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許多有成就的人談起自己的經歷,總是無一例外地會提到一點:自己比同齡人多讀了幾本書。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薄墩Z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辈φn外閱讀作出了量的規定 :“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初中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笨梢?,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然而,在廣大的農村,受辦學條件及社會、家庭的影響,語文閱讀資源相對貧乏,從近幾年的中考命題形式來看,語文越來越重要了。這就要求我們把語文閱讀充分重視起來。農村中學生從小接觸的書籍較少,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較差,這就導致他們對語文的閱讀沒有興趣。那么,如何來培養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呢?在我校承擔的課題《農村中學生語文閱讀學習能力現狀調查與提升策略》的實踐過程中,筆者結合自身情況做了以下嘗試:
一、閱讀課堂,在收獲閱讀方法的同時獲得閱讀的享受。
(一)精讀與泛讀相結合。
從應用的角度看,泛讀是最常用的閱讀方法。當今社會處于知識裂變的時期,信息含量大,變化大,絕不可能對所有篇目詳加研究。因此,要指導學生讀書先讀前言,目錄,讀報先看標題,欄目,在瀏覽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選擇圖書,尋找資料。同時,學生在課外閱讀時,要有重點地選擇一些與學習密切相關或自己最感興趣的章節進行精讀,讀的時候邊讀邊想,在文章緊要處,感觸最深處圈點勾畫。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只有根據自己閱讀的需要,把他們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獲得較多的知識和信息,真正做到讀有所得。
(二)摘錄與隨感相結合。
許多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往往過多注重于書中的故事情節,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時,要求學生隨時把精彩優美的詞句,片斷摘錄下來,廣擷博采并內化吸收,學以致用。新課標注重學生個性化閱讀,讓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要求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特別是閱讀完名著之后,要思收獲,談體會,發表見解和主張。要做好這一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寫讀后感,真正讓學生讀有所得。
(三)傳授閱讀基本技巧,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增強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方法。
學會做讀書筆記,是閱讀最基本的技巧?!安欢P墨不讀書”,徐特立先生的話告訴我們:閱讀時應該邊讀邊圈、點、批、劃。同時,每人準備一本摘抄、感想本,要做好摘要,記好筆記。記筆記的內容包括摘抄詞語,句子,分析、品味語言,概括要點,還可以作評價、寫心得。對學生長期做讀書筆記的訓練,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積累資料、提高閱讀的理解能力。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就更能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強學生閱讀興趣。如開展“課前五分鐘演講”、“日日閱讀”、“好書發表會”、“寫書評” 、積極投稿參加作文競賽等活動,給予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吸引學生參與,消除閱讀中沒有成就感的自卑失落情緒,從而獲得成就感,增強閱讀興趣,吸引他們去追求一種更高層次的閱讀享受。
(四)閱讀與爭鳴相結合。
閱讀后,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閱讀情況,討論解決疑難問題,交流心得,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學生不僅掌握更多的信息,也能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二、組建班級“圖書館”,將圖書資源“共享”.
學生手里都有幾本甚至十幾本的課外圖書, 據調查, 由于受電視動畫片的沖擊, 多數學生對讀書不感興趣, 有的讓家長讀給自己聽, 有的干脆只 是一種擺設。于是,將學生的圖書集中起來, 組建一個班級“圖書館”, 發揮圖書應有的價值, 讓全體學生都來關心閱讀, 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形成一種“群體閱讀”的風氣。在班內做好了動員, 同學們興致都很高, 紛紛把自己的各種圖書都“貢獻”了出來。為了便于管理, 我們規定, 圖書還是由自己保管, 只要將圖書的名稱報上就行。這樣, 把學生的姓名、圖書名稱列了一份清單, 用電腦打印一份, 貼在了班級的一角--圖書角。
同學們只要到這里找到自己想讀的書, 就可到書的主人那里去借。教師也和學生們一起借書、看書, 班內形成了濃厚的“群體閱讀”的風氣。在這種風氣的感染下, 每個學生都自覺不自覺地有了進步。
三、通過多種渠道,開拓閱讀的新視野。
我校為了配合學校的“書香校園”建設,于2014年秋啟動以“誦讀千古美文、創建書香校園,提高道德素養、培育民族精神”為主題的“經典誦讀活動”.每周星期三下午第二節課,組織七八年級全體學生參加經典誦讀活動。誦讀內容包括《論語》、《弟子規》、《將進酒》、《夢游天姥吟留別》、《春江花月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滿江紅》《蒹葭》、《關雎》等經典篇目,現已整編成我校經典誦讀校本教材?;顒舆M行的方式主要采用教師范讀帶讀、分班練習、集體齊讀、抽簽展示,讓學生做到充分地讀、投入地讀、盡興地讀,激發誦讀興趣。在廣泛開展經典誦讀的情況下,學校每學期進行“經典誦讀先進班”評比活動,使經典誦讀活動既保質又保量,進一步促進學生經典誦讀活動的蓬勃發展。不僅使學生開拓了視野,增長了知識, 更能鍛煉學生閱讀的能力,提高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根據農村學生的特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多形式、多渠道的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最終達到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