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的語文教學工作實踐中發現,我們的作文教學仍在存在兩個主要的問題。
\\(1\\)對作文不感興趣,一提作文就頭疼。一些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于寫作文純粹應付了事,有的甚至一提到作文就頭疼。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①教學方法古板簡單,不能激發習作欲望。一些教師的作文教學過于簡單,既沒有必要的情境創設,也沒有習作方法的指導,甚至連習作要求都表述不清。長此以往,學生對習作興味索然,也只有應付了事了。②對學生寫作文的要求過高。經過調查了解到,一些教師對學生作文要求偏高,有的則超出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能力范圍。寫作教學著重寫出一篇作品,并注重字句、文法、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但不注重寫作的目的和過程。有的對于初學作文的三年級學生就要求用詞準確,文從字順,語言生動,甚至還有字數的限制。這讓學生作文的興趣從何而來呢?
\\(2\\)審題錯誤,作文內容空洞。在平時經常聽到有家長說“,這孩子從小學的時候語文就不好,到了初中還沒有起色,尤其是作文不行,一寫作文就跑題?!边€有的則說,我的孩子平時特別愛讀書,但是仍然不會寫作文。
這兩種情況在學生中確實很普遍。寫作文跑題的現象在學生中時有出現,不僅小學有,初中、高中也有。有的家長朋友深知讀書對學生習作的重要性,因此很支持孩子讀書,但是作文水平卻不見提高。
鑒于以上問題,我們在教學工作中反復實踐、摸索,有了些許的收獲,也找到以下解決策略。
1 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獲取知識的內在動力,它帶有強烈的感情傾向和個性特點,它能使學生的學習由難變易,由苦變樂,由低效變高效。因此,要想讓學生積極寫作,認真寫作,應該努力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
\\(1\\)更新理念,降低要求。積極鼓勵學生動筆寫。不論寫什么都以興趣為主,特別是三年級起步習作階段,可以不夠通順,可以用詞不當,可以不夠完整,只要興趣在就可以。能夠讓學生真真正正地達到“樂于寫”。
\\(2\\)經常展示優秀作品,激發習作的欲望??梢宰x名家的經典文章,使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讓學生產生習作的欲望;可以經常表揚堅持寫作的學生,賞析學生的習作,讓學生覺得每個人都可以寫好;還可以將學生的優秀作品裝訂起來,結集成冊。實踐證明,讓學生享受成功、樹立自信是讓學生愛上作文的法寶。
\\(3\\)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寫作是運用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達的過程。因此,我們的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2 讀寫結合,培養良好的讀寫習慣,提高閱讀力和寫作力
2.1 好閱讀教學,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
說明文、記敘文等不同的文章要從不同的角度來讀。學習作者“寫了什么”“,如何寫”以及作者“為什么這樣寫”。在不同階段\\(低、中、高\\)的閱讀教學中要有相應的滲透。
2.2 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
讀一本好書,就像是打開了一扇窗,讓讀書人看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杜甫曾經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要使學生作文時有內容可寫,就一定要讓學生大量閱讀。這樣,才能積累素材,達到“言之有物”。
2.3 指導學生挖掘寫作素材
許多學生在寫作時,常常為沒有內容可寫而苦惱。其實,我們要寫的東西有很多,寫作素材就在我們身邊。因此,作為教師,要做好“引路人”,引導學生發現寫作材料。
\\(1\\)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提到寫作,就會想到寫人、寫景、記事等等。無論寫什么,都要抓住特點,要想抓住特點,學會觀察是第一步。觀察的方法有很多: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手觸摸等等,都要教給學生。
\\(2\\)教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仔細觀察,勤于思考,養成記日記的習慣,不斷積累寫作材料。①寫家里發生的事情。每天我們生活在家庭中,家庭中的小事有許許多多,可以選取印象深的寫下來。②把校園里、課堂中有趣的、難忘的事情隨手記下來。③豐富課余生活,出入公共場所,或者旅游觀光,別忘了記下那些令人感動的、難忘的瞬間。
此外,在作文審題的時候,要能夠回憶日記或者練筆中積累的寫作素材,進行選擇和加工,有效地運用到作文之中。
3 有效評價學生的習作
語言學家陳林在《聽孩子說》一文中說“:我想呼吁各位手中有筆的大人們,不要去改孩子的文字……除了改改錯字,其他就讓他照舊吧,甚至病句也照舊。所謂病句,對小學生來說就是童言稚語,不足為怪,以后隨著年齡的增長,語言水平的提高,這樣的病句慢慢地自然會減少,可在老師的評點下,讓孩子自己去改?!丁闭Z文課程標準》對于中年級要求“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睂τ诟吣昙壱蟆靶薷淖约旱牧曌?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在每兩周的作文課上,我們扎扎實實走好習作指導、修改指導和講評指導幾個環節。實踐證明,這樣的做法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更加明確,多數學生的習作興趣和習作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1\\)學生自改。每次習作后,我們指導學生對自己的作文從字、詞、句、段、篇、標點符號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掃描、改正。自改前,教師要教給自改方法。讓學生通過高聲朗誦,看看敘述是否完整,表達的意思是否恰當;通過輕聲細讀,想想遣詞造句是否準確、通順。自改時,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自改后,教師要對每位學生的自改情況進行全面檢查、指導。
\\(2\\)學生互改。讓學生通過同桌互改或同組互改的方式來修改同學的習作。學生互改,能夠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了解作文的寫作方法和思路。同學之間對如何寫好作文進行溝通交流,取長補短,彼此受益。
\\(3\\)教師批改。教師批改一定注意要多批少改。批要批到關鍵處。適當用上修改符號,給學生做好示范,使學生在自改時有章可循。批改語言應該以激勵為主。
\\(4\\)學生細改。教師批改之后,一定督促學生再把自己的文章讀一讀,進行細心的修改。要反復強調“文章不厭百回改”的道理,強化學生的修改意識。這樣,才能使學生逐步養成修改習作的習慣。最后,教師將學生細改后的作文收回,選擇修改后的優秀習作讀給學生聽,讓習作者介紹修改作文的經驗和體會,并討論修改后的習作好在哪里等等。這樣,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劉紹玲.關于新課標下作文教學的幾點嘗試[J].作文教學研究,2007\\(1\\).
[2]王益芬.淺談新課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學[J].江蘇教育,2006\\(24\\).
[3]時金芳.作文教學問題歸因探析[J].南通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