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學是教育學與心理學的有機融合,它的出現有力地沖擊了傳統“填鴨式”教學,其目的在于使學生在教學情境中獲得全面的發展。當前越來越多的一線語文教師成為了情境教學的實踐著,推動著情境教學理論和實踐的不斷前進。
一、情境教學的內涵及特征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核心在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情境教學有以下幾個特征 :第一,以鮮明的形象, 強化學生感知教材的親切感。第二,以真切的感情,調動學生參與認識的主動性。第三,以廣遠的意境, 激發學生拓展課文的想象力。第四,以范含的理念, 誘導舉生提高對事物的認識力。將情境教學法運用于中學語文教學,可以對當前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一些問題起到改善作用,進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實現初中生的全面發展。
二、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語文課是初中“三大”主科之一,學校高度重視語文教學,但是其依然存在教學方法單一、實效性較低等問題,阻礙了中學生的全面發展及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
1、教學方法單一,情境教育乏力
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但是對于初中語文教育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初中語文除了然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之外,還應該注重學生情感的陶冶。目前中心語文的現狀就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學生積極性不高,這很大程度上使教學方法單一造成的。教學方法單一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過多依賴于教師板書授課,學生滿堂記筆記,這一現象在條件較為艱苦及年齡較大的教師身上較為常見。第二,過多依賴于現在技術。有的教師不愿認真備課,上課就在網上隨便找個教案照本宣科,結果是自己講著生疏,學生聽著無趣。教學方法單一,使得部分初中語文全然沒有情境教學的味道。
2、學生視野狹窄,實效性較低
初中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即通過學校有目的的組織教學活動,學生學習結果與預期目標的達成度。當前初中生教學目標與實際效果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學生對知識的運用程度低,死記硬背,同一個問題,換一個說法,學生便不知所措。此外還體現在學生視野狹窄,學習內容局限于考試范圍,對一些不在范圍內的自學課文,學生熟視無睹、教師得過且過。
語文學習是一個綜合學習的過程,教材中的自學篇目也承擔開拓視野的作用,教師和學生都不重視自學課文的學習,這使得學生少了一條開拓視野的渠道。
三、情境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的理性運用
將情境教學理性運用于中學語文教學,這對解決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1、科學創設情境
情境教學顧名思義其出發點和切入點在與創設情境,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情境”實際上就是一種以情感調節為手段,以學生的語言生活實際為基礎,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整體發展為目的的優化了的語言學習與語言生活環境。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科學創設情境:第一,生活再現法。生活再現法即將學生帶入課文特定的環境中,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去感悟,例如學習《春》時可以帶著同學們走出教室,走進自然,讓同學們感受到春的生機勃勃。第二,角色扮演法。對于課文中角色較多的文章往往可以采用此法,這種方法不但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記得牢?!痘实鄣男卵b》、《丑小鴨》等均可采用此法。第三,多媒體渲染法。語文教學要與時俱進,充分運用現代科技,給學生創造良好氛圍,如學習《蘇州園林》時可以給學生們展示一些蘇州園林的圖片及視頻。
2、創設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情境教學的另一個關鍵在于創設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因為只有擁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同學們才敢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才能讓學生們感受到自身的主體地位,使教師樂教、學生樂學,愉快的完成教學目標。創設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充分了解學生。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經常與學生平等交流,在生活上多關心照顧學生,在學習上給予耐心指導,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辦事情,這樣才能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梁。第二,寬嚴相濟待生。語文教師對待學生的一些小錯誤要“寬”,對于屢教不改者要“嚴”,這里的寬和嚴是相對而言的,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操作。
總之,初中語文教育是一種生活教育、人文教育、情感教育,我們要將情境教學法真正落實到實處,讓學生在“情境”狀態下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情境教 學,百度 百科.
[2] 李吉林. 情境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J],人民教育,1991(5).
[3] 田慧生. 情境教學一情境教育的時代特征與意義[J],課程·教材·教法,1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