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學生的主體性發展中,作文教學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樹立為學生服務的觀念,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和認知發展規律,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個環節,采取種種方法,創造各種情境,充分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積極性,使他們能夠在學習中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真誠地表露自己的感情.筆者在作文教學中進行了一些嘗試,感覺有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和能力,特提出來與大家共同討論研究.
一、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生活本身是豐富多采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觀生活的反映,這種反映是以人的心理為中介的,對小學生來說,則主要是內心世界的種種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學生作文中起著巨大的作用.小學作文教學應著力促進兒童的自覺表象活動的發展,使他們能逐步獲得盡可能穩定、鮮明而深刻的印象.兒童記憶庫中表象的穩定度、鮮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維就越活躍,就越具有創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寫出內容真實、形象具體的好文章.
二、調動學生觀察思考的積極性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的.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在這一前提下,指導學生留心觀察,認真體驗,引導他們積極運用學過的各種觀察方法,如有順序、展開聯想、抓住特點、注意發展變化、重點部分寫具體等等.讓學生在生活中增長見聞,豐富感受,練習表達.教師要充分相信孩子,不要做任何內容的限制,放手讓他們去觀察自己喜歡的東西.其結果是,孩子們的表現是真實.如:
三、 引導學生寫真話,表達真情實感
"文章合為時而作","文以載道",是我國語文教學歷來堅持的傳統.小學作文訓練雖然只是最初步的應用語言表達見聞感受的訓練,但它畢竟是小學生表達自己生活認識的活動,應當把語言文字的表達訓練與語言文字應用的目的性教育結合起來.在寫作指導的設計中,首先應該使學生樹立"為用而學"的意識,使作文訓練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為生活服務.同時,要教育學生明白,作文不是文字游戲,而是把自己的真實生活感受、思想情感傳達給別人.因此首先要有表達的欲望、表達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這也就是我們說的:"有所為而作".只有讓學生把作文當作自己參與生活和發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決"為什么寫"的問題,小學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穩定的內部動力.
四、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
作文教學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引導他們想象,這樣會使意境更加廣闊,認識和感受更加豐富.為了使學生認識想象對深化觀察、豐富作文內容的作用,筆者一方面注意選擇一些觀察與想象緊密結合的文章介紹給學生,另一方面特別注意發掘學生中的閃光點.如:"十一世紀的城市"、"二十年后的我"、"奧運會在北京召開"…… 讓靜止的畫面活起來,讓將來的景象浮現于我們的眼前.啟發想象可以使學生的眼界更開闊,思想更活躍,作文內容更豐富,更富有兒童的情趣.
總之,要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能力,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努力創設最佳的情境,尊重每一個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在為全體學生提供充足的參與的機會和參與的時間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