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開展小組合作式教學的前提
(一)恰當分組,明確組內分工,強化合作機制培育學習小組,讓學生學會合作,是開展小組合作式教學的前提。在培育學習小組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各組成員成績的均衡,同時在小組內部實現成員之間的互補,保證學生之間可以進行互相學習,實現全體學生成績的提高;而小組之間實力的均衡,可以保證每一組都是在同一起點,進行公平的學習,進行互相的競爭,促進每一位學生的進步。在進行分組的時候,一定要保證組內成員成績的合理安排,在組內進行互助,這樣的分組方式也可以加強組內成員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并且還可以對其他同學的看法進行分析與研究,虛心接受其他同學的意見與建議,促進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這樣就可以凝聚學生的個人力量,并且將學生個體之間的競爭提升到小組之間的競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升學生的競爭能力,還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進行小組合作式教學的時候,每一位學生都要有自己的任務,這樣才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在實際分組中,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責任分工,同時發揮課代表的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
例如,在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任命富有責任心、組織能力強的學生為主持人,這樣可以保證討論的有序進行;任命寫作能力強、反應快的學生為記錄員,進行發言要點的記錄、組織與整理;任命語言表達能力好的學生為小組發言人,進行問題討論。這樣就可以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特長,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二)創建輕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式學習模式主要就是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學習,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之間的情感。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加強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將其看成是合作的對象,讓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讓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將學生當成是朋友。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可以始終保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學習自信心,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
2小組合作式教學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創設問題情境,加強學生的合作探究
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知識內容產生一定的興趣,從而產生認知需求,調動學生學習的動機。由此可以看出,老師對問題情境的創設,將會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產生直接的影響,并且和合作探究教學有著一定的聯系。在開展具體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差異等,選擇一些學生身邊的情境進行導入,讓學生可以對知識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與學習,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比如,在學習"圓"這一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利用教室、學校、生活中的一些圖形,讓學生了解圓的概念,之后引導學生進行一定的聯想,"為什么車輪是圓形的?"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這樣就可以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加強激勵機制的落實,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在應用小組合作式學習模式的時候,老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學習,進行課前的預習,同時,還可以適當的運用一些激勵機制,讓學生有學習的動力。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重視學生的提問,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價值進行一定的表揚,給予加分,或者讓其他小組進行相應的評價,之后給出一定的分數,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不斷優化小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比如,在學習"二次函數"這一內容的時候,老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相關的預習,之后根據學生自己預習的情況進行相應的思考,并且提出相應的問題,如"二次函數和一元二次方程是什么關系,是否可以互相求解?"提出問題之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得到相應的答案,此時,老師可以給予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進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三)強化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在講解數學概念、解題技巧等知識的時候,一定要重視理論與實際的聯系,讓學生可以充分了解相關知識,實現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比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這一內容的時候,老師一定要加強對例題的講解,讓學生可以對相關原理進行掌握,在此基礎上,進行一些練習擴展,讓學生進行實際解答,這樣就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小慈.對高中數學課堂導入方法與技巧的思考[J].成才之路,2009(11)。
[2]王杰航。初中數學課堂引入的實證研究[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6(04)。
[3]王格林.談中學數學新課的導入方法[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