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 管 平 滑 肌 細 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cells,VSMCs)是動脈發生鈣化的主要細胞,最近研究發現血管鈣化類似于骨的形成,它是由細胞介導的主動調節過程,同時存在平滑肌細胞表型轉變,并與多個成骨相關類因子相關[1].以往體外研究動脈病變的平滑肌細胞主要來自動物或人的主動脈[2],而對外周動脈的研究很少。血管平滑肌細胞是血管中膜的主要細胞成份,它的鈣化與血管的許多生物學行為有關。既往報道[3],VSMCs體外培養后傳代,其生物學特性仍然接近體內細胞,以體外培養VSMCs為基礎。模擬各種體內外干預條件,觀察研究VSMCs的細胞及分子生物學特性的改變,是研究心血管疾病發病機制的良好手段。本研究以酶消化法為基礎,總結一種方便、快捷、重復性高的分離、培養方法并進一步建立體外平滑肌細胞鈣化誘導模型,為外周動脈病變體外研究奠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DMEM培 養基(Hyclone公 司)、胎牛 血 清(Hyclone公 司)、DAPI染 液(Sigma公 司)、DMSO,0.25%胰蛋白酶(上海碧云天公司)、一抗:α-SMA單克隆抗體(Bioworld公司)、二抗:羊抗兔FITC標記二抗(武漢博士德公司)、山羊封閉血清(北京博奧森公司)。
1.2人股動脈VSMCs的體外培養
1.2.1人股動脈分離及原代培養
取正常人股動脈,由中山大學附屬醫院血管外科王冕博士提供,取自于正常遺體捐獻者。無菌環境下手術刀片刮除外膜和內膜,將中膜平滑肌層分別剪成1~2mm大小的組織塊,鑷子逐個貼在25cm2培養瓶上,培養瓶緩慢翻轉,加入20%的胎牛 血清含100U/L的青 鏈霉素的DMEM培 養 液10ml,孵育在37℃,5%的CO2的培養箱中;2h后輕輕翻轉培養瓶,組織塊被充分覆蓋。培養箱中孵育,2周左右觀察平滑肌細胞生長情況。
1.2.2人股動脈平滑肌細胞的傳代培養
將相互融合的原代培養的人股動脈VSMCs,在換液后的d3,棄去原培養液,用無菌的PBS輕輕沖洗3遍,用胰酶消化1min后,隨即加入新鮮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養液終止消化,用吸管反復吹打培養瓶100次,注意用力不能太大,否則細胞破碎。使細胞完全脫離瓶壁,鏡下計數:調整密度為1.0×105/ ml的細胞懸液,吸取5ml傳入新的培養瓶中,每3d換液1次,每次換液量約4ml,待細胞長至融合狀態后,可再傳代。
1.3人股動脈平滑肌細胞的鑒定
1.3.1細胞形態學觀察
將培養的平滑肌細胞置于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貼壁、生長狀況及形態并照相。
1.3.2免疫熒光染色
(1)將平滑肌細胞接種在13mm直 徑圓形載長約40%~50%左右,吸取培養基,加PBS沖洗3次,每次5min左右;(2)加入4%的多聚甲醛4℃條件下固定15min,加入PBS沖洗5min×3次,之后用預冷CH3OH洗3次;(3)預冷CH3OH -20℃通透平滑肌細胞5min,PBS再次沖洗5min×3次;(4)用10%的 山羊血清5%BSA封 閉液室溫封閉20min,加入1:150小鼠抗人平滑肌α-actin單克隆一抗,4℃孵育過夜,次日室溫復溫1h;(5)加入PBS清洗5min×3次,滴加綠色熒光標記的羊抗小鼠二抗,室溫避光孵育1h,PBS清洗5min×3次;(6)DAPI染 液 染細胞核15min,dd H2O清 洗; (7)Mounting Medium封片,熒光顯微鏡拍照,4℃避光保存。
1.4凍存細胞
選融合度>90%的細胞;按傳代方法用EDTA把貼壁生長的細胞消化下來,反復吹打100次;1000rpm離心去上清,吸入離心管中。先用DMEM高糖培養基8份+1份胎牛血清+1份二甲基亞砜配成10%的細胞凍存液,混勻后吸管吸至10ml離心管中,然后吹打細胞,動作輕柔,使細胞充分混勻。分裝至1.5ml凍存管中。將細胞凍存管放入4℃冰箱30min,后置入-20℃冰箱2h后,直接放入-80℃冰柜中。
1.5鈣化模型的建立
用鈣化培養基(正常對照組的DMEM培養基中 加 入10mmol / L β磷 酸 甘 油,10mmol / L丙 酮酸)培養,2d換液1次,連續培養10d,以制備鈣化的VSMCs.
1.6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軟件分析,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2 結果
2.1原代平滑肌細胞培養(圖1,見插二)
組織塊貼壁后1周,在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發現有細胞從垂直方向從組織塊邊緣遷移萌出(圖1A);2周 左右當組織塊中大部分細胞萌出后,組織塊便脫離,其周圍細胞密度更加增大,部分區域細胞相互接觸交替生長,出現“峰-谷”結構(圖1B)。平滑肌細胞從組織塊的周圍爬出,隨著時間的推移,4周時,平滑肌細胞呈典型的“峰谷狀”生長(峰:即多層細胞丘,可達8~10層,谷:即稀疏排列的單層細胞處,甚至無細胞處)(圖1C)。
隨著傳代次數的增多,平滑肌細胞生長周期逐漸縮短,五代以后維持在3~5d左右,八代以后維持在1~2d左右,所以我們選用3~8代的細胞作為本實驗的細胞。
2.2平滑肌細胞的鑒定
如圖2(見封三)示,經過免疫熒光發現,細胞SMα-actin高表達,說明成功培養出平滑肌細胞。
2.3平滑肌細胞鈣化模型的建立及鑒定
2.3.1鈣化斑塊的形成(圖3,見封三)
正常培養見圖3上,鈣化培養見圖3下。在普通培養基下,幾乎不可見鈣化斑塊形成(白色光點為鈣化斑塊);而在鈣培養條件下,可見平滑肌細胞出現明顯的鈣化斑塊。
2.3.2 VON KOSSA染色(圖4,見封三)
正常對照見圖4上,鈣化培養見圖4下。在普通培養基下,幾乎看不到鈣化斑塊形成(細胞VON KOSSA染 色,核固紅復染后若為鈣沉積則細胞質,細胞核均呈現紅色或者淡粉色);在鈣化培養條件下,可見平滑肌細胞出現明顯鈣化斑塊。
2.3.3 VON KOSSA后光密度值比較
通過軟件分析鈣化斑塊的累積光密度值,發現鈣化組鈣鹽沉積量顯著高于對照組(0.24 vs.0.04,P<0.01)。
3 討論
血管平滑肌細胞(VSMCs)是血管發生鈣化的主要細胞,它的異常增殖是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后再狹窄(RS)等疾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機制[4].對 于高鈣導致血管鈣化的機制尚未明確,目前采用的措施及方法比較局限[5].既往的研究只局限于動物和主動脈,和外周動脈存在很大的生物學差異,不能反映人體外周血管病變的細胞學特點。所以我們選用成人股動脈平滑肌細胞來作為研究的對象。目前眾多實驗室仍采用培養豬、兔、鼠等動物血管平滑肌細胞來研究平滑肌細胞的表達,但動物與人比較,有很大生物學特性的差異,亦有研究者采用胸主動脈、腸系膜動脈、人臍動脈來進行體外試驗,但是取材困難,亦不能代表外周血管平滑肌細胞所具有的特點。所以本實驗選擇采用更接近于外周血管特點的人股動脈,通過改良的方法,使用組織塊貼壁法來建立人股動脈平滑肌細胞體外培養模型,為完成相關的實驗打好堅實的基礎。
通過組織塊貼壁后3周,在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發現有平滑肌細胞從組織塊周圍爬出,隨著時間的推移,5周時平滑肌細胞呈典型的“峰-谷”生長,隨著傳代次數的增多,平滑肌細胞生長周期逐漸縮短,五代以后維持在3~5d,八代以后維持在1~2d,所以我們選用3~8代的細胞作為本實驗的細胞。通過免疫熒光發現,細胞SMα-actin高表達,說明成功培養出平滑肌細胞。
VSMCs體外誘導鈣化是研究心血管疾病發病機制的重要細胞模型。 Giachelli首先證實了人VSMCs在高鈣、高磷培養基中生長可發生鈣化[5].β-磷酸甘油是堿性磷酸酶的作用底物,分解后可以產生磷酸鹽,供給體外鈣化所必需的磷離子,從而促進細胞鈣沉積[6,7].而平滑肌細胞的鈣化是導致ASO發病和外科干預再狹窄的主要原因[8,9].我們研究發現平滑肌細胞經鈣化培養10d后,鈣化組與正常組別相比,在普通培養基下,幾乎無鈣化斑塊形成(白色光點為鈣化斑塊);而在鈣培養條件下,可見平滑肌細胞內出現明顯的鈣化斑塊及鈣鹽沉積。通過平滑肌細胞VON KOSSA染色結果表明對照組細胞質、細胞核均未呈現紅色,而鈣化組細胞質、細胞核呈現粉紅色。累計光密度值分析后發現,鈣化培養10d后,細胞內鈣鹽沉積量顯著高于對照組。
本研究證實了人股動脈平滑肌細胞處于高鈣環境下鈣化的表達,這與體內血管鈣化形式非常接近,可作為研究外周血管鈣化的細胞模型。
4 參考文獻
[1] Eddington H,Hoefield R,Sinha S,et al.Serum phosphate and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J].Clin JAm Soc Nephrol,2010,12:2251-2257.
[2] Vengrenyuk Y,Carlier S,Xanthos S,et al.A hypothesis forvulnerableplaque rupture due to stress -induced debondingaround cellular microcalcifications in thin fibrous caps [J]. PNAs,2006,103(40):14678-14683.
[3] Yoon SJ,Park S,Shim CY,et al.Association of RAGE genepolymorphism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the Koreanpopulation[J].Coron Artery Dis,2007,18(1):1-8.
[4] Lee BW,Kwon SJ,Chae HY,et al.Dose-related cytoprotectiveeffect of alpha -lipoic acid on hydrogen peroxide -inducedoxida-tive stress to pancreatic beta cells[J].Free Radic Res,2009,43:68-77.
[5] Yamamoto Y,Yamagishi S,Yonekura H,et al.Roles of theAGE-RAGE system in vascular injury in diabetes [J].AnnNY Acad Sci,2000,902:163-170.
[6] 劉 小鋒,何菂,蔡嫣,等。高血磷誘導慢性腎衰患者血管鈣化作用機制 [J].生理科學進展,2014,45(1):21-26.
[7] Kendrick J,Chonchol M.The role of phosphoru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vascular calcification [J].Am JKidney Dis,2011,(5):826-834.
[8] Tankova T,Cherninkova S,Koev D.Treatment for diabeticmononeufopathy with alpha -lipoic acid [J].Int J Clin Pratt,2005,59:645-650.
[9] Palit S,Kendrick J.Vascular calcification in chronic kidneydisease:role of disordered mineral metabolism[J].Curr PharmDes,2014,(37):5829-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