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的重頭戲就是作文教學,作文是語文知識綜合運用的體現,也是語文工具性與文學性的體現。語言是交流的工具,交流有文字交流,有口頭交流,作文就是書面上的文字交流。一個人語文學得好與壞,完全可以從他的文學寫作方面了解到。如果他的文筆好,文章寫的好,那么他的語文水平肯定會很高。所以重視學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是語文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怎么樣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能力呢?筆者在實踐教學中努力探索了一些有效的路徑,下面就談談自己的工作體會。
一、重視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古人對讀寫之間關系的形象描述,沒有充分的閱讀經歷,就沒有高質量的作文能力。所以教師要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具有了閱讀興趣那么其文化積累就會越多,遣詞造句就會更好,作文水平自然會提高。而且書讀的越多,理解能力越強,學生對生活對文本的感悟能力都很強,同時作文又是我手寫我心的活動,學生有真情實感抒發,語言會更流暢、更感人,因此,引導學生具備讀書的興趣和閱讀的能力,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和作文水平的提高都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我們都會發現,讀書讀得多的人,看問題和理解問題的角度都不一樣,視角的高度也不一樣,這些都是文字的功勞,都是閱讀帶給人的變化,是感悟帶給人的博愛和包容。所以讀書的益處不僅僅是作文,也是學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
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要從他們的心理特點出發,依據他們的思維習慣、依據他們的心智水平,推薦給學生適合的閱讀書目,讓學生在文字的海洋中徜徉,在書香中生長,那么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形象就會在班級中頻頻出現。通過看童話故事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講故事比賽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樣長期堅持就會將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出來,就會將文字的魅力植入到學生的腦海中,從而影響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
二、豐富學生的生活經歷
寫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到本子上,如果學生沒有看到的內容、沒有想到的內容,那么讓他們寫什么呢?所以提高作文能力,要從豐富學生的生活經歷入手,這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又一個途徑。學生只有看到了景物才能描寫出景物,看到了大海才能形容出海水的波濤洶涌。因此教師要和家長聯合起來,共同為學生創造認識社會、了解自然的機會,豐富學生的閱歷,增長學生的見識,這樣在寫作的過程中,學生有內容可寫,避免眼中無物,閉門造車。學生寫作的文章會豐滿而有血有肉,讀起來感人,能感受到學生的真情實感。避免了撿票子、扶瞎子等等編作文的現象。
比如寒暑假期間,鼓勵學生跟隨家長出游,并寫出游日記。重大節日里,結合學校的活動安排,在班級里也開展相對應的主題活動,隊會、班會內容要豐富多彩,給學生創設寫作的環境,讓學生有實際的觀察經驗、有實際的感受和體會,這樣才能寫出打動人心的文章,才能感動讀者。比如學校開展的運動會,就是學生寫作文的很好素材。教師可以在運動會之前布置給學生寫作提綱,讓學生有意識地觀看運動會,遴選重要和關鍵的情節作為寫作素材,有意識的搜集和整理素材。運動會開會的順序,重要環節、精彩瞬間、典型事例、頑強拼搏的優秀運動員等,并能夠從一些事件中挖掘出本質和內涵,提升精神層面的內涵,從而實施德育教化,實現文道統一的教學目標。
三、讀寫結合提高作文水平
教材是作文教學的重要參考,在教材中收編了大量的經典文章,而且都是出自名家之手,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內的經典文章,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讀寫結合一直是小學語文倡導的教學原則,利用教材中的經典文本引導學生進行仿寫,提煉其中精彩的段落進行積累背誦,都是提高學生學習寫作的好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柔和進寫作教學,在讀中提升感悟,在講中品讀文本,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所以上好閱讀課,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寫作能力等都有極大的作用,不容我們忽視。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充分閱讀基礎上深刻領會文本的實質和內涵,明確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文字背后隱含的情感因素。將文本中自己認為的經典段落進行背誦和抄寫,達到積累的目的。
作文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單靠課堂和老師就能完成的內容。需要教師和家長聯合起來,需要老師進行認真的引導和督促,豐富學生的生活內容、豐富學生的閱讀積累,而后是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使學生明確什么類型的文章用什么方法寫,寫作的順序和寫作素材的選擇等,都決定學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參考文獻:
[1]趙華。淺談如何優化小學作文教學[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2]董娜。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改革[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