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的語文作業對于提高學生語文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作業設計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在設計和布置作業的同時也要堅持有效性,于此,也要積極去借鑒和吸收優秀的作業布置方法和方式,在了解和掌握語文基本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很好促進語文學習,去很好地掌握學生學習知識進程。在此,結合我多年從事高中語文教學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談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設計的方式和方法,主要包括如下:
一、積極培養和營造學生完成高中語文作業的興趣和成就感
1.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積極的興趣是學習好語文知識最好的動力,一旦學生對學習語文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就會認真去完成布置的語文作業,這樣就能夠時時了解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程度,為下一步的作業設計提供可靠的材料。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作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完成作業,可以通過上課檢查一些作業做得比較好的同學,對其進行贊揚,或者積極引導和設計,采用寓教于樂的作業設計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是能夠迅速提高學生興趣要領的。
2.在高中階段,語文作業是非常多而繁瑣的,在學習到一段時間后,部分學生就會出現厭煩去完成布置的語文作業,對于去學習高中語文知識就更加沒有興趣,很自然有關語文方面的成績就會很大程度上下滑,這個時候是非常關鍵的,如果老師要積極而耐心地指導,積極根據具體情況去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作業設計,讓部分學生認識到學習語文知識是一個慢的"火候",讓學生認識到學習需要堅持才能掌握知識,讓其在完成作業時能夠感到成就感。也可以讓學生去參加一些游戲競技活動,提高學習的趣味性,比如,競技語文知識的游戲、朗讀語文幽默短文、成語接龍比賽等,就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和成就感。
二、閱讀和寫作是語文作業的兩大難關,積極引導學生以求突破
1.我們都知道高中階段是學生記憶力的黃金時期,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從中要多引導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去多讀一些優秀的文章,去積累學生自己的語文知識底蘊。比如,組織和培養學生每天早晨晨讀的習慣等等,與此同時,也要積極去擴展學生閱讀文章的視野,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去閱讀一些課外優秀的文章,這樣不僅奠定了學生以后閱讀和寫作文的基礎,同時也會使學生通過作業愛上語文。
2.我們都知道在高中階段要積極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動筆習慣,在大量閱讀和積累知識中,積極地去引導學生對寫作的熱愛,讓學生發現語文寫作的魅力所在。在此,我們要做的是讓學生從小的方面著手,比如寫點生活隨筆之類的東西或者寫一些個人的感受日志。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求學生去完成布置的一些作文外,還可以讓學生寫一些日記或周記,也可以觸景生情地寫一寫散文、詩歌或者短評等等,這樣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方式,對學習語文知識的幫助是無形中的有形,即時對于去完成布置的作業就會變得輕松起來。以至于在后來的學習和考試中,在寫作和作業方面結構、條理就會顯得非常的嚴謹了。在此基礎上,遇到好的句子或文章記下來或背誦下來,養成邊學邊記的好習慣,語文這樣就不覺中提高不少。
三、總結設計和指導高中語文作業布置技巧
1.在高中階段,不同的學生在語文方面的知識結構和基礎是有一定差異性的,也就是參差不齊的,在布置高中語文作業時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同時,在教學實踐中,積極總結和理論研究設定的計劃可行性,使設計的方案具有實際效益。根據不同階層的學生針對性地布置一些不一樣的作業,因為各個層次的學生理解、想法不同,如果一味地按照大部分學生的情況制定作業,相對于一些層次的學生就沒有積極性,為了使每個學生積極地完成作業,可以針對不同層次制定不同作業。
2.大量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在設計課題作業要有一定針對性、目的性,在上課的時要有效地結合課本的教學內容,來制定和設計語文作業方案,這個方案已定是符合現代教學、具有一定的針對性的教學,同時布置的作業課題要具有現實性和目標性,以此來使學生去積極完成高中語文作業。
總而言之,有效地設計、布置高中語文作業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時間長,成效不明顯,是我們現在面臨的重大難題,但是如果我們很好地制定和設計作業的話,在高中語文學習中也會取得優良效果。如果作業安排得合適,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并且老師通過作業的情況還可以了解學生哪些方面需要提高,哪些那方已經掌握。所以,平時要培養學生去積極完成作業任務,讓其在完成中感到興趣和成就感,樂意完成,這對學習好語文知識極是其重要的,布置作業時嘗試有差異性的方式,充分開發每一個學生身上的特點,讓其真正地熱愛語文,最終成為中國文化的踐行者。
參考文獻:
[1]朱紹禹。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韓雪屏。中國當代寫作理論與閱讀教學[M].河南教育出版社,2004.
[3]王繼坤?,F代閱讀學教程[M].青島大學出版社,1999.
[4]張傳崇。中學閱讀教學概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5]趙厚玉。語文教育的現代闡釋[M].中央編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