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效的區域物流體系,有助于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對湖南省物流業發展的內部優勢與劣勢、外部環境所帶來的機遇與威脅進行了綜合分析,為湖南省構建完整的區域物流體系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區域物流體系;SWOT分析;區域經濟
中圖分類號:F259.27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e efficient regional logistics system help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The article uses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internal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Hunan province, to build a complete regional logistics system of Hunan province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Key words: regional logistics system; SWOT analysis; the regional economic
1 湖南省區域物流體系構建的必要性
現代物流業是一個極具“關聯效應”的復合型產業,它緊密關聯交通運輸業、信息產業、生產制造業、商貿業、金融業等多種產業。根據區域經濟增長極理論,區域經濟的發展主要是依靠條件較好的少數地區和少數產業帶動,即把少數區位條件好的地區和少數條件好的產業培育成“經濟增長極”[1]。由“經濟增長極”通過乘數效應對周邊城市、地區發揮“擴散效應”,進而促使整個地區經濟協同發展,迅速增長。
因此,區域物流的發展水平、結構對提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優化區域經濟結構發揮著非常重大的作用,有利于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在中部崛起的歷史機遇面前,構建湖南省區域物流體系,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有利于促進湖南省產業結構優化、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2 湖南省區域物流體系構建的內部環境分析
2.1 內部優勢(Strengths)分析
2.1.1 物流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湖南省地處泛珠三角經濟區,是內地通向世界的重要門戶地區之一。近年來,湖南交通網絡建設逐步完善,截至2014年底,湖南省公路總里程達236 250公里,航道通航里程達11 968公里,位列全國第三。航線網絡更趨完善,全省長沙、張家界、常德、懷化、永州、衡陽6個機場共運營航線160多條,通航城市100多個。
覆蓋全省的湖南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也已搭建,該平臺以先進的IT技術為核心,以物聯網和智能物流為基礎,從產業全局發展角度,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和資源整合。此外,以長株潭為核心,環洞庭湖、湘南、大湘西為基地的“一核三基地”物流業發展布局已基本形成,省政府確定了以長沙金霞物流園、湘潭荷塘物流園、衡陽白沙洲物流園、郴州湘南國際物流園、懷化獅子巖物流園、常德德山物流園等8個物流園區為省級示范物流園區,推進全省物流園區的成熟與完善。
2.1.2 湖南省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產業呈穩健增長發展勢頭
近年來,湖南省國民經濟穩定增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06~2013年以來,GDP從2006年的7 493.17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24 501.67億元,年均增速為12.9%。
從三大產業的絕對數值來看,第二產業的產值由2006年的3 123.46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11 505.39億元,增長了3.7倍,增長速度最快;第三產業的產值由2006年的3 038.4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10 005.97億元,增長了3.3倍;第一產業的產值由2006年的1 331.31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2 990.31億元,增長了2.2倍,增長速度最慢。
從三大產業占GDP比重來看,第一產業的比重由2006年17.8%下降到2013年的12.2%;第二產業的比重由41.7%增長到2013年的47%,第三產業比重保持在38%以上。由此看出,湖南省第一產業的發展呈下降趨勢,第二產業發展一直穩健,仍是湖南省經濟發展的砥柱,第三產業正處于緩慢發展階段。湖南省2006~2013年產業結構如表1所示。
2.1.3 社會消費量持續增長,物流需求量增加
截至2013年末,湖南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 940.6億元,比上年增長13.8%,限額以上法人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
3 494.9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運輸量211 405.9萬噸,比2012年增長10.5 %。
2.1.4 商貿物流發展迅速
近年來,電子商務活動發展迅猛,這種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席卷全國,物流快遞業迎來了爆炸式的發展機遇。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湖南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2 085億元,同比增長52.2%,其中網絡零售額375億元,同比增長59.6%。長沙、株洲、郴州、益陽等市州的交易額占比居于全省前列,懷化、株洲、益陽、邵陽增長最快(數據來源: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2 內部劣勢(Weaknesses)分析
2.2.1 湖南省物流產業發展滯后于發達地區,標準化程度低
湖南省地處中部,經濟發展水平、對外開放程度落后于發達地區,物流產業起步比較晚,物流能力相對較低。湖南省物流產業發展水平比較低下,比較突出的問題比如本土物流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組織散亂,具備現代物流理念的企業少,物流設備設施落后、物流標準化程度低、物流管理理念及信息化管理水平離沿海發達地區還有較大差距。 2.2.2 物流資源配置缺乏統一性,經營管理不規范
物流是聯系生產和消費、城市和鄉村的紐帶,它已然成為國民經濟的大動脈,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各地方政府甚至各物流相關部門對物流業的發展關注程度日益增加,也紛紛出臺諸多法律性規范文件或政策措施,以期推動物流業的發展。然而這些規范性文件大多關系到各地方或各部門利益,缺乏統一性、協調性,地方或部門拉融資、爭項目、跑業務,對物流資源缺乏從產業的全局進行有效合理配置,導致資源浪費,效益不高[2]。
2.2.3 物流技術水平落后,物流高端人才匱乏
物流行業在日新月異的發展,物流行業的操作型人才數量增加迅速。然而市場急需的高端物流人才的發展卻不能亦步亦趨。目前,制約物流業發展規?;?、現代化的關鍵在于缺乏具備現代物流理念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尤其在“互聯網+商貿物流”的發展潮流中,物流市場緊缺能在供應鏈管理制高點上完成物流規劃設計及內部資源整合、精通物流IT信息技術等的人才。
3 湖南省區域物流體系構建的外部環境分析
3.1 外部機會(Opportunities)分析
3.1.1 中部承接產業轉移帶來的物流需求
在“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布局下,我國中西部地區重點吸納東部返鄉和就近轉移的農民工人口,加快發展產業集群。東部發達地區的一些勞動密集、低端的產業正大規模地向中、西部地區梯次轉移,伴隨產業轉移釋放出來巨大的物流需求。湖南作為中部勞動力資源大省之一,承接了從珠三角和長三角轉移過來的紡織、服裝、制鞋等加工企業,不僅拉動了本地經濟發展,促進了勞動力就業,還擴大了湖南省物流產業的需求規模[3]。
3.1.2 國家政策、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
物流業的發展日益受國家所重視,從2009年國務院將物流業作為十大調整和振興規劃產業之一,物流業發展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在2015年3月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發展物流快遞,把以互聯網為載體、線上線下互動的新興消費搞得紅紅火火。
為推動湖南省物流業加快發展,構建經濟發展新引擎,湖南省人民政府結合本省實際,制定了《湖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在這三年期間重點培育五大特色物流,分別是:電子商務物流、冷鏈物流、保稅物流、再生資源回收物流以及優勢產業物流。伴隨而來的將是一系列有利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陸續出臺,湖南省區域物流的發展勢必注入更強大的動力,更穩健地發展壯大。
3.1.3 國內物流市場進一步開放,物流運營改革進程加快
隨著物流市場的逐步開放,物流市場的競爭形態發生了變化,由缺乏競爭轉變為競爭比較充分,充分的競爭使得國內、省內涌現出一批優秀的物流企業。外資的逐步進入,更是掀起了激烈的市場之戰,國際物流巨頭搶灘湖南,勢必利用本身品牌影響力及資金優勢,將完整的經營模式、先進的經營理念與技術引入國內市場,有助于推動國內、省內物流企業“優勝劣汰”,物流資源在全社會范圍內得到重組,國內、省內的一些包括快遞企業在內的中小物流企業及其經營渠道或將重新整合,加快物流運營改革進程。
3.2 外部威脅(Threats)分析
3.2.1 區域競爭力相對較弱,來自周邊省市競爭大
湖南省是泛珠三角經濟圈的重要成員,但其發展與廣東、福建等周邊沿海省份相比并不具備明顯優勢,它改革開放時間比較短,開放幅度沒有沿海省份大,經濟發展水平較落后,產業層次還比較低,物流業起步晚,物流發展基礎較薄弱。在中部崛起政策中,與臨近的鄭州、武漢、重慶等省市相比,湖南交通、地理區位優勢不明顯,大型的物流平臺、物流節點在華中地區的選址往往選在武漢、鄭州等市,物流競爭激烈程度日趨嚴重。
3.2.2 物流服務要求越來越高,市場競爭更趨激烈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物流市場已逐步轉變為買方市場??蛻舻南M習慣在變,物流需求在變,他們對物流服務的要求也在變化。傳統的物流業務已不能滿足市場需要,客戶更追求供應鏈的優化、企業內外資源的優化整合、個性化的物流服務等。
3.2.3 三資企業加快戰略擴張,分割本土物流市場份額
湖南物流業起步晚,物流企業規?;潭炔桓?,且受到資金、技術、管理、規模效應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必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截至2013年末,湖南省從事批發和零售業的三資企業有1 267家,較2012年增加了102家,從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三資企業有90家。國外物流巨頭強勢入湖南,如全球最大的物流地產商普洛斯、澳大利亞嘉民集團入駐長沙金霞經濟開發區物流中心。這些企業落戶湖南,一方面直接推動湖南倉儲、物流樞紐的提速發展,同時也給湖南本土物流企業帶來了巨大挑戰。
圖1為結合前文繪制的湖南省區域物流體系構建的環境SWOT分析矩陣圖。
4 對策建議
通過上述SWOT分析法,湖南省可以根據內部、外部環境分析的四種結果(WO、SO、WT、ST)來選擇構建區域物流體系的對策。雖然湖南物流業具備良好優勢和潛在的市場機會,但也有自身特有的不足,還面對諸多的外來威脅,因此在構建區域物流體系的進程中應結合本省實際,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抓住機會,克服自身缺陷與不足,積極應對挑戰,實現湖南物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平海,管順豐. 區域物流體系的構建及實施對策[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12):20-22.
[2] 陳曉?h. 福建省區域經濟環境下的區域物流體系研究[D]. 泉州:華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21.
[3] 郭智芳. 湖南物流行業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J]. 現代經濟信息,2011(19):31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