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屬于主導地位_、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允分體現語文所獨有的綜合性、實踐性、生活性;要重視情感的交流、學習的態度及各種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將創新能力的與基木索養的關系進行有效處理_、同時遵循學生語文學習的規律與差異性,選擇更好的教學策略、作業作為教學過程的基木環節之一,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能力、情感全面提高、新課程標準指出:初中語文教學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更好堅持以生為木,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能力為原則,對作業進行精心設計,更重要的還應該改善作業評價與批改的技巧,提升其學生的自學能力、作業類型多種多樣,筆者認為需要顛覆傳統的作業形式,將作業從單一“寫”的形式轉變出來,力求達到聽、說、讀、寫全面進步一因此,可以將畫畫、制作、游戲等方面進行有機結合,這樣的作業才富有趣味性,才能夠有效調動初中生做作業的積極性。
二、畫圖、制作方面的創新
例如,在學習完《中國石拱橋》相關知識以后,我對作業進行這樣的設計:根據課文中對石拱橋的描寫,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勾畫出石拱橋的輪廓圖、如果喜歡制作,可以利用相關的材料制造出石拱橋的模型在交作業的時候,有此學生用各種畫筆畫出了石拱橋的示意圖,稍微仃細的學生還在橋上欄桿上面下了工夫,并且使用了相對應的顏色;一此學生做出了實物的模型,雖然不能與很多真正的作品相比較,但是我們也能看出,他們都是花了很多心思的,可所謂是“傾心傾力”之作-我認為,根據初中學生年齡的特點,畫畫與動手制造是培養學生興趣的良好途徑,實現了作業設計的本質目的。
三、觀察方面的創新
學會如何去觀察一件事物是每一位學生都必須掌握的基木習慣、首先,教師要教給學生觀察方法、讓他們知道怎么樣去觀察,怎么去掌握先后順序,怎么去區分重點、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允分利用教學資源,指導學生從課文入手,將其滲透到生活中去觀察實物、例如,名著導讀《端午的鴨蛋》中,我這樣對作業進行設計:讓學生仃細觀察留意自己身邊的人過端午的情形,再思考端午的習俗,以及端午在中國的意義,然后用自己的觀點去談談作者每次過端午時的感受最后利用教師傳授的觀察、比較等方法,加深學生對課文知識的掌握情況,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寫作手法的特點,進而實現木次作業設計的最終目的。
四、閱讀方面的創新
\\(一\\)倡導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在課后閱讀一此與課文相關的資料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可以領會文中所包含更深層次的知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打開學生限界,提升了學生的信息量,逐漸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例如,在學習完《孔乙己》相關知識的時候,我讓學生在課后閱讀課文,閱讀這篇課文需要注意幾個方面:一是對孔乙己的外貌進行的描寫:青自臉色,皺紋問時常夾此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自的胡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一,二是小說是怎樣抓住孔乙己臉色的變化來塑造這個人物形象的?利用比較法,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那時候的社會背景、人們生活的狀況_、學生掌握了課文所要體現的知識,實現了作業設計的目的。
\\(二\\)倡導活動性閱讀作業
將課外閱讀滲透到班級活動當中,開展活動能夠為閱讀提供更多的空問,而閱讀也能夠豐富活動的內容這兩者之問相互促進,相輔相成一教師可以嘗試性地開展“每周一個小故事”的活動,適當地要求每一個學生在每周準備一個質量較高的小故事,先在小組內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然后再選出一個比較好的故事,放到班級中來欣賞,讓全班學生都可以參與進來,進行評選,從而實施表揚、設計這樣的教學環節,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參加課外閱讀活動的積極性,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而達到此類作業設計的目的。
五、調查方面的創新
調查作業是顛覆了傳統的作業模式,打破“寫”的局限,鼓勵學生走出校門,到社會中去搜集一些材料,深入了解社會的一種作業形式、例如,《我的母親》的作業可以這樣來設計:了解你周邊朋友的母親,這此可以去問長輩,也可以去親自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學生在了解以后,都有各自的感觸,每個母親疼自己孩子的方式都是不一樣,母愛是無私的,然后將自己的所想所感寫成小短文這類作業是督促學生去溝通、調查,告別傳統作業的枯燥乏味通過此類實踐學生也能親身體會到母親的重要性,從而在未來的生活中,學會更加關愛自己的母親這此都比單純“寫作業”更具有說服力。
六、自主設計作業
在預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啟發思維,積極開動腦筋、自己為自己設計作業,并自行解答,從而實現全班交流,比比誰的作業設計最科學、最新穎、這類作業的布置,學生完成的主動性非常高,而且能夠體現出學生的個性,并將其允分地發揮出來,有助于學生追求更高的學習目標、例如,學習完《雪》相關知識后,這篇課文介紹了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人自然語言,屬于一篇典型的說明文、作業在進行設計時,要堅持“以生為木”,將主動權給學生,鼓勵、弓}導、督促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與興趣多設計作業這樣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個個興趣盎然,主動去制定自己的作業,并將其完成,讓學生感受到氣候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總之,作業類型多種多樣,選擇與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連的作業才是最好的作業因此,廣大教育者需要不斷總結、不斷研究、不斷創新,設計出更多創新型的作業,有效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進而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l]王淑花.初中語文作業設計探析[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3\\(2\\).
[2]劉國欽.淺談初中語文作業的批評藝術[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3\\(1\\).
[3]高桂花.淺談初中語文作業設計[fJl.學周干,[J]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