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作文教學要追求"認知訓練的有序、寫作能力訓練的有序和評價修改訓練的有序",同時提出了"縱橫交錯、點面結合、螺旋提升"的教學模式。這種觀點基本上涵蓋了作文教學各個方面,但是卻忽略了執教者自身的寫作能力訓練體系的構建,并且并沒有給出扎實、可行的方案,無法形成教學價值。有人認為,寫作教學,針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應該堅持"低起點、小坡度、強訓練、重實效的原則",主張循序漸進地推進高中三年的作文教學。這種重視強化訓練的思想,固然能夠提高寫作的技巧性,但是因為沒有構建起強大的認知體系,也不可能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的作品匠氣會多一些,靈氣會少一些。
一。構建教師版自我訓練序列化體系
教師經歷寫作系列化體驗,能夠深諳寫作的規律,體味其中的甘苦,探幽察微,獲得"切膚之痛",然后,才能把握寫作教學的立足點、關鍵點、著力點,才有資格指導學生。沒有一番自我的歷練,如同霧里看花,隔鞋瘙癢,以己昏昏,如何使人昭昭?
因此,教師一方面要為學生設計橫貫高中三年的序列化訓練體系,一方面要同步與學生一道實施,親身體驗序列的合理性、可行性,及時總結,不斷升華。這樣做不僅使自己獲得寶貴的教學資源,而且,還能夠帶動學生進入訓練體系,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
筆者根據自身特點,設計了三年的體系,如高一的記敘文序列:
1.程序性體系。設計記敘文訓練體系。筑牢記敘文寫作的專業知識,寫出讀書筆記,提煉寫作技巧,摸索出記敘文寫作訓練點,與學生同步實施、檢測。
2. 陳述性體系:認真鉆研教材,熟悉銘記教材中一切有價值的名句、段、篇,圍繞教材,拓展閱讀與記敘文體裁相關的作品,提煉精華,產生思想,扎實做出筆記。
3.多元評價體系。從寫作內容而言,就立意、剪材、線索、結構、修飾、開頭、結尾、過渡、懸念、伏筆、照應、插敘等方面給予立體評價,從評價主體而言,自評、他評、班級展示、投稿等方式綜合運用。
4.反思探究體系。注意持續地保存實施痕跡,積累原始資料,科學記錄;編寫教學日志、階段總結,尋求同事對話,構建交流渠道,利用區域平臺、外出學習、QQ群、微信等媒介,獲得新的理論,借鑒他人研究和實踐成果。最后要積極撰寫出研究論文,積極尋求發表,獲得更多的反思機會和幫助。
二。構建學生版寫作訓練序列化體系
基于學情的寫作訓練體系必須考慮到現實的可操作性,既不能大量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也不能降低要求,過分遷就。同時,我們必須切實尊重教材,不妨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教材為基本平臺,綜合考慮,統籌兼顧。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記敘文的寫作能力,但是,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作為從義務教育階段到高中階段過渡的起始年級,還應該訓練記敘文寫作為主,適當兼顧議論性文體的訓練?;趯W生個體差異,高二階段我們可以以訓練議論文寫作為主,兼顧記敘文、文學性作品、實用文體的訓練,而高三階段則應該靈活地強化考場作文的訓練。但是,無論哪一個階段,都要切實全面設計,不可有所偏廢。
比如高一的記敘文序列:
1.程序性體系。涵蓋"基礎等級"的立意、選材、組材、結構、語言、書寫等基礎性方面的要求,即能寫出;"發展等級"的語言特色、行文風格、藝術修飾、創新性等個性化方面的要求,即能寫好,寫出特色。
2.陳述性體系:抓住教材,"認真學習課文,接近作者,去感悟血脈親情,欣賞壯美河山,聆聽心靈呼喚,采擷智慧之花",儲備充足的寫作資源;開設閱讀課,倡導瀏覽、精讀,持續推進,扎實積累,養成做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定期舉辦讀書沙龍活動,吸引學生"好讀書".
3.多元評價體系。根據記敘文寫作技能點,設計出評價表,積極展開自評、互評的活動,構建評價小組,積極推進多種形式的展示活動,形成習慣,營造交流氛圍,促進寫作。教師版序列與學生版序列必須并行推進,教學相長,二者只有達到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境界,才能使寫作教學序列化設計轉變成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