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高中數學一直是教學當中的難點,本文重點針對高中數學進行有效性探究,就是為了解決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問題?,F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課堂枯燥乏味、練習作業量大于課堂知識吸收量、再鞏固學習不完全等問題,而教師的教學方式也五花八門,多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針對這樣的漏洞如何提升教學小路、如何彌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如何使有效的數學教學深入學生內心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意義
建構試教學當中指出,有效的課堂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樂趣,有效的課堂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對學習知識的能力吸收,但是現在我國的課堂有效教學存在一定的偏差,尤其對于像數學這樣的工具類學科,教師無法正確的認識到阿赫進行有效性教學,所以一時間各個院校各個教師之間開始開發有效性教學的方式。這些方式綜合來看無非是兩類:第一類是針對"快樂教學"的,許多學校與教師一致認為,快樂教學能夠提升孩子的學習樂趣,使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知識的積累,但數學本身是枯燥的,因此快樂教學并不適合數學,反而讓人有一種為了"快樂教學"而教學的違和感;第二類是導案教學,也就是針對教學過程當中存在的漏洞進行教案再設計,從最初的教學目標到最后的教學鞏固,都進行分門別類的設計,保障設計的復合孩子的發展,從而幫助孩子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的學習知識。但是這樣的設計無一例外不能滿足所有孩子的學習發展,忽略掉了一批無法跟上教學設計原則的孩子,因此這一方式也不完全。所以我們還是要確實的回到有效性上看待問題,從問題的根本入手,對此進行重新的判定與審視,幫助有效性教學的發揮,這才是高中有效性教學的真正意義所在。
二、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問題
通過上文的闡述我們已經能夠了解到高中數學有效性教學的一個問題,那就是"過于片面化"、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是嚴謹的"學科"研究過程,任何片面化的教學方式注定不能滿足所有學生對"學科"的掌握。因此我們應當統籌的看待這一問題,要增強"快樂教學"的把握程度,使快樂教學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要豐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讓教師設計的到岸教學能夠符合所有學生的學習發展,要針對掌握快的學生、掌握適中的學生、掌握慢的學生分別進行設計調整,保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始終跟上教師的較大速度,從而顯現出這些教學方式的真正有效性。
有效性的第二個問題是過于片面化的思考,現在許多專家與教師喜歡將有效性教學放到一個大的教育環境背景下看待,認為有效性教學首先是要符合教學環境的,符合時代發展的,這本身沒有錯,但是如過為了強加給有效性學習一些理論上的框架,就顯得本末倒置了。什么是有效性學習?就是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教師能夠針對學生的發展以及現有的師資環境和師資力量進行有效的教學,任何能夠幫助孩子促進孩子成長的教學內容我們都可以看做是有效性教學。這就不再區分你用什么樣的形式讓孩子獲得知識,要知道任何能夠幫助到孩子的教學模式都是好模式,關鍵是看教師和孩子所處的環境適合什么樣的模式教學,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將有效性教學與數學結合起來,從數學的本身出發針對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的梳理,從而找出有關的問題漏洞,站靠查遺補缺,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持續吸收。
三、高中數學有效教學探究
從2004年到2010年國內主要數學期刊發表的有效教學論文來看,對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策略的探討,是國內數學教育界研究的熱點問題。
基于教學過程有效的探討,肖凌惹認為,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具體策略有:面向全體、問題驅動、展示過程、變式探究。
基于數學活動有效的思考,鄧友祥認為,數學活動的有效教學策略有四條:一是給學生提供可"再創造"的數學活動機會;二是基于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數學活動教學;三是加大數學活動探索性成分的教學;四是引導學生學會"數學地思維".
基于數學課標理念的落實,汪江松認為,有效數學教學應創設一個有效的情境,落實兩個基礎(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當好"三者"(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蓉,完成課程目標。謝全苗認為,符合教學實際的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有六條:變式教學策略;將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嵌于傳統教學之中的策略;示錯教學策略;"先行組織者"策略;及時評價與激勵策略;運用"過河式"模型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由惑到悟"的策略。
基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李克民認為,實現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有:加強教學準備,提高教學準備的有效;明確教學目標,提高教學內容的有效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適時全面評價,提高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張志勇認為,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應從以卜三個方面入手:一是重視教學預設,關注課堂生成;二是加強感性體驗,促進理性建構;三是注重學習反饋,提高智力參與。
基于數學基本課型的教學,徐衛東和土克亮認為,新課改背景下高三數學復習的有效性要把握如下七條策略:常翻課標和教材、優化課堂模式、合理統籌安排、審題分析、探索思路、反思拓展、概括提煉。
結語:在漫長的有效性教學摸索當中,我們一直認為有效性教學的理論來源于對新技能的掌握,其實忽略了有效性的根本,我們再如何提升教學的技術水平如果這一水平無法從根本上幫助孩子那么也僅僅是"花式"教育而已,數學本身是工具學科,我認為,只要能夠提升數學教學的方式,都可以看做是有效性教學,不用刻意的用死板的教條式眼光看待這一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肖凌惹。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數學教育搞中版,2007:13-15.
[3]鄭毓信。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與開放性[J].課程·教材·教法,2007:28-32.
[4]于新華,土新兵,楊之。對"數學教學效率"研究的幾點思考[J]數學教育學報,2006 : 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