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高中語文教學中“微課”的應用
【第一章】 “微課”運用于語文學科的策略研究緒論
【第二章】 “微課”與高中語文新課程
【3.1】語文“微課”的設計與制作
【3.2.1】 “微課”在翻轉課堂上的應用
【3.2.2】 “微課”在問題輔導方面的應用
【3.2.3】 “微課”在知識拓展方面的應用
【第四章】高中語文“微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結語/參考文獻】高中語文微課教學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四章高中語文“微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雖然我國的課程改革的實施已有時日,我們必學承認“班級授課制走過百年風雨仍巋然不動,社會、時代卻早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的事實的客觀存在。但我國教育現狀仍然受到多方詬病,易中天就曾撰文《不原諒中國教育,它最不拿人當人》炮轟教育。那么在通訊發達、網絡普及的今天,我們為什么不充分發揮信息化的優越性,讓網絡給教育提供新的動力呢?“微課”運用于高中語文課堂,可以實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目的,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搜集、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解決問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微課”不僅能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更能讓學生體會到探究的魅力,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的教育方式的變革是我們期盼已久的,更是利于學生成長的。
一、“微課”應用于高中語文學科的困境
不可否認“微課”資源會為我們的教學帶來極大的益處,但在教學實踐中,語文學科運用“微課”資源進行教學的課例還是少之又少。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筆者認為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導致“微課”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相脫節。
(一)語文教師面對應試與網絡的困惑
1、 內驅力與外驅力的矛盾 雖然素質教育在我國已經倡導十多年了,但是由于受到現行高考制度的影響,高中教育階段并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也就是說應試教育在我們的中等教育中還占有一席之地。應試教育的本質是強迫性的,灌輸式的,其主要動力為外驅力。而網絡教學是需要強大的內驅力的,主動性的。這種內驅力與外驅力的矛盾影響了教師運用網絡教學的信心。所以很多時候網絡教學僅僅是媒介的改變,而未實現學習模式的改變。
2、 固定性與多變性的矛盾 應試教育的教學內容的顯著特征是固定的,封閉的。雖然在新課改的影響下,近幾年的高考中,某些語文的主觀題試圖在打破這種固定模式,但只要應試教育還存在,學生發揮個性空間的狹小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長時間以來我們的老師似乎仍然受到這種套路化的束縛,不愿改變教學理念,故而在面對動態的多變且無限延展的網絡教學時會有一種謹小慎微的心理。
(二)語文學科特點排斥過度機器化
1、語文學科的知識體系更為龐雜,“語文素養”模糊性更為突出,故而語文學科難于系統化,計算機的處理相對比較困難。
2、語文教學具有主觀性和不確定性。教學過程中較為凸顯自我理解、自我認識和自我感受,而目前的計算機技術并未將人工智能進行普及與推廣。
3、語文學科作為人文學科,對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要求更高,教育過程中重生發、重感悟,“人人”對話環境不能完全由“人機”對話環境完全取代,網絡技術應對如此難題,還未有一個良好的解決途徑。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語文學科行走在互聯網的征程上困難重重。但是無論是學科特點也好,還是時代影響也罷,我們不能否認的是一切都無法阻止網絡蔓延的速度,終有一日互聯網一定會從本質上影響到我們的教育,影響到我們的語文,這一切只是時間未到而已。對此,我們不能夠規避問題,只能尋找解決問題的節點,做好準備,迎接它的到來。
二、高中語文“微課”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重形式、重潮流,而缺乏對“微課”本質屬性的理解
自從“微課”的概念在我國提出并得到倡導之后,一時間,網絡上的“微課”視頻數量激增。但觀察視頻可以發現,一部分老師對“微課”的本質屬性認識不夠,僅認識到微課的外表(微、短、?。┒鴽]有掌握其“本質”(一種支持學生自主個性高效學習的微型在線網絡課程)。如部分老師開發的“微課”基本是從傳統一整節課例中截取一段的“課例片段”或者是僅是視頻時間短但內容發散、主題不聚焦的“微型視頻”還可能是把一節 40 分鐘的傳統課壓縮至 10 分鐘內的“濃縮課”.這樣的“微課”在我們實際的教學中,不能很好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并未關注到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從某個角度上來說,這樣的視頻甚至對于我們了解“微課”是起到“混淆視聽”負面作用。所以在制作微課時不要盲目追趕新理念、新潮流,莫讓新生的事物演變為教學改革的噱頭或跟風作秀。
(二)重硬件、重技術,而忽視“微課”內容設計
某些老師在制作“微課”時過分注重視頻拍攝,注重視頻聲音和畫面的精美,后期剪輯時間投入過多,浪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精力。而對“微課”的內容選題、教學設計、教學策略、教學活動的實施等核心環節卻鮮有考慮。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增強學生探究意識和興趣的培養,把“微課”變成了一張張畫面精美的幻燈片的演示,這樣做的結果很難使學生學習效果達到教學的預期目的。
(三)重數量、重規模,而缺乏系統規劃和運用平臺
就目前的“微課”建設來看,“微課”的數量雖多,但零散分布,重復建設的現象嚴重,教師各自為政,開發的“微課”沒有形成專題化、主題化、系列化。這種情況導致學生在學習時,就像進入了一個迷宮,無法快速的找到自己所學內容。就這一點,美國可汗學院的知識地圖可以借鑒。國內的華東師范大學慕課聯盟網站中,按照語文知識點的內容分類規劃的做法也可取。其次,就是“微課”平臺相對落后,調查發現,現階段我國大量的“微課”去向都是進行比賽,其主要價值是教師之間的觀摩與學習。實踐教學過程中鮮有運用,并未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化學習。
三、高中語文“微課”應用對策建議
(一)更新觀念,鼓勵合作
在面對“微課”這一新的發展趨勢時,一線教師應該積極吸收“微課”的先進教育教學思想,盡快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自覺大膽地擁抱并接受這一新鮮事物,在“微課”的發展趨勢中找到自已的研究興趣點,實踐的落腳點,制作出能夠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微課”.很好地踐行課程標準對教師“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和其他有關資料”的要求。就學校而言,要積極鼓勵教師制作“微課”,從對“微課”感興趣的少數教師入手,以點帶面,慢慢推動到備課組和教研組。還可以在校內鼓勵學科成立“微課”小組,避免教師個人“單打獨斗,閉門造車、各自為政”的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學?;虻貐^還可以定期進行微“課設”計理念的創新研究以及“微課”技術的交流分享活動,以提升教師制作“微課”的能力。
(二)注重質量,提升技能
目前“微課”的數量雖然在不斷增多,但是質量遠不達標,利用率較低。很多教師沒能把握“微課”的基本核心理念以及制作技能。教師是課堂教學的領軍人,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課程內容的重點難點。一線教師創作“微課”不但能保證“微課”的教學質量,而且能有效的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所以,應該對教師進行“微課”創作技能的培訓,使“微課”成為每個教師都能創作的教學資源。
(三)形成系列化,開發專題化
開展“微課”,要注重在對單個知識點開發的同時,關注課程的系列化。學校和教研院應該鼓勵教師根據自己教學風格和教學特色開設的相對完整的、系列化專題式的“微課”.這樣做,是為了解決微課程過于“碎片化”(知識體系不完整)和“淺層化”(可視化資源沒有深度、淺層閱讀)的弊端。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既能基于知識點的有“針對性、查缺補漏”式學習,也能選擇某些學科(專題)開展連貫性、完整性的建構式“微課”學習,而不至于獲得的只是零散雜亂的不成體系的知識,這是當前我國“微課”建設的重要發展方向。
(四)創建平臺,拓寬推動途徑
眾所周知,一節“微課”制作得再精彩,如果缺乏了平臺,也不會發揮其價值,所以,在“微課”的運用環節中開發優良的“微課”平臺尤為重要。如果能將網上作業、虛擬考核、虛擬實訓等這些特色教學手段融入“微課”中,既可以豐富交互手段,又能提高教學效率。雖然很多的專業“微課”網站平臺擁有大量的資源,但是這些資源繁雜,而且不能很好的貼合學校實際,用起來并不順手,所以思考如何建設為我們一線教師自己服務的“微課”平臺,對于“微課”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之外,我們也不能否認,我國現在還存在教學資源不均衡的情況。對于那些互聯網還未觸及的地區,我們是否應該考慮其他的傳播途徑。如制作“微課”資源學習光盤。光盤涵蓋了課程中所有的微課內容,學生只要擁有一臺電腦就可以通過光盤觀看“微課”視頻,學習課程的相關知識。光盤中還提供了每課的課堂練習及習題講解,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光盤中附有配套學習軟件,通過幫助軟件可以方便、快捷地選擇課程,并進行練習答題。
綜上所述,雖然“微課”在我國發展比較迅速,但與國外“微課”相比,還很不成熟。結合我國的實際教育情況,“微課”在其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但這不能阻擋我們研究“微課”教學資源的熱情。因為社會變革如此之快,新課改的形勢如此嚴峻,使得我們無法停止研究新的語文教學方式的腳步。相信在我們的不斷努力下,終有一日,帶有中國特色的“微課”的教學方式,一定會以一個最佳的姿態占有教育的一方土地。而且,我們也相信且堅信,在這片土地之上,定會有一叢艷麗的“語文”之花在怒放,這一切,只要我們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