J].課外語文,2012(12)。
[2]劉海艷。初中語文整體閱讀學案教學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1)。
[3]鄒海東。試析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模式[J].成才之路,20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