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素質教育由于適應新課改的發展要求,在現階段的教育改革中顯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保證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刻的理解,也應該根據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適當的引導,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更好地對生活學習中的有關問題進行處理和解決。
一、語文思維培養特點
1、廣泛性
思維空間具有無限性,這就導致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多樣的思維層出不窮,另外,語文學科所應用的范圍也十分廣泛,社會、家庭、學校、思想、道德、政治、經濟等內容均涉及到語文知識。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其無限性和廣泛性,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發現語文的價值,從而有助于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價值觀,能夠為自身進行正確的定位,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
2、滲透性
當學生在學習知識后,知識就會滲透到學生的大腦當中,從而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考和想象,加之語文知識的學習主要是通過學習古今中外的優秀文章來完成,文章中的內容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活性,使學生更加積極地進行思考和想象,教師應充分利用語文思維滲透性這一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文學想象和創造,體驗語文的魅力,感受語文知識的美,從而使其更好地進行創作。
3、交流性
語文思維最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交流,交流的方式主要有語言交流和文字交流,有效的交流可以促進思維的發展,這就可以使語文知識在不斷交流的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思維活躍性,學生就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進行不斷的探索和發現。教師在利用語文思維交流性的同時,引導學生開拓思維空間,發掘語文知識中更加深層次的內容和含義,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二、現階段語文思維培養現狀
新課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對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進行培養,教師要對傳統的教學觀念進行一定的革新,從而形成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這種情況導致語文改革無法順利進行,教師面對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變化無法更好地適應,只能被動地執行和實施教學方案,從而導致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教學水平較低,課堂教學質量較差,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很難形成一定的語文思維。目前,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1、課堂教學實踐與教學理論不一致
通過對新課程改革理論的學習,老師們對其理念有了比較系統的了解,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如何靈活運用才能收到好的結果,確實需要研究,而且操作層面上存在的問題還不少,要真正落實到位比較困難。
2、課堂教學忽視學生的獨立思考
新課改實施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的教師一個問題下來就發動學生"討論",學生是很愿意大聲說話,可是很多討論的內容都與問題沒有直接的聯系,學生根本就沒有認真思考問題。久而久之,這樣的教學形式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扼殺了。
學生既沒有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語文思維培養就更談不上了。
3、課堂教學重形式輕效果
教學形式是多樣的,結果都是希望學生學有所得。但是有的老師上課,過于追求形式的新異,課堂氣氛不錯,結果卻沒有想象當中的那么好。有的教學內容脫離文本,游離于課文之外去拓展延伸,與課堂的教學目的毫無關聯。教學形式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老師的課花架子是不少,可是實際內容和效果并不理想。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策略
1、積極主動地進行語文教學和研究
高中階段是學生課業負擔十分繁重的時期,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導致學生的語文思維受到了限制,給語文思維的培養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這就要求語文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積累,也要注重對語文思維的培養,通過積極主動的態度進行語文教學,從而使學生在積累知識的過程中,提高其語文思維能力。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具備良好的語文思維,具有能夠敏捷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學生在剛剛步入到高中后接觸到的比較重要的古文是《荊軻刺秦王》,文章中講述的背景為戰國時期,年代十分久遠,且文章中有很多學生不常見的字句,所以,教師必須要對文章進行泛讀,在泛讀過程中,教師要準確把握好自身的語文思維,使其更好地融入到教學當中,學生也能夠更好地對文章所講內容進行把握和理解,從而對培養其語文思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2、豐富語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比較死板,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做筆記,這就使教學過程變得十分枯燥和無聊,學生極易產生抵觸的心理,無法更好地投入到語文學習當中。教育改革的推進使得傳統的教學模式發生一定的變化,教師應在課堂中設計一些比較新穎的問題,并且針對學生不正確的回答,教師不應該一味地進行否定,因為語文思維具有一定的廣泛性和無限性,只有最優答案,沒有標準答案,而是應該對學生能夠積極思考問題予以表揚和鼓勵,并對其進行耐心講解,引導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語文思維。另外,新穎的語文教學方式能夠更好地使學生參與其中,提高其思維活躍度,從而達到培養語文思維的最終目的。例如,在學習《老人與?!愤@篇文章中,由于作者海明威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教師不必非要對文章進行簡介,可以設計一些新穎的教學方式,將海明威身中數彈卻沒有死亡等傳奇故事進行介紹,并將海明威的生平重要經歷進行概述,學生一旦對作家感興趣,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對文章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在此過程中,教師設定一定的問題予以引導,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
3、培養學生語文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語文思維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一方面,語文思維在其本質上來說是關于思維的縱向深入,使思維更具深刻性,教師在進行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對學生在思考和分析語文知識的相關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引導學生把文章主題思想作為切入點,從而進行更加深層次的思考,發現事物的本質,與此同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語文思維的深刻性。另一方面,語文思維也應形成一定的廣度,在高中語文學習中,要想延伸語文學習的廣度,學生就要充分進行課外文學的閱讀,學生只有多加閱讀,才能積累更多的知識,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例如,高中學生在學習蘇軾的《赤壁賦》時,在學習前應進行廣度的語文學習,學生在課下多品讀蘇軾相關文章和記載作者生平事跡的文章,對文章背景有一個深刻的理解,之后,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的語文學習,利用自身的語文思維,對《赤壁賦》寫作背景進行一定的介紹后進行深入的講解,使學生明白《赤壁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坦蕩、曠達的自身素質和強烈的生活信念。這種廣度和深度的結合,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
總之,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對學習語文知識、構建語文知識體系十分重要,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主動地進行教學,實施新穎的語文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此引導學生培養語文思維,最后,還要不斷深入和擴展語文學習知識面,只有從深度和廣度兩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
參考文獻:
[1] 張雪梅 . 微探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 成功教育,2013.24.43.
[2] 徐巖濤 . 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培養策略探究[J]. 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09.
[3] 李新艷 . 探討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J]. 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