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 也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方面。 一個學生的寫作水平, 不單單體現出他本身的語文水平的高低,還可以體現出他的人生觀、世界觀。通過寫作可以把一個學生的思想觀念、意志、情感加以物化。 那么,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呢? 下面是我在多年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幾點淺見。
一、觸動心靈,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 如果小學生沒有寫作愿望,那么習作的教學目的就很難達到。 所以,語文教師應該做的就是讓學生對語文感興趣, 對語言文字充滿樂于汲取的熱情,習慣于用語言文字去表達自己的情志。 如何去激發學生的興趣呢? 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觸動心靈。
因為一個人最愿意去做的事情,往往都是能讓他心動、感動的事。 所以,語文教師應該利用語文課本具有人文性的特點去觸動學生們的心靈,要充分利用語文課的語言美和人文性的特點去感染學生,感化學生,美化心靈,塑造靈魂。
二、打好基礎,做好鋪墊
“萬丈高樓平地起 . ”任何事情都沒有一蹴而就的,寫作更是這樣。 它是以字、詞、句、段為基礎的。 所以,語文教師不僅要給學生打好字詞的基礎,還要重視句、段的訓練。 如果在低年級階段沒有一個良好的語言基礎,那么到了三年級,寫作文便是難上加難了。 所以低年級的語文基本功的訓練是不容忽視的。
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的積累。 我們先引導學生在課文內容中積累。 語文課本中很多課文的課后練習中要求學生要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還有抄寫優美句子的要求。 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詞美、句美、段美。 在背誦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積累。 學生只有積累了這些好詞佳句, 才能在寫作時詞如泉涌, 句如溪流,言之有物。 例如,我在每節語文課上課之前先安排學生進行 “一分鐘演說” 的語言練習,內容是課文中的優美句段。 課前先要求學生做好準備,每節課選三名學生,內容可以自己選。 這樣的練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加強了優美句段的積累。 另外,可以讓學生通過寫日記積累語言。 日記不僅是語言材料積累的方式,還是練筆的最佳途徑。
日記不拘于題材和內容, 學生寫起來也比較得心應手。 有的學生還會把自己不愿告訴家長、朋友的心事寫進日記。 這種心靈的告白不正是我們寫作中所要體現的真情實感嗎? 所以寫日記不僅積累了語言, 還給了學生一個敢于寫真事,勇于表真情的空間。
三、放飛想象的翅膀,翱翔太空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它是人類進步的源泉。 ”語文教師該如何去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呢? 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課的時候,我會讓學生閉上眼睛跟我一起誦讀, 看誰可以想象得出五光十色、瑰麗無比的海水,各種各樣的珊瑚, 成群結隊的魚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 然后,我讓學生睜開眼睛,問道“你們都看到文中描寫的畫面了嗎? 學生的眼睛里閃爍著驚喜的光芒, 紛紛答道:”看到了! 看到了! “. 我從他們那一張張堆滿笑容的臉上感受到了想象力的魅力。 再如,還可以讓學生寫一些科學想象的作文。 可以《未來的……》為題,內容非常廣泛,衣、食、住、行無所不允。 讓學生自己選擇最感興趣和最想寫的事物,展開想象,寫一寫。 教師加以指導:1.雖然要大家放開思路,寫出自己的奇思妙想,但不是胡思亂想。 2.想象的源泉來自于生活,我們首先要以事實為依據。 比如,我們看到爸爸每天開車送你上學,路上一堵車,又會遲到。 雨天雪天路滑不安全, 你會希望以后有什么樣的汽車呢? 總之,想象的內容既要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又要有發明創造。 3.要寫清楚這個事物有什么樣的新特性,能給人們提供哪些便利。 有條理有依據地敘述自己所要寫的事物的新特能。 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用擬人的手法,寫一寫童話故事。 這樣,讓學生放開膽子,任自己在幻想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四、貼近生活,捕捉精彩
生活是寫作材料的源泉。 用心體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觀察周圍的事物、風景、人物、季節變化、社會變遷、時事新聞、科技發展等,獲取大量的事實材料和感性認知。 語文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要善于觀察,還要因勢利導,適時地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觀察的角度,讓學生從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中獲取大量的寫作素材。 細致地觀察,動情地寫作,會讓學生心志變得更加細膩,情思變得更加敏感。 當春草萌芽綠遍野的時候, 應引導學生體會萬物復蘇, 潮氣蓬勃的春天到來的喜悅, 聯想到”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這句詩的意境和深刻含義。 當秋花悄悄凋落,零落成泥輾作塵的時候, 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細心觀察體會這些自然的變化,有所觀、有所感,能從這些自然的變化中感知時間在流逝,青春短暫,甚至可以產生出應該珍惜時間,珍惜青春的意念。
當他們的周圍發生著這樣或那樣的大事小事, 教師應及時地指導學生捕捉一些精彩的片段,不僅要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還要細致的觀察他們的表情、動作、語言等等。學生獲取了這些寫作素材之后, 不僅要及時地寫下所見、所聞,還要寫出自己的所思、所感。 用自己個性化的感性語言,描繪出世界萬物、世間百態,表達出藏在內心深處的喜怒哀樂,傾訴自己的追求、彷徨與無奈。
五、充分利用多媒體,讓寫作變得直觀、形象、有序
在作文教學中, 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課件,能為學生提供逼真的教學情境、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動靜結合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多種感覺接受刺激,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我們可以根據作文課的需要分別采取以下方式進行教學:1.情景再現法。 例如,要學生寫一篇自己游覽過的一處景觀。 即使學生在游覽的時候觀察得再仔細, 但是人的大腦都具有遺忘的特點,時間越久遺忘得就越多。 所以學生寫這類作文的時候總是感覺思維空洞。 為了彌補這一點缺憾, 我在帶著學生游覽景觀的時候,進行了全程的拍攝,尤其是那些奇特之處,拍得更是清晰可見、細致入微。 這樣,在學生寫作的時候再不是光靠回憶了, 直觀形象的游覽視頻再現了整個游覽的過程, 包括游覽的順序、游覽的景物、奇特之處都變得一目了然, 有效地避免了學生寫作時, 順序顛倒、東拼西湊、不擇要點的壞習慣。 2.故事引導法。 例如,要學生寫一篇關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作文。 這個題材對于小學生來說,不僅有難度,還有深度。 為了降低難度和深度,讓學生對這一題材的內容有充分的了解。 我們可以在網上下載相關的圖片和反映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神話故事的動畫影片, 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 學生不僅興趣大增,而且情緒高漲,充滿了寫作的熱情。
六、作文批改巧用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
鼓勵是一門藝術, 在作文教學中尤其如此。 教師在批改作文的時候,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學生。 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在語言和認知上跟我們成年人有一定的差異, 我們不僅要抱著一種理解的態度去看待他們的作文, 還要用寬容的心態勇于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另一方面要善于給學生鼓勵和贊揚的評語, 盡力去挖掘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給予貼切的評價。 也許一句鼓舞和贊揚的語言會激起學生寫作的欲望; 也許一句鼓勵和贊揚的語言就是學生走向成功的起點。 因為鼓舞的力量是無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