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其他論文 > > 《司馬法》“以戰止戰”的戰爭觀及裝備發展思想
《司馬法》“以戰止戰”的戰爭觀及裝備發展思想
>2022-09-03 09:00:00



《司馬法》是中國最古老的兵書之一。它成書于戰國初期,但保留了古《司馬法》的內容?!妒酚洝ぬ饭孕颉分兄赋觯骸胺潜粡?,非德不昌,黃帝、湯、武以興,桀、紂、二世以崩,可不慎歟?《司馬法》所從來尚矣,太公、孫、吳、王子能紹而明之,切近世,極人變?!贝擞浭稣f明古《司馬法》在姜太公以前就是重要的兵書,后來的軍事家繼承了它的思想并把它發揚光大。從《司馬法》的內容看,它保留了西周以前“仁”的觀念對軍事的影響,其中“以戰止戰”的戰爭觀、輕重有為的戰爭制勝思想、“兵不雜則不利”的裝備發展思想,至今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以戰止戰”的戰爭觀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戰爭的不斷增多和規模的擴大,戰爭給人民造成的災難也日益嚴重。許多思想家和兵家面對殘酷的現實,都闡述了自己救世的良方??鬃訌摹叭省钡母纠砟畛霭l,認為國家的治理要以德服人,禮樂是關鍵;國家之間的戰爭要在以“仁”為核心的思想指導下,珍惜民力,不奪農時,慎對戰爭,不輕易言兵。墨子主張“非攻”,反對一切不義的戰爭。當戰爭不可避免地要爆發時,他主張救守,通過積極的防御去消除戰爭。老子認為戰爭是不祥之器,反對用武力取天下,主張通過清靜無為,使百姓得到安寧,在不得已進行戰爭時,要不爭而善勝,柔弱勝剛強。孫子認為,戰爭關系到國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制勝方略?!端抉R法》從戰爭的特殊功能入手,揭示了通過戰爭制止戰爭,最終實現和平的思想。

(一)“以戰止戰”的理論基礎

“以戰止戰”的理論基礎是以仁為本。在春秋以前,以仁為本的思想已影響到社會的各個層面,軍事領域也不例外?!端抉R法》還保留了這些思想的痕跡,如:“古者,逐奔不過百步,縱綏不過三舍,是以明其禮也。不窮不能而哀憐傷病,是以明其仁也。成列而鼓,是以明其信也。爭義不爭利,是以明其義也?!保ā度时尽罚┫襁@些原則,句句都體現了仁的價值觀。但隨著時代發展到春秋戰國,這些原則已經過時,《司馬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了以仁為本在戰爭中的指導價值。
首先,《司馬法》認為戰爭是權謀的一種特殊手段。它在開篇中講道:“古者,以仁為本,以義治之之謂正。正不獲意則權。權出于戰,不出于中人?!保ā度时尽罚┕艜r以仁為本,以義治理天下叫作政治。
政治達不到目的就使用權謀。權謀總是出于戰爭,而不是出于中和與仁愛。它明確揭示了戰爭與政治之間的關系,即把戰爭看作政治的一種特殊手段,這在軍事思想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其次,認為發動戰爭的目的不是為了殺戮,而是為了實現仁愛。由于戰爭是為政治服務的,因此“殺人安人,殺之可也;攻其國,愛其民,攻之可也;以戰止戰,雖戰可也”(《仁本》)。從而明確地揭示了戰爭是為了人民的安寧,是為了解救一方的百姓,是為了制止戰爭。這三種功能合理地解釋了戰爭的殺戮性和人民生存之間的內在關系,揭示了正義戰爭的進步價值以及殺人安國的合理價值。這一戰爭觀的闡述,極大豐富了春秋戰國戰爭理論的內容,為當時社會從根本上消除戰亂指明道路。

(二)“以戰止戰”的戰斗力要素

戰斗力是綜合因素的集中體現,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將影響戰斗力的形成?!端抉R法》從宏觀的角度把“以戰止戰”的戰斗力要素分為對內和對外兩大部分:“故仁見親,義見說,智見恃,勇見方,信見信。內得愛焉,所以守也;外得威焉,所以戰也?!保ā度时尽罚┬腥蕫劭梢允拱傩盏玫接H近,講正義能得到百姓支持,智謀能使百姓有所倚重,勇敢能使百姓有所效法,誠信能使民眾堅定信念。對內得到民眾愛戴,借以守土衛國,對外具有威懾力量,借以戰勝敵人。這里的仁、義、智、勇、信就是構成戰斗力的五大要素。仁和義是治國之道,智和勇是制勝之道,信是國富兵強在民族精神上的綜合體現。
擁有強大戰斗力是實現“以戰止戰”的前提,否則即使代表人民利益也難以制止戰爭,搞不好還會引火燒身,自陷戰爭的泥潭不可自拔。除了用仁和義凝聚民心、軍心以獲取進行戰爭的政治優勢外,從根本上講,戰爭勝負是人的智慧的較量,《司馬法》把智謀作為民眾依靠的對象,作為一種戰備資源、作為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來看待,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這一思想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知終知始,以明其智。能夠預見戰爭的開始和結局,這是統帥智慧的一種體現。換言之,智謀是對戰爭進程能夠正確預測的一種特殊能力。二是凡戰,智也。作戰指揮要用智謀。這是對戰爭實施過程能動控制,把戰爭引向勝利的特殊能力。
以上兩個方面說明,智謀貫穿于戰前與戰中,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戰爭中,智謀使用得當,就能克敵制勝。戰國初期的齊國在戰略籌劃中,無論是桂陵之戰還是馬陵之戰,都以自己利益為先,用好詭詐智謀。它針對交戰雙方的戰略意圖,先機施救的過程中救而有度,目的調動雙方加大攻伐力度以削弱各自力量,從而提升自身的戰略優勢;在具體用兵中,巧用計謀,在調動對方的過程中捕捉有利戰機,給魏國以致命打擊。這種智與力的綜合運用,把謀略藝術提高到很高的境界。
謀略之所以能成為國家和平與安全的依靠,說到底,還是與杰出的軍事人才息息相關。魏惠王有吳起,使秦國不敢東進;齊威王有孫臏,一時間使齊國連打勝仗。智謀來自指揮員,但作為國家的戰略資源,更多的是通過群體智慧表現出來;同時,智謀具有歷史的繼承性,它是數代人積累的結果,正是從這一角度,才能深刻認識到智謀作為民眾所恃、所依資源的重大意義。
“以戰止戰”,除了依靠智謀之外,《司馬法》強調還要靠勇敢,通過培養民眾的尚武精神,實現戰斗力的轉化。尚武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每當在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頭,總有一大批仁人志士奮勇而起,把自己的安危置之腦后,用生命的代價換來戰爭的勝利。吳越在春秋末期的爭霸戰爭中,雙方不惜余力,傾盡國財。在尚武精神方面,即使越國的囚犯,也敢于在陣前喊出“不敢逃刑,敢歸死”的口號,以自刎身亡換取越軍對吳軍的突然打擊。尚武精神深深扎根于民眾心中,戰時才能表現出超常的勇敢。
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漸變、發展的過程中,尚武精神并非在每一個時期都能被各朝代所重視。這一現象與儒家文化的深刻影響分不開。儒家所看重的是尊嚴不死,精神不死。孟子把這一思想稱之為“良貴”,就是講人的價值。老子講“道之尊,德之貴”,也是講人的價值以品行為最高。這種品德是修養來的,所以中國士大夫有一個傳統,叫“士可殺不可辱”。這種觀念在外敵侵入的時刻,在民族危機的時刻,它能成為尚武精神中最為可貴的價值取向。但在和平時期,道之尊卻與尚武精神相差甚遠。特別在宋代,在士大夫的眼中,從軍是一件萬不得已的事情。這與宋朝以守立國、重文輕武的觀念分不開,與“富貴利達”、高官厚祿的價值取向分不開。毫無疑問,這種思想對于軍隊建設是極為有害的。
《司馬法》把勇敢當作作戰的一個重要因素來考察,一方面是從戰爭本身的殘酷性出發,沒有犧牲精神,談不上對敵作戰;另一方面,對這一問題的理解,還應把它與《司馬法》強調的智謀思想相結合。智和勇實際反映了中國古代兵學中兩個很重要思想:氣和剛。古人用氣來解釋萬物,強調氣有內在的動力,不需要外在推動。而謀略也是一種內在之氣的表現。所謂剛,就是儒家所倡導的“自強不息”。要讓謀略轉變成一種巨大的物質力量,就要靠陽剛之氣和勇敢精神,否則謀略只能是紙上談兵。由此可見,勇敢不是一個孤立的作戰要素,它與謀略相結合,才有利于戰斗力的發揮,這是氣與剛的內在規律決定的。
信息時代,由于信息技術在戰爭中的廣泛運用,通過戰爭手段實現政治目標的能力大大增強。同時戰爭的可控性增大,一次空襲、一枚導彈的打擊,就能實現一定的戰略目標,像過去由小的沖突引發大戰甚至是世界大戰的可能性變小。作戰行動的小型化,并不意味著戰爭的功能降低,戰爭的威脅變小,恰恰相反,戰爭的隨意性增大,戰爭的威脅時刻存在。因此,今天的和平,除了通過用各種政治的、經濟的手段爭取外,以戰止戰依然是維護和平的重要途徑。
“以戰止戰”從本質上講與孫子的“霸王之兵”是一致的。因為只有霸王之兵,才能實現以戰止戰,否則面對強敵,在自身難保的前提下,以戰止戰只能是一句空話。因此,以戰止戰首先是一種戰略能力。當一個國家具備了這種能力,它的和平價值觀才能充分體現出來。具體說,這種價值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戰爭的有效控制,二是對軍事威脅的消除。對戰爭的有效控制,是獲得戰爭主動權的重要標志。戰前控制將抑制戰爭的爆發。
如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在美國軍事封鎖甚至不惜打一場核戰爭的前提下,蘇聯從古巴撤出了導彈。戰中控制能從根本上制止對方的戰爭行為,如海灣戰爭,美國與聯軍的軍事行動制止了伊拉克對科威特的入侵行為。由此可見,以戰止戰對于消除戰爭威脅,維護安定的和平環境具有重大意義。

二、“輕重”有為的制勝之道

“以戰止戰”的實現,要靠指揮員去謀劃。特別在戰場上,如何打有把握之仗,《司馬法》提出了輕和重的問題,以此來概括戰爭的基本原則。什么是輕?什么是重?《司馬法》認為需將其放到特定的環境當中才能精確把握其含義。

(一)以強擊弱中的輕重關系

在戰爭中如何運用兵力,這一直是歷代軍事家所研究探討的重大問題?!端抉R法》認為,兵力的不同使用,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危、敗、無功和可戰是兵力使用中的四種情況。什么情況下會出現用兵的危機?《司馬法》說:“凡戰,以輕行輕則危?!睌澄译p方兵力的大小都很有限,戰斗力也不差上下,這樣作戰的結果,都有被對方吃掉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用兵,不是最好的選擇。什么情況下會吃敗仗呢?《司馬法》說:“以輕行重則敗?!奔幢θ跣〉囊环綄Ρ姶蟮臄橙?,失敗的可能性就更大一些。什么情況下可以戰呢?“以重行輕則戰?!保ā秶牢弧罚┘丛诒φ紦瀯莸那闆r下可戰。所以作戰是雙方兵力對比的較量,用現在的話來說,只有集中優勢兵力,才能戰勝敵人。
以重行輕的作戰原則,是《司馬法》對軍事理論的重大貢獻之一。無論是冷熱兵器時代,還是當代戰爭,集中優勢兵力的原則一直被軍事家所推崇。今天的信息時代,兵力運用中的輕與重,其內容更豐富,如火力優勢、信息技術的優勢等都是重的一種體現。由于輕重概念的外延很廣,用它更易概括當代戰爭的新特點。

(二)以弱勝強中的輕重關系

《司馬法》中所闡述的輕重關系,是辯證的。以輕行輕則危,以輕行重則敗,這是從一般意義上講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法則。但《司馬法》在闡述輕重轉化的關系時,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凡車馬堅,甲兵利,輕乃重?!保ā秶牢弧罚┘粗灰噲怨?,甲胄兵器精良,輕就可以轉化為重?!端抉R法》把武器裝備當作輕重轉化的條件,這在古代兵書中,是非常少見的。因為在冷兵器時代,武器和裝備的水平對戰爭勝負的影響遠遠沒有像今天這么大;同時,我國古代兵學的傳統對謀略的強調往往多于對軍事技術的關注,因此《司馬法》輕重轉化的思想,對于我們研究當代戰爭,特別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探討以弱勝強,有重大的指導價值。
為什么《司馬法》要把武器裝備是否精良當作輕重轉化的條件?它認為:“兵不告利,甲不告堅,車不告固,馬不告良,眾不自多,未獲道?!保ā秶牢弧罚┘床恢v究兵器鋒利,不講究盔甲堅韌,不講究車輛堅固,不講究馬匹良好,不努力擴充兵員,都是沒有掌握打勝仗的規律。既然武器裝備與軍隊的數量與戰爭的勝負息息相關,不懂得它的重要就不懂得制勝之道。也正是從這一理論出發,《司馬法》非常重視輕重轉化中武器裝備對戰爭的影響。

(三)兵力使用中的輕重關系

兵力的使用是一門藝術。特別是兵力占優勢的情況下,更是如此?!端抉R法》認為:“凡戰,既固勿重,重進勿盡,凡盡危?!保ā秶牢弧罚┘裙涛鹬?,就是說作為防御的一方,防守已經很堅固了,就不要再增加兵力;進攻時已經配備了很強的兵力,就不要把所有的兵力都用上,把兵力用盡是很危險的。
《司馬法》關于對兵力使用問題的論述,闡明了一個道理,即用兵要適度,不能盲目地增加兵力,也不能無視自己兵力不足的現實。實際這其中暗含了預備隊的使用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預備隊在地面作戰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古代,《司馬法》對此就做了精辟論述,這在軍事思想的發展史上,其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以重行輕可以戰,但對重的認識,并非越重越好;以輕行重有危險,但這并非就是一成不變的,武器裝備精良,即使數目少,也能實現輕向重的轉化。這就是輕重運用上的辯證法,也是用兵藝術的最高法則。

三、“兵不雜則不利”的裝備發展思想

武器裝備是戰爭制勝輕重轉化的重要因素,也是戰爭準備的重要內容?!端抉R法》針對春秋戰國武器裝備的發展現狀,從宏觀上總結得出了規律性的結論。這些思想雖然是對冷兵器而言,但對今天武器裝備的發展,仍有借鑒意義。

(一)長以衛短,短以救長

《司馬法》把古代的冷兵器歸納為長和短兩種基本類型。長短交錯,構成了兵器的雜。雜是武器裝備多樣化的結果。冷兵器時代的兵器主要有5種:戈、矛、殳、戟、弓矢。在這5種兵器當中,矛是一種直刺的兵器。戈是一種具有內刃的鉤殺兵器,形狀類似于鐮刀,具有啄殺的功能,主要用于橫擊,適合貼身作戰;殳前端有棱、類似于鐵蒺藜,主要用于刺擊;戟是一種矛和戈的結合體,既能勾殺,尖端又能刺。在這五種兵器中,弓箭射程較遠,矛和殳的柄較長,都可稱為長兵器,其他為短兵器?!端抉R法》所講的“長以衛短,短以救長”(《定爵》),是指在戰斗中長短兵器各有自己的適用范圍,二者只有配合使用,才能發揮整體作戰效能。
正是從實戰出發,它要求在兵器的發展上,雜而多樣:“兵不雜則不利。長兵以衛,短兵以守,太長則難犯,太短則不及。太輕則銳,銳則易亂。太重則鈍,鈍則不濟?!保ā短熳又x》),只有長、短、輕、重相協調,才能發揮兵器的整體戰斗力。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冷兵器在穩定很長一個時期之后,熱兵器出現,它使兵器的多樣化發展產生了質的飛躍。宋代開始創制和使用火器。
曾公亮所著的《武經總要》中,綜述了當時的火器有火箭、引火球、煙球等10多種,這些兵器,是利用火藥的燃燒性能,摻雜一些發煙和毒性藥物,用以燒毀敵人的防御器具和物資,對人馬起震撼作用和輕微傷害。這些燃燒性火器,一般利用弓弩、拋石機拋射或人力投擲,后發展到綁附在長槍上噴射。大約在13世紀中葉,金人發明了用鐵制外殼內裝火藥的爆炸性火器震天雷。元代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金屬管形火器。明代的火器,不僅種類多,質量也不斷提高。管形火器已由簡單的火銃,發展到鳥槍、巨炮;由沒有瞄準裝置和火繩點火發展到有較完善的瞄準裝置和擊發裝置;由單管發展到多管連發。管形火器逐步代替了炮和弩,開始了冷熱兵器的替代。但是到了清代,火器多樣化的發展趨勢,逐漸跌入低谷。從中國兵器發展的歷史看,無論是冷兵器時代還是熱兵器時代,兵器雜而多樣化的規律沒有變。只是到了近代,出現了飛機,火器的多樣化才呈現出立體的發展趨勢。這一趨勢進一步豐富了《司馬法》武器裝備建設的理論。
現代武器裝備的發展與古代相比,最大的不同是體系的多樣化,而不單純是具體兵器的多樣化。這種變化主要源于今天裝備戰斗力的形成與古代已大相徑庭。比如古代的主要兵器戈、矛、殳、戟、弓矢,除了戰斗中需要配合外,每一件武器本身就能獨當一面,形成戰斗力?,F代武器裝備的發展,戰斗力的形成靠的是系統。從宏觀上講,陸??杖娛且粋€有機合成的宏大系統,從微觀上講,某一先進的兵器,它本身就是由先進的武器系統所構成。例如,有些高性能的戰斗機,如果沒有智能化的指揮系統,這樣的裝備就不能融入一體化的大系統中,也就談不上戰斗力的形成。與此同時,通過武器裝備的引進,許多發展中國家已擁有先進的武器,但在武器裝備體系化方面,卻不能與其配套,這樣也難以形成戰斗力。武器系統多樣化發展的新特點,為未來武器裝備的發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二)見物與侔,是謂兩之

武器裝備如何發展,《司馬法》提出了仿制、相稱的思想?!耙娢锱c侔”中的物,指的是兵器,侔是等齊、仿制、趕上的意思;“是謂兩之”中的兩之,是互相保持力量平衡的意思。它要求如果發現了敵人的新兵器,就應該仿效制造,這樣才能與敵保持力量平衡。這一思想,體現了武器裝備發展中的辯證法。無論是當時的諸侯國也好,還是今天現代意義上的國家也好,裝備落后就要通過仿制盡快趕上,這樣才能達到與對方軍事力量上的平衡。在這里,《司馬法》把武器對戰斗力的影響,已經上升到很高的高度來認識,這在冷兵器時代是難能可貴的。不言而喻,現代信息化戰爭,武器對戰爭勝負的影響至關重要。這一思想的現實意義在于,武器研制上的仿造、借鑒,是迅速縮短敵我差距的有效手段;武器裝備發展中的技術平衡與軍事力量是否相稱息息相關。
在我國歷史上,先進文化的中心在中原。但是,少數民族在與漢民族的戰爭中,除了騎兵本具有的天然優勢外,他們在武器制造方面,其水平并不亞于中原地區。他們如何在以游牧業為主,生產力非常低下的條件下,在武器制造方面趕上、甚至超過漢民族的?原因很簡單,他們大量利用了漢民族以及其他民族優秀的工匠,正是這些工匠,不僅傳播了先進工藝,而且在仿制、創新上有突破。以西夏為例。西夏作為羌族的一支,漢朝以來,一直在今天的青海、甘肅、四川三省邊界的山谷間過著游牧生活。元昊建立西夏時,才開始逐步完成向封建制的轉化。他模仿了宋朝的制度,建立了一套封建體制。西夏文字也是模仿漢字創造的。在武器制造方面,雖然整體水平落后于北宋,但在某些技術上有自己的特色。在西夏的文思院,有大量從各族搜羅來的工匠,它冶煉制造中的冷鍛硬化工藝,就是來自于吐蕃。公元1041年,宋朝陜西安撫判官田況在上書言邊事時指出:“夏人甲胄皆冷鍛而成,堅滑光瑩,非勁弩可入?!保ā端蚊甲嘧h·卷一百三十二》)其法與唐吐蕃鍛鐵基本一致。它說明西夏已掌握了持續高溫與冷鍛硬化工藝,所以西夏的兵器非常犀利,“夏人劍”被太平老人《袖中錦》譽為“天下第一”。宋邊帥沈括曾記載:“鎮戎軍有一鐵甲,匱藏之,相傳以為寶器。韓魏公帥涇原,曾取試之,去之五十步,強弩射之不能入。嘗有一矢貫扎,乃是中其鉆孔,為鉆孔所刮,鐵皆反卷,其堅如此?!保ā秹粝P談·卷十九》)顯然這種“拿來主義”對加快西夏武器裝備的步伐,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耙娢锱c侔,是謂兩之”的仿制、等齊思想,是一種在武器裝備發展中主張走捷徑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思想。它在冷兵器時代,促進了各諸侯國、各民族武器制造的交流與發展,它對當代武器裝備的發展,仍然有重大的指導價值。由于信息武器在多樣化發展中,是以體系為目標的,這為等齊戰略的實現增加了難度。要解決這一難題,只能在威脅最大的方向,通過重點傾斜去實現局部對稱。這樣才能走出困境。這也預示著未來武器的發展既面臨著巨額經費開支的挑戰,又面臨著尖端人才的挑戰。
只有制訂科學合理的武器發展計劃,才能取得好的安全效應?!端抉R法》關于武器裝備的發展思想,不僅揭示了武器裝備如何發展的途徑和方法,而且把其上升到影響戰爭勝負的高度來認識,這在古代眾多兵書中是不多見的。武器裝備的多樣化發展道路和等齊戰略,不僅揭示了古代軍事裝備發展的規律,也對今天武器裝備更新換代有重要借鑒價值。今天,只有結合信息化建設的實際,在更高的技術平臺上發展武器裝備,才能在未來軍事斗爭中,搶奪新的戰略制高點。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