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中職教育的一門必修課,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提高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本文引入麥卡錫的自然學習法指導中職語文閱讀教學。
一、剖析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中職語文閱讀教學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學生課堂上的“抬頭率”不高,學生對語文閱讀教學缺乏興趣,閱讀教學課的效果較差。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學生方面的原因,也有老師方面的原因。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教師的教學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如何通過改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了中職語文教師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二、自然學習法的提出與特點
自然學習法是由美國人伯尼斯 · 麥卡錫和丹尼斯 · 麥卡錫1979年在《自然學習設計》一書提出的。在30多年中,這種學習法一直在被不斷地修正和完善,目前已經成為當代國際上較有影響力的一種教學模式。
在《自然學習設計》中,麥卡錫提出了學習的循環圈的概念。她用四象限來定義學習的循環圈。麥卡錫將學習過程具體分為五步:直接體驗、用心反思、形成概念、付諸行動和融會貫通。學習開始于直接體驗,經過一定的反思加工,來到分析時刻。經過深入的分析和積極的加工,學習者開始思考新知識的實用性,并將新知識和自身融于一體。這個學習的循環圈包含了學習的四個核心要素——體驗、反思、探究和行動, 強調學習過程中反思和體驗的統一、教師引導和學生主動學習的統一,是一種整體性和可操作性很強的學習模式。該項研究還提出了全腦教學策略,強調發揮大腦兩半球的協調作用。它將學習理論和腦科學研究適當地結合起來,具有它的科學性。
三、運用自然學習法指導教學
本文以中職語文課文《我的母親》(作者老舍)為例,探究自然學習法運用于閱讀教學的方法。
1.利用學習的循環圈指導閱讀教學
(1)直接體驗。自然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從具體的經驗開始的。當人們對某一新事物有了直接體驗時,人們會被它吸引。人們對新事物的學習會帶有個人獨特的愛好或者學習傾向。在進行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時,筆者引導學生從自身的實際出發,讓學生先前的知識、經驗和新知識、新任務之間形成一種有意義的聯系。在此階段,教學的方法是分享。學習者可以傾聽、分享相似的經歷,可以了解不同的觀點,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筆者努力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多角度的學習體驗。通過交流,學生將自己的經驗和課文建立了一定的聯系。筆者引導學生通過直接體驗,提出各種問題。這些都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這種課堂的學習氣氛比較輕松,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并對所學的知識產生了共鳴。這樣可以引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激發學習興趣。
例如,在開始學習《我的母親》之前,筆者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來描述他們心中母親的形象。因為這些學生大部分是住校生,有些學生甚至來自于外省,所以通過對母親形象的描述,抒發了對母親的愛戴和思念之情。通過此環節,學生體驗到了母親的辛勞,體會到了母愛的沉重。而老舍在《我的母親》中,就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之情。這就使學生基于過去的經驗,建立了和新知識的聯系,在心理上消除了對新知識的陌生感,更容易走進課文。
(2)用心反思。在經歷了直接體驗階段后,學習者進入了用心反思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習者開始客觀地看待問題,冷靜地分析問題。在這個階段,學習者要認真傾聽別人的分析,深入理解所學的知識,建立個人主觀體驗和客觀知識之間的聯系,并對知識進行梳理和反思。在此階段,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是傳授法。在傳授時,教師要注意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傳授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符合學生的需求,才能更好地被學生接納和吸收。
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在引導學生直接體驗后,筆者開始向學生傳授關于閱讀教學的專業知識。例如,在教學《我的母親》時,筆者努力讓學生明白關于記敘文的一些常識,例如記敘文的六要素、記敘的順序、記敘文的修辭方法等。在此過程中,筆者的教學要能引起學生的思考。雖然該階段以講授法為主,但是學生并非被動地接受,而是有所選擇的建構知識。這也符合建構主義的理論。在此過程中,學生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比較,并作出歸類。例如修辭方法、說明方法和論證方法這幾個概念容易混淆。筆者和學生一起詳細地分析了這幾個概念的區別。但是,這并不等于學生理解了這些內容。學生自身要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梳理和分析消化的過程,讓這知識能真正內化為自身的知識,這樣才能在接下去的過程中進行應用。這就需要學生對知識進行用心反思,這樣才能為真正掌握知識做準備。
(3)形成概念。學習者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過濾加工之后,認真地審視知識,深入地理解知識,并提出概念。在此過程中,學習者對知識從感知體驗升華到形成概念,掌握了新知識的本質。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前期的直接體驗和用心反思,對所學知識形成概念。例如通過對《我的母親》的學習,學生掌握了記敘文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如記敘文的六要素、記敘的順序、記敘文的修辭方法等。
(4)付諸行動。學習者對新知識形成概念后,必須運用到實踐之中。所謂“實踐出真知”。運用是學習的目的,運用也可以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驗證。在此階段,學習者要將所學理論和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學習重要的和必要的技能,并對這些技能進行反復的練習。在實踐過程中,學習者要認真觀察某樣事物的操作方法。通過實踐,學習者要對結果進行比較,對所學知識可以產生質疑,在實踐中驗證或完善知識。在此階段,學生積極實踐。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機會進行實踐和嘗試,要對學生進行適時的啟發和引導。
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筆者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以《我的母親》的教學為例,學生學習這篇文章,主要目的不是為了了解老舍的母親對子女的無私的愛,而是為了提高分析能力和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學習記敘文的寫作方法并嘗試寫作記敘文。在此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適當的方法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也可以讓學生模仿這篇文章的結構和寫作方法,寫一篇記敘文。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驗證了有關閱讀分析的知識和寫作的知識,提高了分析水平和寫作水平。通過實踐,學生也可能發現問題。通過不斷地探索和繼續實踐,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識,也可能使知識得到修正或更加完善。
(5)融會貫通。學習者在經過實踐之后,透徹地理解新知識,并對新知識作出適當的改進,不斷地充實和完善所學的知識,將新知識和自身的實際相結合,對知識的掌握達到融會貫通的程度。
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經過對知識的直接體驗和用心反思,形成了新知識的概念,并將新知識運用于實踐過程中,在實踐中結合實際,不斷地反思和完善知識,最終達到對知識融會貫通的水平。例如在對《我的母親》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分析人物形象和寫作實踐,初步掌握了記敘文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寫作方法,在此過程中,學生也會不斷地發現問題,通過今后的不斷地學習,會不斷地完善,最終達到融會貫通的水平。
2.運用全腦教學策略指導閱讀教學
神經科學認為大腦左右腦的加工模式是不一樣的。學習要使大腦的兩個半球協調發生作用。在《自然學習設計》中,麥卡錫提出了21種有利于全腦學習的教學策略。這些策略有借用隱喻與明喻、形成范例、運用想象等。這些策略的適合對象是多樣的,比如第11種策略“幾何教學”和第12種策略“數學概念形成”適合數學學科教學。其中的有些策略是可以運用于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的。
(1)運用想象。想象屬于右腦加工的模式。想象力是智力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分。提高想象力對發展學生的智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例如,在學習《我的母親》時,筆者讓學生想象老舍母親一人在戰亂中保護兒女的場景,并讓學生想象她當時的心理活動,然后將這場景和心理活動描寫出來。通過想象和描寫,學生明白了老舍母親的堅強的性格,體會到了她的偉大的母愛。這樣做既使學生深入理解了人物的形象,又領悟了文章的主題,提高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水平,還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2)詩性語言。詩性語言能夠表達更為豐富的信息
它能夠使學習者體會到豐富的言外之意,也能使學習者體會到語言的魅力。例如,馬致遠的《秋思》的開頭三句寫到“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里每句運用三個名詞,將意象進行疊加,渲染了一種凄涼的氣氛。詩性語言不僅有助于傳達信息,而且存在著一定的邏輯思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理解水平。在進行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詩性語言對文章的意境進行描繪,以體會到其中的意境美在教學《我的母親》時,筆者引導學生用詩性的語言來表達對母親的贊美和懷念之情。例如,可以讓學生仿照舒婷的作品《思念》的開頭“一幅色彩繽紛但缺乏線條的掛圖/ 一題清純然而無解的代數/一具獨弦琴,撥動檐雨的念珠/ 一雙達不到彼岸的槳櫓”寫一段話,要求寫出對母親的真情。通過運用優美的語言進行寫作,學生體會到了母愛之美。
(3)戲劇、角色表演和肢體語言。戲劇和角色表演能夠促使多感官參與行動,從而加深學習者對文本的理解。在表演的過程中,表演者會加入適當的肢體語言。在運用肢體語言時,右腦會進行工作。適當地運用肢體語言,表演者能表達更豐富的情感。
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筆者適當地運用這種方法。例如在教學《我的母親》時,筆者讓學生表演“母親”在戰亂中保護兒女的情景和“母親”送小女兒出嫁的情景。在表演中,學生可以適當地加入肢體語言。通過表演,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劇中人物的性格,理解人物行為背后的深層次的原因。
(4)精益求精。在《自然學習設計》中,麥卡錫提倡學習要精益求精,并鼓勵學習者進行創新。這既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知識,也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在進行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時,筆者一方面鼓勵學生精益求精地閱讀,另一方面鼓勵學生進行創造性閱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強調參考答案的唯一性。很多時候,答案是多樣的。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例如,在分析《我的母親》中“母親”形象時,筆者讓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的分析,同時,允許學生進行合理的創造性的分析。例如對“母親”“軟而硬”的性格的看法,學生可以有自己的見解。只要是這些見解能自圓其說并且符合常理的,筆者就對學生多加鼓勵,以激發其創造性和學習的積極性。
四、反思教學實踐
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適當地運用自然學習法能將知識和實踐相結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在運用自然學習法指導中職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雖然麥卡錫的理論具有很強的科學性,但是在運用此理論指導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聯系實際情況,切不可生搬硬套,否則,只能是邯鄲學步。在教學前,教師要認真分析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并聯系教材,將自然學習法合理地運用到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在運用中,可以進行適當的修改,而非生硬地照搬。另外,在運用此方法時,要注意適度。不要將此方法作為中職語文教學的唯一方法。
二是麥卡錫在《自然學習設計》中,將左右腦的兩種加工模式和學習循環圈的理論聯系起來。學習的循環圈理論和全腦教學策略是相輔相成的。在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發揮兩者的合力,而非將兩者孤立開來。
參考文獻:
[1][美]伯尼斯·麥卡錫,丹尼斯·麥卡錫著,陳彩紅,莊承婷譯.自然學習設計[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2]盛群力,陳彩紅.依據學習循環圈的性質施教——麥卡錫的自然學習設計模式評述[J].課程教學研究,2013\\(1\\).
[3]陳彩紅,盛群力.運用自然學習模式進行單元設計——以“動物生存”課為例[J].課程教學研究,2013\\(10\\).
[4]劉徽.旋出學習自然的絢麗色彩——讀《自然學習設計:面對不同學習風格者差異施教》[J].現代教學,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