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是反映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尺。目前,我國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并不理想,有人曾經專門做過調查,結果發現小學生的觀察力不夠,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其概括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更是讓人堪憂。
客觀來說,作文教學絕非一朝一夕之事,然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因為教師往往只是負責學生某一個時期內的語文教學任務,所以很難立足長遠,每一位語文課教師都力圖讓學生在自己任教期間可以提高語文成績,提高寫作水平,或者說提高作文的分數,這就造成一種急功近利的教學局面。
一、小學作文教學的尷尬處境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一直存在著兩種不同的傾向:一種傾向于比較僵化的教條主義和公式主義,以為寫作有經驗可循,也有固定的寫作模式,把寫作技巧當做寫作教學的核心內容,用呆板的工藝化的方法指導學生們寫作文。這種教學方式主要針對的是考試,不求學生的作文有多么的出彩,只求學生的作文能夠得到不錯的分數,不至于出現不必要的失誤。有人稱這種教學傾向叫做“公式主義”,其主要教學方法是讓學生背作文,在考試前背誦各種類型的作文,在考試中通過關鍵語句的改變就可以十拿九穩了。還有一種傾向于依賴寫作的靈感和天份,認為寫作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要依靠學生的自我體驗、情感體驗和對生活的敏感及感悟積累等各種個人因素。這種傾向是反對將寫作看做僵化的訓練,也反對系統的寫作設計以及各種寫作技巧的介入,這種傾向被有些學者命名為“直覺主義”。
然而,無論是“公式主義”也好,還是“直覺主義”也好,都有其偏頗之處,前者背離了矛盾的特殊性原則,而后者則背離了矛盾的普遍性原則。小學作文寫作既不能只是為了應試而進行強化訓練,也不能借口寫作要靠靈感而冷落寫作訓練。從長期的教學經驗來看,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作反復訓練的過程。要從根本上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須立足長遠,有一個系統的可以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和體系,任何在寫作上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也違背了教學規律。
二、小學作文教學要循序漸進
小學生更加擅長形象思維,對于色彩和強烈的聲音具有敏銳的感知能力。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包括想象力和聯想力\\)要隨著年齡的增長才可以逐漸形成并加強。所以,在不同的年級應該采取不同的方法教學,不同的教學階段的作文訓練的重點也有所不同。筆者大概將小學作文教學分成三個階段來進行:第一階段\\(1一2年級\\)側重語言表達能力;第二階段\\(3誰年級\\)側重于描寫能力;第三階段\\(5一6年級\\)學會完整的敘述故事并養成修改的習慣。需要說明的一點是,這三個階段的劃分是籠統的,其目的是為了體現每一個階段作文教學的訓練重點,意在使用循序漸進的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第一階段的練習中,我們通常采用的方式是組詞造句,還可以寫一些簡短的段落。組詞是對詞語語義的認知和運用,造句則對詞語的理解增加了難度,可以幫助學生在不同的語境中體會詞語的含義。這些訓練要經常進行,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增加仿寫練習,讓學生在反復閱讀斟酌美文的基礎上進行模仿學習。這個階段主要鍛煉學生運用詞匯的能力,能夠寫出表達通順的句子就是成功的。
第二階段的練習則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描寫能力。有經驗的中學教師都知道,學生寫不好作文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不會描寫,記敘沒有詳略,整篇文章看不到出彩的地方。讓學生學會描寫就要讓學生學會觀察,如父母在生氣的時候習慣做出哪些動作,又習慣說什么,當時自己是什么心情等。寫作是一種習慣,學生養成了觀察和思考的習慣,養成易于感發的思維習慣和情感習慣,也就基本懂得了寫作的基本技巧。
第三階段則培養學生圍繞主題來組織材料的能力,讓學生懂得寫作是對生活的再加工。具體到哪些內容需要寫,哪些內容需要舍棄,以及哪些要重點寫,哪些一筆帶過就可以,則要看主題表達的需要。這階段的練習重點就放在寫作材料的裁剪上,要求學生寫出層次清晰,主題突出的作文。
三、采取適當的批改方式
以往的作文批改,是教師用紅筆在作文后面批上諸如“語言通順”“結構清晰”“書寫認真”等字樣,這是對好作文的批語,反之,則批語相反。筆者認為這樣的批語等于虛設,缺乏針對性、指導性。語言通順\\(不通順\\),哪一句通順\\(不通順\\)了?具體表現在哪個句子上呢?學生無從知曉,如何改進也不清楚,所以作文批改的效果不佳。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或自己思考,或借鑒別人的經驗,嘗試過幾種評改作文的方法,現表述如下:
1.重點面批。作文本上的批語能夠起到多大的效果,筆者對此持懷疑態度,因為學生能夠把教師的評語仔細看到心里的少,能夠記在心里并能為下次的作文服務的更少。所以,筆者主張可以采取重點作文部分當面批改的形式。當面批改可以讓學生印象深刻,因為教師直接面對學生,學生可以獲得和教師交流的機會,所以批評可以更加的深入。
2.同桌之間互評。同桌之間相互交換習作,在教師的引領下,對同桌的作文進行評改。首先看書寫是否端正認真,再看用字是否規范正確,然后看是否有佳句,最后看文章是否中心突出。學生往往都有好奇心,對別人的作文總是保有興趣,看作文也是如此,這樣評作文往往比教師評要細得多,錯別字肯定一個不落地找出來,好的語句也能認真標出來。
3.先冷凍,再評。學生在課上經過深思熟慮寫出來的作文,往往是感覺很好的,如果此時,教師指出弊病會打擊他們的寫作積極性,所以不妨先不改、不評,等過了一周或者兩周,再拿出來讀,就會發現有不足之處,此時再改再評,學生自己肯定會有所收獲。
參考文獻:
1.江金泉.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山.海峽科學,2007\\(9\\)
2.程江平.關于小學語文素質教育之我見山.中國教育科研論壇,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