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在教學中越來越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師生雙邊互動只是流于形式,只限定在“傳授-接受”的模式內,學生的主體性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實踐證明,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以及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自主學習能力的內涵
(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概念
學生自主學習是以自我為中心,它和以教師為中心有很大的區別。在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的一個器皿,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宰者,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考、學生答,這種教學模式影響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互動的過程,是教和學的統一體。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個性、人格,每一個學生都蘊含著無窮的潛力,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的積極探究和發展。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不在于教師講了多少知識,而在于學生學會了多少知識,他們是否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以及他們思維發展的程度。學生只有獨立思考、積極探究、主動學習,課堂教學效率才能真正得以提高。
(二)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體現在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能夠自主實踐和探索。首先,學生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認為教給學生越多、講解得越詳細,學生就越能學到更多的知識,也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學生不是一個只接受知識的容器,他們需要教師啟迪。如果一味地讓學生接受知識,他們就會形成依賴心理,從而不愿意動腦筋,不愿意主動學習,學習效果自然也不會提高。語文學科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很多知識并不需要教師的講解,學生就能通過自學來解決,教師詳細的講解,反而浪費了大量的寶貴時間。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努力挖掘學生的潛能,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其次,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能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習慣把問題的結果直接告訴學生,使學生不用動腦筋就能知道結論,而自主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所以,能夠更好地培養其創新能力。
(三)自主學習對學生發展的作用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不但提高了創新能力,還使他們樹立了終身學習的意識。學生具備了自主學習能力,就會不斷獲取新知識,使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得到不斷的遷移,從而達到了靈活運用的目的。學生一旦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不管社會如何發展、科技如何進步,學生都能夠運用自學能力迎頭趕上,因此,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像一把金鑰匙,能打開知識的寶庫。
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策略
(一)讓學生明白主動學習的意義
讓學生主動學習,還需要讓學生明白主動學習的必要性。學生在學習某一個知識點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學習并不是單純的掌握這一個知識點,而是要明白學生這一知識點的意義,以及它在整個知識結構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能夠熟練掌握并靈活運用它,有什么好處,如果不能熟練掌握以及靈活運用,有什么不利,學生一旦明白了其中的利害關系,就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二)通過有效預習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
有效預習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保障,這就需要老師精心設計預習作業,預習的內容要豐富、層次要清晰。更重要的是,預習的問題學生要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這樣才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信心,促使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主動學習的基礎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必備條件,語文自主學習的習慣是逐步培養出來的。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性,因此,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要讓學生對自己有信心。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控制不良習慣的形成,讓良好的習慣在廣闊的時空內發展。經過長時間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就會逐漸形成。
(四)在靜思默想中實現自主學習
在語文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在靜思默想中去研讀和感悟課文,讓學生的觀點更加豐富。因為語文教學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和學生的精神能夠進入非?;钴S的狀態,學生的思維只有經過碰撞,他們的表現和觀念才會不同凡響。只有教師留出空白,讓學生自主去思考,才能對文本獲得更深刻的理解,進而和作者產生共鳴。靜思默想有利于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對于學生個性化的觀念,教師要給予鼓勵,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以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大膽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發表不同的看法,實現高效閱讀。
(五)在小組學習中深化自主學習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自主、合作、探究、創新、實踐等這些都是現代教育倡導的學習方式,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實現了雙邊互動的對話與交流。學生在小組內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分工合作,進行智慧的碰撞,各項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會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系在一起,構建了語文結構體系,使學生的合作能力、實踐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得到了培養,從而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變得“會學”“善學”.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大膽實踐、不斷創新,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語文課堂散發出生機與活力。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教師有耐心,給予足夠的重視,就一定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豐磊。試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旬刊,2013(11):12-13.
[2]聞小鳳。中學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都市家教月刊,2012(10):34-35.
[3]劉春鳳。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中學教學參考,2013(16):41-42.
[4]周俊英。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索[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4(1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