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興趣的培養在實踐上是與寫作能力的培養結合在一起并貫穿于作文教學全過程的。在作文教學的每個環節都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下面就作文教學的幾個環節分析有關能力與興趣的培養。
一、命題要和學生實際生活結合
是作文教學首要一環,題目命得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有無興趣寫,能不能寫好。它是一次作文成敗關鍵所在。
學生寫作的欲望直接導源于教師的命題,命題的能力是一位教師作文教學水平的反映,在這點上應該是慎之又慎的。早在50年代,我國語文教學的前輩們就提出了作文命題的原則應該使學生能寫,會寫。所謂能寫,就是適應學生的生活范圍,使他們有材料可寫,有話可說。所謂會寫,就是指適合學生的寫作能力,適應學生的實際水平。這種使題目來源于學生生活,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的原則,至今看來仍不失它的現實意義。要把作文題目命得讓學生“愛寫”,除了在命題形式,方式,語言上作一些探討外,根本還在于了解學生,要了解學生的生活,思想,感情,他們關心的熱點,90年代的學生受豐富多彩的生活感染,又受到多種視聽媒體的影響,視野開闊,思想活躍,這一切都遠非既往年代的學生所能比擬。作文命題應該有利于學生直抒其對生活的感受,這就會誘發他們的興趣。
二、重視作文輔導
輔導學生作文,是作文教學中重要的,而又是往往被忽視的一環。輔導從廣義上講,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作觀察采集,分析綜合,聯想想象,語言表達等能力的練習都是一種輔導,它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狹義的輔導指作文命題以后的輔導。命題后的輔導首先在于幫助學生審題,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審題能力實質上是培養學生掌握恰當的思維方法,具體要求學生通過審題理解題目提供的關于作文內部的質的規定性。審題使學生搞清命題對文章傳達對象的規定,即取材范圍,文體,立意要求,結構及表達方式要求等??偟氖箤W生對命題的意圖,要求有清晰的了解。命題后輔導的作用在于:一是幫助學生梳理記憶材料。學生作文不同于一般的成人寫文章,更不同于創作。它不是產生在有了感受而發的,不是在預先積累了很多材料后自己命題而作的,而是一種外來的,出于外在要求而寫的。他們原來的記憶儲存是潛在的,零散的,這就要通過輔導激活記憶,誘發聯想、想象,開拓思路,才會使學生感到有話可說有材料可寫。其二,誘導學生分析問題,進行立意?,F代學生雖然思想活躍,但其對問題的分析理解能力尚在形成階段,加之社會的、學校的影響所形成的思維定勢拘束了他們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創造性思維。在輔導中如能有效誘導他們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必然會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其三,通過輔導激發他們的作文靈感,學生一般不會產生強烈的寫作沖動的,需要啟發誘導,才會產生作文的欲望,命題后導之以情,創設誘人的情境,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的熱情,這樣才會使學生有興趣進行作文。其四,通過命題后的輔導,給學生提出一些恰切的要求,如內容上,表達、文面、時限等要求。這樣既保證了作文的目的性,也為下一步作文評改作了準備。
三、注重評改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評改問題上如何才能確有實效而又不致教師大量花費精力。這一直是影響作文教學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大問題。雖然教學大綱中也講到“評改要采用多種形式,講求實效”,然而要做到這一點實際上卻有許多困難。這些困難首先來自習慣認識,習慣上大家認為精批細改是作文批改唯一有效途徑;其次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領導以批改見紅的繁簡作為檢查教學認真與否的依據;學生家長,特別是城市里的學生家長常以作文見紅的多少評價教師的工作。所以在我們對百名語文教師的調查中,全部都是堅持了精批細改的。在同一些教師座談中,不少教師也反映這樣作是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
四、留心生活,積累生活素材
生活中,有許多能令人動情的場面,卻往往稍縱即逝。學生一般不留心這動情的瞬間,以致失去了感知生活的最佳時機。留心生活,及時收集作文素材是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留心與不留心的差別很大,比如,教學樓,學生一天總要上下幾次,比較熟悉吧,可要問從一樓到三樓樓梯共有幾級臺階,卻很少有人說得準確,而口袋里的錢,雖不能時時數著,大都知道有多少。這不是很好的說明嗎?
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一次,我要求他們留心觀察山羊和綿羊的外形。觀察后,一位學生在《山羊和綿羊》一文中用對比的方法寫道:山羊的角比較直,角尖向后豎著,綿羊的角比較彎,多向下盤在脖子兩側。公山羊有胡須,公綿羊沒有胡須。山羊的尾巴又短又直,愛搖動,綿羊的尾巴又肥又長,老是耷拉著。山羊的毛又短又直又松散,綿羊的毛又長又密又卷曲。這篇作文,寫得具體、詳細。我把這位學生請到辦公室,一邊批改作文,一邊問他:“你寫公山羊有胡須,母山羊有胡須沒有?”“有!”他毫不遲疑地回答。我又問他“:你知道綿羊的尾巴老是耷拉著是因為什么嗎?”他想了一會說:“可能是因為太大了,搖不動?!蔽艺J為這位學生在觀察時是留心了,動腦筋了,要不準會在我這突然襲擊下吃敗仗。
留心生活,不僅能發現事物的表象特征,也能發現事物的本質特點,以至引發文思,從而達到胸有所積不吐不快、下筆左右逢源的狀態。
寫作是一種艱辛的勞動,要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分析、剪裁、謀篇,才能寫出有內容、有感情的文章。
要做到這一點,作者要從原材料中找到有價值的東西,進行科學的、符合規律的想象。當然,想象必須以現實生活為基礎,必須建立在現實生活和科學常識的基礎上。作者對現實題材把握得越多,想象的翅膀就越能夠展開。如《燈光下的校園》這個題目,一位學生通過想象,寫得就頗具特色:“校園里一片寂靜,天空沒有月亮,只有幾顆星星眨巴著眼睛,像是偷看著這校園中的情景。落葉時節,微風載著涼意,有意無意地吹了進來。燈光下的老師辦公室,像茫茫大海上的一座光芒四射的燈塔,照亮了人類的良知和文明,指引著我們前進的方向?!蔽闹袑⒔處煹霓k公室比作燈塔,貼切、得體,虛實結合,給人以清新雋永之感。這種建立在現實生活基礎上的想象,既入情入理,又生動形象,具有耐人尋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