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言溝通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
語言溝通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以語言為工具所進行的一種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活動,它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的重要形式?!毒拍炅x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總要求第八條規定:口語交際要講文明禮貌,聽人說話能領會主要內容,堅持說普通話,能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新課標總目標第九條規定: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兒童是語言溝通的起始階段,也決定未來成人的語言風格,同時嚴重影響兒童的心理性格等。由于環境和經濟條件背景差異,口語交際能力在城市與農村的兒童中存在較大差距,而農村中的留守兒童是具有我國特色的特殊人群,其語言溝通能力缺乏更應引起學校和社會的關注。
二、農村留守兒童語言溝通障礙問題
留守兒童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產物,是中國傳統家庭關系與經濟發展沖突的一個表現形式,由于其數量龐大,地域經濟落后,年紀較小,缺少關愛,自理能力差的因素,從而引發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問題,影響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小學階段是一個人的性格形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道德修養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除學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而留守兒童由于長時間家庭教育相對缺失,他們的學習和性格個性的表現都明顯有別于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現為:(1)家庭監督空缺,學習成績較差;(2)性格內向孤僻,心理壓力大,普遍具有心理障礙;(3)獨來獨往,明顯具有逆反心理和報復心理。
由于留守兒童大都托付給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顧,容易形成隔代教育,主要表現為順從多,正面教育少,積極的互動式交流少,且他們的文化素質和思想覺悟普遍很低,多采用溺愛的教育方式,對孩子寬容放任。作為臨時的監護人,他們有所顧慮,不是親生兒女,不好嚴格管教。這很容易養成兒童任性的心理行為。同時,留守兒童與監護人難以形成情感、語言上的溝通,從而造成性格孤僻。留守兒童的語言溝通存在問題的表現形式包括以下幾種。(1)言之無物,由于監護人與留守兒童主要交流內容都是生活瑣事,缺乏新意,容易造成留守兒童的厭煩,在與其他伙伴交流中容易造成自卑,言之無物。(2)言之無序,由于留守兒童生活環境都是由各種零碎的生活瑣事組成,比如吃飯、洗澡、睡覺等,監護人甚至很難給留守兒童講解一個完整的故事,生活沒有什么邏輯可言,容易造成留守兒童的語言條理性不強。(3)欲言又止,由于留守兒童的自尊心強,而自信心又不足,容易在交流中造成糾結猶豫的情形,既想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思,又怕出錯被人嘲笑,經常導致留守兒童的觀點和思想得不到通暢表達,長此以往,容易造成留守兒童內向、膽小、怕生人等不利于交流的負面效應。(4)沉默寡言,缺乏語言溝通能力和技巧,為維護自身自尊心,常常沉默寡言,造成留守兒童自閉。
三、小學語文教學對策及分析
小學語文教學是留守兒童與語言交流的最直接聯系,同時小學語文教學也是提高留守兒童的語言應用能力和與人交流能力的最直接手段。針對留守兒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的對策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建立交流互動的課堂,通過互動交流活躍課堂氣氛,由于留守兒童內心的敏感性、脆弱性,更需要加強課堂交流互動,在指導留守兒童交流的過程中,指導而不指責,鼓勵而不泄氣,說服而不壓服,啟發而不包辦。但是目前在許多語文教學課堂上,許多教師都以自我為中心,以灌輸知識為目的,把學生當成被動的接受者而忽略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教學只為了完成教案,走程序化過程,教學方法單一死板,導致學生對學科本身無法產生興趣,效率自然低下。因此,對留守兒童來說,平時在家里受到爺爺奶奶等監護人的管束,思維方式就比較呆板,如果以單方面接受的方式授課,更不能很好消化知識,容易產生走神、厭煩等負面情緒。為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可以通過商量鼓勵、激勵提問的方式與留守兒童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注意力。提高留守兒童的課堂交流頻率和質量,實現“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讓留守兒童生活在集體中,跨越留守兒童與教師交流的隔閡,保持純真和快樂的童心,同時也提高留守兒童的語文學習效率。
2.建立輕松開放的課堂,鼓勵留守兒童積極展示自己,發揮自身某一方面的特長,建立自信心。由于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缺少父母的關愛,容易引發自卑和自閉的心理,因此,通過建立輕松開放的語文教學課堂,讓留守兒童克服心理溝通障礙和對老師畏懼恐懼的負面心理。有人說,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盡管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的直接關愛,但是目前農村都普及電視廣播等傳媒,需要有意識地引導留守兒童主動地學習,更加自信地學習,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培養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
3.通過建立朗誦感悟的課堂,喚醒激發留守兒童的情感。有意識地指導留守兒童有感情地朗讀那些優美的篇章,喚醒感化和激發留守兒童積極向上的情感。語文教材選用內容文質兼美,每篇課文都是美麗世界中某一個精彩瞬間的展現。在課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揮作者的情感特色和語言文章的表露方式,如細膩、粗狂、褒揚、貶斥、含蓄委婉、激昂、舒緩、直抒胸臆,等等,教師在引導閱讀時,讓留守兒童學會品味,發掘其中的情感因素,深刻領會情感產生的緣由及情感中所蘊含的思想內涵,從而實現由情到理的遷移,實現感情的升華。
總之,留守兒童的語言溝通能力是決定其能否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小學語文教學采用語言教學方式讓留守兒童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語言溝通能力,消除語言障礙,為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