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做了一回評委,聽了七節《小動物過冬》,幸運的是,因為思考而沒有讓自己也“冬眠”過去。
雖然是“異構”,但七節課仍讓我感受到它們骨子里的“相同”。七節課都以復習生字詞為導入,課堂大部分時間花在讓學生知曉三種過冬方式——小燕子“飛到南方去”的遷徙、青蛙“鉆到泥土里”的冬眠、小蜜蜂“藏在蜂巢里”的備糧,最后讓學生轉換角色——你就是三個小動物中的一位,與自己的好朋友深情告別,從而感受小動物之間的友誼。
作為科普類的課文,讓學生知曉如“小動物過冬”一類的科學知識,這是應該的,但總以為我們呈現的方式應該是語文的方式,否則這就變成了自然常識課了。綜觀這七節課,為什么最后環節“體會小動物之間的友誼”是那樣的生硬與突兀,與前面的環節格格不入?因為我們前面的環節不是語文的環節,缺少品詞析句,缺少多元朗讀,情感體驗就不能水到渠成?;谶@七節課和我的思考,我的《小動物過冬》課堂教學是這樣呈現的。
一、復習字詞,用心良苦
(一)多媒體出示課文生字詞商量接著哥哥暖和刮起來 飛到南方去鉆到泥土里藏在蜂巢里第二年明年來年(二)指名讀先一個人讀一個詞語開火車讀,再指名一個人讀一行。
(三)學生讀出這三組詞語的規律1. 第一組詞語都是輕聲詞。2. 第二組詞語分別與三個小動物有關。3.第三組詞語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
【思考】這一環節的教學不僅僅讓學生對生字詞進行了復習歸類,掃清了認讀和意義的障礙,更讓學生在復習字詞的同時對課文內容走了個來回,可謂用心良苦。
二、品詞析句,匠心獨運
(一)一品疊詞“常?!?/p>
1. 多媒體播放“快樂的小動物”動畫視頻。2. 學生用語言描述剛才看到的畫面。3. 多媒體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其中“常?!币辉~加著重號。4. 學生用“常?!闭f話。5. 學生用快樂的語氣朗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用“常?!闭f話是為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感悟三個小動物間的友誼和它們在一起的快樂,為整個課堂教學奠定了感情基調。此謂匠心獨運的第一筆。
(二)二品疊詞“漸漸”
1. 老師和學生聊聊這幾天的天氣情況,感受深秋帶給我們的變化。2. 多媒體展示“秋風”的動畫和課文第二自然段。3. 學生理解“漸漸”一詞的意思。4. 結合課文內容,學生用“漸漸”一詞說話。
【思考】品讀“漸漸”,讓學生明白了“為什么是好朋友卻不能在一起過冬”;品讀“漸漸”,讓學生把握了課文重點段落 3—7 段的內容;品讀“漸漸”,為本節課堂教學營造了“秋涼天冷”的環境氛圍……此謂匠心獨運的第二筆。
(三)三品對話
1. 我是小燕子,對于我的三段話友情提醒——(1)第三自然段“那兒暖和,還有很多蟲子”,我對南方充滿了向往 ;“等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再飛回來,我舍不得離開你們,我喜歡這兒?!?/p>
(2)第四自然段“你不是也吃蟲子嗎?”我的言外之意就是 :冬天快要來了,蟲子也快沒啦,青蛙哥哥,你怎么辦呢?
“可你不會飛,怎么到南方去呢?”
我的關心和焦急溢于言表。
(3)第六自然段“冬天地上都是冰雪”,小朋友們,請描繪一下眼前這“冰天雪地”的景象吧!“沒有鮮花,你怎么生活呢?”小朋友們,你能想象出我此時的表情神態嗎?
2. 我是青蛙,對于我的這段話(第五自然段)友情提醒——小朋友們,把我這段話中的“飽飽”和“好好”加上“兒化”讀一讀,你一定會讀出我的舒心。
3. 我是小蜜蜂,對于我的這段話(第七自然段)友情提醒——對,我“早”就采了“很多”蜜,藏在蜂巢里,“夠”吃上一個冬天的。
4. 學生戴上頭飾,分角色朗讀課文 3—7 自然段。
【思考】分角色朗讀是本課一個重要的教學任務。如何讓學生讀好 3—7這幾段話,關鍵在于“言為心聲”。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能自如地轉換角色,設身處地地體會角色的情感,那他們就能成為三個小動物的真正代言人。
此謂匠心獨運的第三筆。
三、想象重聚,水到渠成
(一)多媒體展示“春暖花開”的畫面師 :第二年春天來了,三個小動物如約相聚。你就是它們其中的一位,現在告訴它們你這一個冬天的見聞 .
(二)學生交流教室縈繞音樂《友誼地久天長》。
(三)指名交流生 1 :青蛙哥哥、蜜蜂妹妹,去南方的路上,我一點兒都不孤單,與我結伴同行的還有大雁和野鴨。生 2 :你們不知道,我這一覺有多香甜。不過,我老是夢見你們,夢見和你們唱歌跳舞。生 3:這個冬天,我的收獲可不小。
要不是我去年準備充分,采了很多蜜,這個冬天肯定挨餓。怪不得媽媽常常跟我說,有備無患,防患未然。
……【思考】瞧,上面這些發言多精彩:
有小動物過冬方式的回顧和總結,有情深意長的思念與關愛,還有受用一輩子的為人之道……而這都因為前面的鋪墊,一切都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