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學語文與童年記憶
小學生被定義為“年歲較小的學生”或者“在小學上課的學生”。對于成長期的小學生來說小學語文教育總是顯示了它在成長教育方面極為重要的作甩“一般而言語文是語言和文字、語言和文學的簡約式統稱。語文是聽、說、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的能力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稱?!钡窃谝话阏J識里我們常常因測試、考試等的需要而忽略了孩子們能力的培養。在那些經濟發展較弱的地區,很多孩子因為地域的原因常常被動地弱化了和外界的聯系。也是因為地理的原因池們的精神世界與所在的地域的經濟現狀密切關聯著。家長們緣于較差的生存環境和沉重的經濟負擔,常用他們的勤勞樸實、身體力行來做孩子們的榜樣,但與此同時及給孩子制造了太多的成長壓力和責任負擔。我們常常說,“身正為師掌高為范”在這些貧困的地方反倒更能顯示天下父母的用心良苦往往用自己充滿詩性的情感力量試圖帶動孩子們的成長??梢娫谶@些地區成長起來的孩子們從小就品嘗了人世間的艱難與辛酸,自然不自然地就多了一些憂傷和負擔。所以我們在語文教育中時時體會到的是父母們情感的力量以及情感較為脆弱的那一面“學生都有表現自己,展現自己個性的欲望。在小學語文這門想象力豐富的學科中老師應該給學生展現自己的機會?!毙W階段的學習往往構成孩子們童年記憶中的一段,成為填充他們童年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而童年記憶往往也反過來影響小學生語文學習的情況成長經歷與現實生活中形成的看法,常常又會增強或者減弱一個人的語言文字的能力以及文化知識的學習和建立。在此便可以看出小學語文因其處于孩子們的童年階段,往往與小學語文教育的情況互相影響相互生成。
二、語文教育與記憶養成
而在童年期的語文教育中,我們總是會忽略一些常見的情況,但其實也不難明白。按現在的學制和學科設置語文教育會持續保留在我們的十多年的學習生涯中。從童年、少年到青年,語文學習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我們。語文教育是帶有一種民族性的,是從國民性上開始的建立和培養;而中國是當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池是人類歷史上少有的幾個具有發達而優秀文明成果的國度之一;我們所擁有濃烈的民族意識和國家想象而語文教育幫助的正是讓新生的國民具有這種國家想象、秉承這種個人信念從而為整個民族完成新的塑形。由此不難想到,我們的語文教育擔負著保持民族記憶、填充個人記憶的使命而同時,又得開啟國民性想象和激勵新的國民新生命。但面對同樣的國家歷史以及同樣的民族想象語文教育進行和設置的基礎就有所不同而教與學之間的主體的心境自然也有所不同。對那些成長環境較好的青少年來說,語文教育的角色負擔就要單純、輕松得多;他們的童年接觸其他門類的知識、技能的培訓較多,語文教育可能就會僅僅單純地承擔它的語言與文學的教益。學生們往往能夠從語文教育中做出更多的分工,進而保持他們的喜歡和興趣,以便完成他們自己的興趣培養和愛好養成。而對那些經濟狀況較為落后的地區來說語文教育啟蒙的不僅僅是語言能力和文化知識的學習更賦予的是一種靈魂的啟蒙、藝術的發現是一切人文素質中不可低估的開始。在一個相對閉塞的信息區他們對社會的接觸面更窄獲得的信息量更少而不少的孩子得分心去幫助自己的父母承擔更多的家務。所以,語文教育和他們的童年記憶養成有很強的同構性、一致性。但不管怎樣,面對同樣的國家想象語文教育與成長環境的差異密切相關所能進行的塑形和記憶養成的結果也完全不一樣。但是我們還不能絲毫含糊對語文教育的重要性,不得不面對它所帶來的相應的社會能力和自然能量。所以,我們還得從更多的側面重視看語文教育對個人記憶養成的重要性。
三、人格藝術、藝術人格與童真童趣
筆者試圖通過以下三方面來完成語文教育中那些往往被忽略了的問題,寄希望于得出些有價值的觀點和看法來,以引起大家的關注和重視。第一在我們當下的教學環境中,語文教育往往承擔著過多的教育方面的負擔特別在那些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農村地區。它不只是被寄望于解決新生代少年智育、德育等方面的問題還得被用來啟蒙孩子們的藝術人格、人生品格的塑造和養成這就無形加重了語文教學的負擔。第二,語文教育常常成為了功利心的犧牲品在當下的學科教育中常常不受重視,這樣的現狀反過來又會影響語文教育的存在意識和擔負責任。第三在以上兩個互相矛盾的小問題中清少年的成長、人生記憶的養成似乎需要得到我們更多的關注。
正如在一篇名為《試論語文教育中國化的方向》的文章里作者說“語文教育要把學生塑造成創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即促使學生探索品質的養成、道德意識的覺醒和自由,乙靈的建構,就必須而且應當謀求語文教育中國化的方向也就是確定語文教育的應有本位,把握語文教育的應有本質陰了語文教育的應有本義從而回歸‘本色語文”。通過上面的討論,我們得出以下的結論,在社會分工越來越明確、越來越細化的現代社會語文教育的指向應該更明確、分工應該更細化??墒俏覀冇植荒懿徽J識到在那些較為落后的地區語文教育承擔了藝術啟蒙、文化意識、人文品格的早期培養的重要使命。所以,認定語文教育是單純的語言文字、語言文學等知識的培養是理想的層面,而在當下的教學現實中,往往不可能實現。所以在現在的情況下我們必須建立在尊重現狀的基礎上尊重語文教育的多樣性功能和多種承載;而對于學生來說不管怎樣的語文教育,已經構成了他們童年記憶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楊細丹.小學語文教育中對學生個性的培養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3):197.
【2】楊道麟.試論語文教育中國化的方向【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