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考試中,作文分數幾乎占語文總分的1/2,有人據此就說“得作文者得語文”,作文更有“天下第一題”之說,由此可見,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分量之重??上?,長久以來,作文教學卻一直被語文教師視為畏途,認為是費力多成效少的工作,而作文也成了制約語文成績提高的“瓶頸”。如何改變作文”疲軟”的現狀?可從以下七個方面著手嘗試。
一、教師“下水”,示范引領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生不會寫作文,最簡單的原因是教師不會寫作文?!币寣W生去實踐,教師首先要實踐。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曾說過:“語文教師教學生作文,要是老師經常動筆,或者跟學生作相同的題目,或者另外寫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加快學生進步?!?/p>
為了給學生樹立一個愛作文、會作文、善于作文的楷模,并真正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和寫作欲望,布置學生作文時,但愿語文教師能一改過去,大膽嘗試,和學生同時同地同題作文,相信這對有效指導學生習作是十分有益的。
二、設定目標,循序訓練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不喜歡寫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少技巧,特別是對中等生,這一問題尤為突出。
寫作訓練可采用兩種形式:一種是專項訓練,像如何開頭,如何過渡,如何選擇典型事例,如何描寫人物等等;另一種是綜合訓練,這要在專項訓練的基礎上進行。無論何種訓練,都要有計劃地訓練,應宏觀訓練和微觀訓練相結合,制訂好每學年每學期甚至每次寫作的訓練計劃。練前要有明確的目標,練中要有恰當的引導,練后要有合理的評價。每次寫作訓練,特別要重視訓練后的導向性評價,使學生能不斷進步,“天天向上”,企盼著下次寫作課的到來,產生出強烈的表現欲。
為了便于日常操作和訓練,筆者建議語文教師不妨從寫作序列和訓練目標兩方面規劃寫作教學,具體內容參見附表:
【表】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每次訓練目標不要貪多,應堅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低到高”的原則循序漸進。另外,寫作目標在實施過程中,若有不適當的地方,語文教師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
三、觀察生活,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觀察是寫作的動力?!痹谡n堂上,語文教師應想方設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引導學生觀察、認識、理解生活,尋找開發不盡的資源寶庫。同時,語文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環境及特點,來做恰切的命題,并加以啟發誘導,這樣學生就會感到有東西可寫、有話可說。
譬如,新學期伊始,對于剛入學的高一新生來說,他們接觸到的一切都是新鮮的。語文教師可及時引導學生認識“新”的涵義,讓學生或以口頭談話的形式,談談自己的感受,或以“新”為話題作文,老師進而指出:生活絢麗多彩,五顏六色,只要用心去體察,就會發現生活中時時有“新”,處處有“新”。透過“新”的表面,挖掘其實質,學生就能寫出立意別致而深刻的文章。如此,學生越寫越愿意寫,興趣就逐漸增強了。
再如,韓愈字退之,岳飛字鵬舉,朱自清字佩弦,錢鐘書字默存……人們選取與名的含義相關的字以表德行、特性,體現精神追求或自我期待,這是中國獨特的語言文化形象。你想試著給自己起一個字嗎?圍繞你的名,翻檢詞典選幾個你喜歡的詞,推敲含義,然后確定最能表現你個性和精神追求的一個,并敘述選擇過程和原因。
又如,學了《南州六月荔枝丹》后,可讓學生選擇一種生活中比較了解的電器,查找資料,運用學過的知識,介紹它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這樣,就會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使他們有話可說、有言可寫。有人說:生活是寫作之本,學生唯有打開生活之源泉,寫作之活水才能源源不斷。當觀察和感受生活已經不知不覺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的時候,何愁沒有內容可寫?
四、讀寫結合,學以致用
閱讀教學最忌步入“只讀不寫”的誤區。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笨梢?,閱讀和寫作的密切關系。因此,寫作教學和閱讀教學要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將從課文中學到的語言表達技巧、布局謀篇技法等自覺地運用到寫作中去,達到學以致用。
其實,高中語文教材所選文章都是文質兼美的優美文章,從語言表達到章法技巧都是寫作的典范。學生可通過對妙詞佳句的咀嚼、華彩樂章的領悟、技巧方法的揣摩、人物形象的品味,或師其意,或襲其神,或沿其形。有了一定的積累,學生作文把“他山之石”信手拈來,就可以讓作文增色。
讀寫結合,貴在把握適當地時機進行課堂“小練筆”,寫“閱讀作文”??梢允呛唵蔚那苍~造句,可以是在課文情節空白處進行聯想練習,也可以是模仿課文某一片段寫一段話。例如,楊子在《十八歲和其他》中說:“十八歲使我想起初長彩羽、引吭試啼的小公雞,使我想起翅膀甫健、開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鷹,整個世界填滿不了十八歲男孩的雄心和夢想?!备鶕銓Α扒啻骸钡睦斫?,仿照上面的句子寫一段話。
再如,學了《最后的常春藤葉》后,根據文章的有關內容,讓學生想像并描寫貝爾曼畫常春藤葉時的場景。這個“小練筆”目的在于,聯系本篇課文,學習作者歐·亨利的表達方法。
又如,老舍在《想北平》中對北京的一些風俗、物產作了描寫,寄托了對故鄉的熱愛和思念。這是許多以思鄉為主題的文學作品常用的手法,如葉圣陶的《藕與莼菜》、孫犁的《鄉里舊聞》、汪曾祺的《故鄉的食物》等。學生可以在課后閱讀這些作品,加深對這種手法的了解,同時想想自己的家鄉都有哪些風俗和特產。對這些風俗和特產,你有什么樣的情感體驗?請說出或寫下來與同學分享。類似這樣的“閱讀作文”,語文教師若經常指導學生課堂“小練筆”,天長日久,不僅可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也能解決“無米之炊”的困境。
五、發動學生,精批精改
好文章一般都是反復修改而成的。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改的優先權屬于作者本人?!闭Z文教師切忌越俎代庖,搞“大包干”,要在示范性批改的基礎上,放手發動學生自批自改或互批互改,讓學生在自批自改或互批互改中察己不足,識人之玉,取長補短。
為了方便學生自批自改或互批互改,特別是針對起始年級的學生,語文教師最好事先明確作文評改的基本標準和要求,并讓學生爛熟于心。作文評改的基本標準和要求,具體可參考以下內容:
1.格式是否正確。2.卷面。3.錯別字。4.病句。5.標點符號。6.文章的中心。7.文章的選材。8.文章的結構。9.表達方式。10.語言。
以上十條,每次盡量要有所側重,突出其中的幾個方面,循環往復,循序漸進。
六、綜合講評,升格再寫
作文講評,它既是對前次作文的總結評價,又是對下次升格再寫的指導,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不容忽視。講評時,語文教師應盡量肯定學生的優點,用委婉地話指出不足之處。有一點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應多給予贊美。否則,語文教師若把學生作文評得一無是處,這不僅挫傷他們的自尊心,而且打擊了他們的寫作興趣。作文講評時,語文教師要充分調動好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自愿朗讀自己的作文,引導學生積極討論,積累語言,總結經驗。
七、鼓勵投稿,增強信心
每次寫作訓練,經過寫前指導、精批精改、綜合點評、升格再寫之后,肯定會誕生許多上乘之作。這時,語文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去參加作文競賽,或向報刊投稿。學生習作一旦獲獎或見諸報端,對學生的寫作興趣無疑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老師還要以此為契機,趁熱打鐵,在班上進一步宣傳鼓動,這會使班上更多學生學心生羨慕并躍躍欲試。
除卻參加競賽和投稿,為真正實現每次作文訓練效益最大化,切實促進學生之間更好地交流學習,筆者建議語文教師要定期將學生習作編輯裝訂成冊(寫作時盡量使用統一的活頁式方格紙),并在班內廣泛傳閱、精心保存。編輯裝訂成冊的作文集,最好再精心設計、粘貼上一張封面,并清楚填寫每次作文的詳細情況,以具體到某某學生為佳。這種“草根式”的作文集,不僅讓學生耳目為之一新,而且讓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和成就感。作文集封面樣式設計附下,僅供語文教師參考實用?!胺较虮扰χ匾?,方法比知識重要?!遍煵阶咴诟咧姓Z文教學研究的征程上,但愿每位語文教師都能成為作文教學“提質增效”的有心人和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