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情結,就是想把積淀在自己心中的對生活的觀察、認識和感悟表達出來,這就便有了作文。寫作能力是一個人整體素質的體現,作文教學也是有序可循、有規可循的。 下面我就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作文教學來源于生活中
《語文課程標準 》 使小學生樂于書面表達,有創意地表達,這不僅是對教學的要求,更是反映了一種新的教育觀念,因此,作文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一)走進生活,豐富知識作文來自生活, 一個作家沒有生活的體驗,就寫不出好的作品,一個演員沒有生活的體驗,就演不出好戲,一個學生沒有生活的體驗,就寫不出好的作文。
如果脫離了生活的作文,這篇作文就是空的, 所以作文就是把我們周圍的生活寫出來。
將人們樂于聽聞的內容用文字進行表達,把人物刻畫得更加具體形象,把瞬息萬變的景色生動地描述出來,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要寫好作文,首先得學會觀察生活,例如,欣賞大自然的蔥蘢,大自然的壯觀,即使是路邊的一棵小花,也有它的靈氣它的可愛,它帶給人們的沁人心脾的美,一定要有所感知和體會,只有熱愛才能有抒發的欲望, 只有對萬物充滿愛心,才能有對生活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懷。對天上飛著的美麗蝴蝶,要觀察它那美麗的大翅膀和翩翩起舞的姿態,讓心情與蝴蝶一起飛……再者要學會關注生活,只要用心體驗,生活就是你寫作的源泉,會豐富你的心靈。
(二)貼近生活、博覽群書作為教育工作者, 應當主動在閱讀活動中激發學生對閱讀的熱情, 不對學生的閱讀做硬性規定, 給學生充分的自由來閱讀各類優秀的中外文化書刊,逐漸積累豐富的知識。
比如, 推薦小學生閱讀少兒版的中國的四大名著,還可以推薦學生讀一些外國文學名著,從文學作品中感知人文情懷和文字的美。
(三)感悟生活,表達真情讓真 實 的 生活 躍 然 于 學生 的 作 文 中 ,讓真實的生活喚起學生作文的真情實感和無限遐想。 首先,要做的就是讓學生學會發現自己生活中的情感,靈活運用各種感官,帶著一顆誠摯的心去感悟生活, 細細體會生活中的每一個片段,每一個細節。 其次,引導學生對生活的深入思考和感悟, 抓住生活中的精彩瞬間, 來充實自己筆下的世界,讓自己筆下的人物活起來。 最后,應該鼓勵學生實事求是,這樣才能感人,與讀者產生共鳴。 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應著力培養學生形成說真話 、寫真事 ,抒發真情,做真人的良好習慣。
二、讓學生做有心人
讓學生明白什么叫會寫作文, 怎樣寫才能寫出好作文, 對于一個命題或材料學會認真審題,通過審題,確定寫作范圍,讓學生明白選擇好寫作的范圍,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
一篇可以完全將作者的生活感悟和思考體現出來的作文, 就能夠令讀者的心也跟隨作者一起對生活產生新的感悟,從而受到啟發。 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向學生傳達這樣一種觀念,那就是作文不僅僅是為自己而寫, 將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表現給讀者, 更是通過自己的感悟來同別人進行交流。
構思 就 是 思考 應 該 怎 樣寫 出 好 文 章 ?按照思路、抓住主線 ,古人叫 “謀篇 ”,首先就是應該對作文的整體進行把握, 包括作文的體裁,寫成記敘文或者童話,亦或是描述現實事物, 或者是基于現實展開合理的想象。
構思在教師的作文教學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擁有了清晰的思路, 很容易就能做出作文的提綱,若能夠在寫作前進行縝密的構思, 那么最終的作文就會讓人眼前一亮。 所以作為教育工作者可以從多個角度入手。 例如, 在下筆之前鼓勵學生相互交流, 或結合實際去體會好文章的構思等。 構思既要用形象思維, 又要用邏輯思維, 作文過程中需要的是創新思想。 所以, 想要學會作文就得從構思下手, 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具有創新意識,擁有一定的實踐能力。
在完成這些后,寫作就是很容易的事了。
教師在引導學生寫時,要讓學生盡量把語言寫得通順、生動、具體。 把主要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活動寫具體。 這就要多練多寫,多讀多看、多觀察。 寫具體了,才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才能吸引讀者。
文章重在修改, 人們都說:“文章不厭百回改,好的文章是通過反復修改出來的。 ”訓練學生修改的辦法很多。 首先鼓勵學生自己修改、小組討論等等,再修改。 修改,首先須抓重點, 找出問題, 使文章通順。 然后強抓“提高修改 ” 就是改得更好 . 描寫是否準確 、生動的問題等等。 教師可以提出意見或建議,進行修改。
總之,學生作文訓練得是否到位,學生作文是否形成技巧,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語文素養和道德素質。 我認為,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勤于學習,善于研究,不斷總結,樂于創新。 在作文教學方面有自己的特色, 才是每個教師的愿望。
參考文獻:
[1]鄧敏杰,李占偉,張豪鋒.運用思維導圖優化小學作文教學的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12(3)。
[2]覃怡昱.小學作文教學現狀考察[D].首都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