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語文教學中不能很好開展素質教育的原因
(一)現行的初中語文教學方法不符合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
大家都知道,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角,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學生在教師的課堂引導中學習課文知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起主體作用。但是,現在的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在教師的講授下按照教師的教學思路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師在課堂上“說一不二”,學生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力,不管愛聽不愛聽,都要無條件接受。這樣的課堂,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活力,沒有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教師一味進行“填鴨式”教學,不僅自己教得累,學生學得更累。
(二)教師對教材三維目標的理解不夠透徹
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很多教師對三維目標的理解不夠充分,對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把握不夠到位,只是一味地強調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對于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不夠重視,應試教育的“魔咒”依然存在,只強調知識不重視能力,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孤立了起來。
(三)教材的編排不能與時代接軌
當今世界是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知識日新月異的時代。這就要求教材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緊密聯系人們的生產、生活。雖然初中語文教材中選取了很多古今中外的優秀的文學作品供學生鑒賞、學習,這些內容有的并不能與時代接軌,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出于對考試的考慮,學生之能被迫去死記硬背,根本沒有熱情可言。
(四)閱讀教學方法不合理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科中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并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教學方法,而是習慣于教給學生閱讀的思路,并讓學生找出課文的生字詞,給課文劃分段落,總結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有時還要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的教學方法極易使學生對課文產生片面的理解,不能全面把握文章的內容。
(五)教師考核模式與素質教育相違背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口號已經提出好多年了,但是在應試教育的今天,素質教育并沒有真正落到實處,考試成績仍然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并且成為了很多學??荚u教師的依據,這就決定了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不可能真正實現素質教育,只能是一句“口號”而已。為了考試,教師挖空心思、想方設法提高成績;為了中考、高考,學生沒日沒夜、潛心苦讀?!笆旰盀橐粔簟钡乃枷胍廊桓畹俟?,不可撼動。教師的教學都是圍繞課程標準進行,考試不用的內容根本不講,學生將所謂的“標準答案”奉若圣靈,冥思苦背,毫無主觀思想可言,創新能力被扼殺。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創造性思維能力是中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綜合性能力,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條件。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呢?我以為,主要應從幾個方面入手。
1.教師教學觀念必須改變。要想讓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就必須改變當前的教師教學觀念。在很多地方,由于受到升學的影響,師生都把精力放在了提高成績上,不能將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因此,教師必須從自身做起,把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相結合,改變觀念,給學生樹立起素質教育的理念。
2.落后的教育教學模式必須改變。當前教師的教學方法基本上都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即使是采用多媒體教學的今天,雖然教學工具有了變化,形式更新穎了,但是學生的創新思維并沒有被真正激發出來。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放開手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知識,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真正得到鍛煉和提高。
3.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起和諧、友好的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效果成功的前提,只有讓學生信任教師,愿意聽其所講的課,學生才能主動學習,認真聽講,從而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使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得以培養。
(二)提高中學語文教師的職業素養
教師的職業素養是教書育人的基礎,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初中語文教師的職業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成績。所以,教師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但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的限制,以及對教師素質的重視不夠,缺乏教育資金的投入等種種問題的影響,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和教師職業素養的培育受到了一定的阻礙。所以,教師要克服困難,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網絡學習的機會,使自身的知識和職業素養不斷得到提高。
(三)建立起新型的初中語文教學觀念
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束縛,給學生營造一種寬松的教學氛圍,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理念,建立立體化、全方位的教學新模式。所謂立體化、全方位的教學模式指的是教師要建立聽、說、讀、寫等全方位的初中語文教學觀念,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讓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生活中感受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健康人格。
(四)在校園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提高教學效率
初中語文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習,語文教學的內容有著豐富的生活性和人文性等特點。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特點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課外活動的有效開展將大大彌補學生在課堂上的不足,將理論與生活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開展的活動多種多樣,如詩詞誦讀、辯論會、知識競賽、辦手抄報、成語接龍、故事會等,培養學生形成大語文觀的思想,讓學生認識到語文來源于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道理。
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養成點滴積累,寫隨筆和讀書筆記、日記的習慣,把語文課堂引入生活的廣闊天地。
總之,將初中語文教學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相信在廣大的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長期不懈的努力下,一定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