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學生書面言語表達和認識周圍事物的綜合體現,是再現兒童生活積累的過程,是開發兒童潛能的重要過程,是展現學生內心世界的平臺,是語文表達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體現,同時也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作文在語文教學中如此重要,怎樣才能讓學生不怕作文呢?能輕松的反映學生的世界呢?
一、是仔細觀察生活,體驗生活.
作為教師要有目的地、有針對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學校、家庭里有意義的各種活動,通過認真仔細地觀察,體驗生活,從中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如:①講成名文人觀察生活事例,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古今中外有許多有名的作家為了尋找寫作素材,親自到大自然、到農村、到部隊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如我們熟悉的《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為了寫作,親自到民間去查找相關資料,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終于寫成了人人好看的《西游記》,徐霞客為了寫游記,走遍祖國大好河山,歷經磨難最后終于寫成了《徐霞客游記》.由此可見,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現實生活的提升,只有深人貼近生活,細致觀察,才能聚集又多又好的寫作素材.②學校開展豐富多彩課外活動,調動學生組織和參與的積極性.利用第二課堂,,有針對性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觀察、感受生活的活動.如利用雙休日,開展“我是小警察”“假如我是校長”等活動,讓學生體驗角色轉換的樂趣,并進行詳細的記錄,讓學生在觀察中成長.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從活動中選取寫作材料.作文來源于生活,又反映于生活,平時生活中需要寫的東西很多,主要看學生能否發現.不少學生雖然生活得有聲有色,可一提到寫作文便頭惜、眼黑.
老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文時,要學生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周圍的人和事,用心去寫自己的感受,自己看到什么就寫什么,這樣寫出的文章一定很不錯.因此教師引導學生寫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以及親身經歷的,學生的作文水平會提高一步.
二、作文要反映真實生活.
即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作文一定要真實,大多數老師或家長輔導學生作文,學生運用口頭表達一件事比較詳細、具體,可一反映到紙上,就空洞無物,因為學生只想用一些華麗的詞藻來美化某一事物,其結果是畫蛇添足啦.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作文也一樣.也要循序漸進.從看到聽到的事寫起,再到感受、抒情、達意逐漸地把基礎打好.
三、是多閱讀.
讀是寫的基礎,作文要用書面語言來表達,而閱讀是對書面語言的理解.多閱讀課外書,課外閱讀能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同時也能開闊學生的視野,也能學到課本中沒有的知識.所謂“學海無涯”.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課外閱讀不但可以學到更多的課外知識,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對學習課文有幫助之外;還可以遨游童話世界,尋找快樂,尋找樂趣.可以知道名人的傳記故事,知道歷史··因此,教師除了讓學生學生課本外,還應引導學生多讀一些有益的課外書,讀的越多,知識越寬廣,感受也越多,也可以從別的作品中間吸取一些知識和經驗,學習規范的語言和別人表情達意的方法.還有從閱讀中獲取的好多知識,都是我們作文的內容,既然閱讀好處之多,一舉雙得,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四、是摘抄優美的句子,多多記憶.
從古今中外許多學者的治學經臉來襯“摘抄”確是一條行之有效的談書方法.好處是:一、摘抄有利于記憶.抄書的時候,手、臉、眼并用,注愈力高度集中,對所抄東西的印象比較深.所謂“眼過千遍,不如手抄一遍”.二、摘抄有利于理解.許多好文章,立愈高深,構思巧妙,布局嚴謹.用詞精當,一般非一眼肴過就能真正理解.一字一字地通行摘抄,就有充分的時間逐字逐句地深刻領會作者的匠心.三、摘抄有利于積累資料、豐富知識,提高寫作水平.讀書時發現有價值的資抖把它摘妙下來,日積月累,將是一份寶貴的知識財.掌級了大且資料,還可以歸納分拜分析研容集眾家之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哭、\\(摘選\\)讀書摘抄好處多<正>從古今中外許多學者的治學經驗來看,“摘抄”確是一條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好處是一、摘抄有利于記憶.抄書的時候,手、腦、眼并用,注意力高度集中,對所抄東西的印象比較深.所謂一眼過千遍,不如手抄一遍“.二、摘抄有利于理解.許多好文章,立意高深,構思巧妙,布局嚴謹,用詞精當.閱讀別人作品的同時也是豐富自己知識,取長補短的過程,將你自己認為運用的巧妙的或比較精彩的詞、名、段摘抄下來,記在自己的腦海里,當寫作文時可以拿來”引用“,當然不是照抄,而是能夠恰當的運用,使自己的文章錦上添花,拿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總之平時要善于積累,多多記憶,時間一長,作文水平自然也就提高啦.
五、是作文要多練習.
多見一些亮題,學生才有豐富的詞語,有豐富的想象力和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若不多加訓練,作文不一定能寫好,因為一篇作文至少要有通順的語言,有一定的中心思想和一定的感情色彩,這些都是靠平時練出來的.
總之,只要平時多看、多聽、多讀、多思、多寫,就一定不會再怕作文,并且還能寫出真實的又高于生活的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