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及中學作文,有些論者常以應試訓練一言以蔽之,即除了應試之外,并無他物,并由此生發開去,以為當前作文教學有以下的問題:
目標單一,一切為了應試而訓練;內容單薄,只是針對中高考進行文體訓練;方法簡單,命題式訓練,為圣人立言;效率低下,教而無功,離了考試,一無是處。其實,中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中學作文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它應該涵蓋并支持著中學生的校園生活。如略作分析,以筆者之陋見,中學作文的形態至少有以下五類。
一、應趣文
應趣文是指基于個人興趣而寫的文章。學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豐富多彩的生活又常常能激發出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享受寫作的樂趣,在自覺中自得,在自得中自能。常見的形態有:
(一)學?;虬嗉壖w活動中的寫作,如晨會發言的寫作、校園生活微話劇劇本寫作,課文故事改編成話劇、小品或微電影的文藝創作,晚會的開場白、串詞寫作,校園生活時評等等。
(二)學科學習及學科探索中的寫作,如對學科學習的理解、學習方法的介紹等,包括研究性學習的開題報告、論文寫作及成果匯報寫作。
(三)興趣小組或社團活動中的寫作。一般說來,現在的學校都有文學社或者文學興趣小組,有些學校還有???,這些社團或小組,吸引了一大批寫作愛好者在它的周圍,汲取著營養,展示著才華。有一些報紙或雜志都有中學生寫作的副刊,或者成立了文學院、小記者站,成為學生自由表達的平臺。
(四)個人生活與社會生活中的寫作。許多同學喜歡寫日記、寫時評、寫日知錄,他們有時用紙質的簿本,有時在網易或者其他網站上申請一個免費的博客,把自己的生活記錄在里面,把學習素材都放在里面,共同欣賞,互動評析。教師要求學生寫的隨筆,在某種意義上,也可看成是應趣文。
應趣文寫作最大的特點是順應學生的興趣愛好,文體不拘、素材不限,長短不一,寫作自由度大。由于沒有束縛,這類文章多能充分體現學生的才華,抒寫學生的靈性,呈現強烈的個性色彩。應趣文寫作,有公開與私密兩種,前者通過各種形式公開“發表”,后者為獨自欣賞。所以,前者常表現為才華的呈現,后者一般表現為真實情景的記錄與情感的宣泄。
由于缺少目的性與規定性,所以,應趣文的寫作存在著以下的缺陷:一是寫作者面窄,一般多為寫作愛好者,缺乏興趣的學生則較少寫作,因此會出現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局面;二是寫作的持續性難以保證,很多寫作隨興致的到來而動筆,隨興趣的轉移而輟寫;三是寫作的質量不可控。
如何充分利用其優勢,克服其缺陷呢?筆者以為,一是要為學生提供各種平臺,讓學生有足夠寫作應趣文的空間;二是要有多樣的激勵機制,不斷地激勵學生,不斷地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三是要有適性的指導,在其“憤悱”時,及時啟發與指導;四是指導學生增強計劃性;五是以隨筆文的形式,加強其約束力。
二、應練文
所謂應練文,是為了提升基礎寫作能力開展的訓練而寫的文章。這是中學作文訓練的主體?;诼鋵嵳n程標準的需要,在編寫教材過程中,編寫者會根據自己的理解,確定一定的訓練序列,從而介紹一定的寫作知識,開展一定的寫作指導,并附以相應的作文題。因此應練文訓練序列性強、針對性強,但對于學生來說,不屬于自由寫作,有一定的強制性。如蘇教版與人教版的必修教材按照這樣的序列編寫:
也有專門的寫作訓練教材,如××版選修教材《寫作》,它分別圍繞審題立意,謀篇布局及文字表達等教學目標分為 12 個專題,教材以學生寫作的流程為基本線索,逐步深入展開,通過經典范例,典型病文,有價值的寫作個案,引發學生積極思維的文字材料來啟發學生寫作,教材寫作實踐設計形式也多樣,盡可能地拓寬自由寫作的空間。這樣的教材強制性較小,以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激活他們的才思,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學選練,從而實現寫作個性化。
應練文訓練,一般著眼于基礎能力的提升,因此,多為基于能力點的訓練,它既可以是片斷訓練,也可以整篇訓練;既可以是獨立能力點的訓練,也可以是作文的綜合訓練。但無論是哪一種形態,由于訓練目的性強,教材預設內容多,因而對于學生來說,訓練的強制性較大,基礎能力提高迅速,但也存在著自由度小、個性化培養匱乏、學生缺乏興趣等缺點。
由此,應練文的訓練,應當拓寬訓練的視野,豐富訓練點的內涵,增添選材的趣味性,增強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能動性,增加訓練內容的選擇性,從而充分發揮其訓練效能,為學生的寫作基礎能力奠基。
三、應用文
這是基于學生現實生活及未來生活需要而寫的應用文章。這類文章的特點是:一是應生活之必需,正如葉圣陶在《大力促進語文教學,盡快改進語文教學》中認為的:所以要學作文,在從前并不是人人需要,在今天卻人人需要。寫封信,打個報告,寫個總結,起個發言稿,寫一份說明書,寫一篇研究論文,諸如此類,不是各行各業的人經常要做的事嗎?二是各有基本格式,需要學生掌握。張志公先生在《語文教學要同現代化建設接軌》中曾指出其重要性:
學生畢業出來,實用文寫不了。醫案、廣告、產品說明、新聞報道寫不了,公文寫不了,設計說明寫不了,實驗報告寫不了,企業盈虧情況寫不了,市場需求的調查報告寫不了,合作經營的協議書寫不了,請示寫不了,合同寫不了,如此等等,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嗎?
中學生應用文,有公文類,如通知、報告、紀要;有工作文書類,如計劃、總結、簡報;有科技文書類,如研究性學習申報書與成果匯報書、科學實驗報告;有便條類,請假條、留言條、借據、收條、領條等;有書信類,如家書、求職信、推薦信、申請書、邀請函、聘請書、賀信;有宣傳類,如演講稿、解說詞、標語與口號;有禮儀類,如請柬、訃告、悼詞、對聯;有新聞類,如消息、廣播新聞、電視新聞、訪問記、調查報告、網絡新聞、新聞評論;有論說類,如學術論文、讀后感、序跋;有啟事類,如招聘啟事、招生啟事、征稿啟事、尋物啟事等;還有新興類,如短信、博客、微博等。
這些應用文,具有基礎性與實用性,在中國傳統寫作訓練中,受到極大的重視,現在也應該成為中學寫作教學的組成部分。但現實教學中并未得到重視,課程標準缺乏明確的要求,教材也缺少必要的安排,應根據需要精選文體,加以訓練。
四、應賽文
應賽文是為寫作競賽而寫的文章,它多為命題作文或話題作文,文題具有開放性,給寫作者以開放的寫作空間;有啟發性,啟發寫作者能夠深入思考。因而在作品的評價標準上,則有以下價值追求:
捕捉焦點,立意深刻。應賽文在審題上具有寬泛性,而在立意上則追求深刻性。評審者試圖通過作文追溯寫作者對于社會人生自然的深刻理解,因此在寫作中,應該捕捉社會與人生中有價值的焦點,并通過對焦點的剖析,來感悟社會,啟迪人生。
展示生活,角度獨特。應賽文在表現生活,展示人生時,并不追求類型化的表現,而是追求一種獨特視角,通過這種視角,來發現別人未發現的,感受別人未感受的。
抒發真情,親切感人。與任何作文一樣,應賽文也同樣追求真情實感,追求情真意切。由于應賽文屬于優秀選手的角逐,所以更要能打動評判者。
巧妙構思,條理清晰。要求寫作者能通過活用文體、結構安排、視角轉換等方式來巧妙構思。但應賽文與平時寫作不一樣的是,它由于寫作與評判的限時性,所以,構思又不可能過于復雜,而必須簡明清晰。
語言精煉、活潑創新。應賽文是才華文,而語言表述精煉化,語言內容豐富化,表達方式個性化,則是才華的最重要的體現。語言鮮活,有美感,陌生化,都是應賽文的基本特點。應賽文與應試文的最大的區別,應試文常常會追求四平八穩,以求得一個穩定的分數,而應賽文則更追求創新性。
五、應試文
應試文,即為了應試訓練而寫作的文章。對于必須面對中考高考的學生來說,應試文寫作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在極短的時間內讓閱卷者賞識,獲得較高的分數,這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課題。因此,應試文最大的特點是向閱卷者呈現自己的優勢:審題、立意、結構、語言等,讓閱卷者能夠明了你的識見、思維、創造力等等。
應試文的訓練通常有分點訓練與綜合訓練兩種。分點訓練是教師把閱卷者關注的幾個點,編制成一個序列,逐點訓練;綜合訓練是文體訓練,根據不同的文體分別進行寫作訓練。由于目的性強、強制性強、功利性強,一般說來,就成績的提升來說,適當的訓練還是有可能迅速提升學生的分數。
應試文訓練的缺點還是非常明顯的:一是應試文的寫作并沒有真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與寫作水平,而多為平常文寫作的基礎上加以“規范”,加以“裝飾”;二是應試文多為模式文,容易制約學生的創造性,影響他們靈性的表達,甚而讓他們失去創造力,只能寫作平庸的文章。
當前寫作教學中確有一種不良的現象,即把整個中學作文訓練全部納入應試文寫作的框架內,其實這樣的結果是適得其反的。長時間的應試訓練,局限了學生的視野,限制了學生的認知,束縛了學生的思維。
“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要想在考試中獲得高分,最根本的,還是要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從應趣文出發,從應練文入手,讓學生寫出立意高遠、視野開闊、思維縝密、語言優美的文章來,再輔以少量的應試訓練即可。除了正確處理好基礎訓練與應試訓練的關系之外,我們還必須認識到的,隨著閱卷技術的提高,評判標準的變化,與其進行僵化的應試文訓練,還不如充實學生的認識水平,豐富學生的見識,提升他們的表達能力,寫出有思想,有靈性的好文章來。
學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的寫作空間是廣闊的,把握不同類型寫作的基本特點,有針對性地豐富其形態,有計劃地加以指導,必能使當前的語文教學走出困境,從應試文的“一枝獨秀”,而成為各種類型的“萬紫千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