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生物教學中翻轉課堂模式的運用探究
【第一章】高中生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析緒論
【第二章】翻轉課堂開展課題研究背景及意義
【第三章】掌握學習理論與建構主義理論
【第四章】翻轉課堂在生物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第五章】教學實踐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缺點
【第六章】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結論和反思
【結語/參考文獻】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中的應用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 1 章 緒論
1.1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介紹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最初應用早已為公眾熟知,自美國林地高中開展這種教學模式后,其良好的學習效果得到了很多教育專家、學者的一致好評,因此,國內外有很多學校開始效仿這種教學模式并且努力適應這種教學理念,并不斷走進各學校參觀這種教學模式是如何開展的[1].自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引進我國以后,我國教育工作者要做的不應該是原樣照抄,而應該分析到這種教學模式到底適不適合我國的學情,以及這種教學模式的背后隱藏的教育理念是什么,在哪些地區試行這種教學模式,也就是把哪些地區作為教學改革的試點,必須要在實驗成果有實踐數據說服力之后才能讓更多學校參與進來,先試驗之后才能大范圍的推廣。
若我們只看到翻轉教學模式在美國教育方面取得的優良成績就急于求成地在我國推行,結果只會讓我國教育工作者和一線教師陷入迷茫的狀態中,不知道我們運用這種教學模式是為了什么,是以體現新課改理念為目的,還是應用這種理念去內化知識的構建和學習,我們要明確我們的教學方法在哪里存在問題,存在什么樣的問題。我們才能將這種教學模式充分的利用在我國的課堂上。
十幾年的新課程改革帶給我們的經驗,使我們不斷反思在課改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我國原來的教育形態和教育效果是什么樣,教育工作者希望通過新課程改革要使教育形態和教育效果達到什么樣,現在還沒有達到的,我們還要做哪些努力才能達到,這些問題都是新課改帶給我們的,也是我們在推行新的教育模式之前需要理清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應該看到新教學模式實施后的良好成果,也應該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要看到其深層次可能存在的問題。良好的教學模式在推行之前一定要解決之前的問題。
現階段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上并不是所有課程都適合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但是翻轉課堂的使用更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著--蛋白質》,《胚胎工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生態系統的結構》,《細胞增殖》等都可以由教師事先錄制好教學視頻,由學生課前初步對相應知識進行學習并提出問題,在結合教師事先設計好的問題把學生在課前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呈現在課堂上,再由師生共同在課堂對其進行解決。
1.2 學生現狀
(1)學生的學業負擔有增無減。據網絡調查結果顯示:自實施新課改以后,各學校的教學難度不但沒有下降,學生負擔不但沒有減輕,反而教師的教學壓力和學生的學習難度更大了,新課實施后,對實施效果滿意的家長、教師和學生少之又少。在新課改理念的普及下,大多數中小學校增加了很多開放性課程,目的是適應新課程理念,但是很多家長、老師和學生認為在高考壓力如此大的形勢下這些課程的開設完全是在浪費時間,對孩子的前途發展幫助甚少,新課改的實施使得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漸變淡,很難恢復到艱苦的學習中來,畢竟我國仍把高考看作是決定孩子命運的重要標準,新課改實施后,開設了許多新的課程,但是這些課程在高考中根本沒有為他們增一分光彩。但是卻在日常學習中占用了正常的學習時間。為彌補這些實踐課程占用的時間,老師們不得不不在課下給學生加課,或是增加作業量,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家長為提高孩子們的成績,更是在假期給孩子報各種補課班,這些做法不但失去了新課程理念的意義,更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在這樣的壓力下,會對自己的學習狀態失去信心,對家長也產生了抵觸的情緒,學習積極性大大降低,對學習欲望也很難復燃了。學生更加厭學了。究其根本就是學生課下真的是太累了。
(2)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待于提高。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所謂復合型人才,就是高素質的綜合人才,要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綜合發展,不再僅以學習成績論英雄。然而,隨著現今社會政治、經濟、自然的飛速發展,社會賦予學生綜合素質的定義遠遠不是這些。當今我國的教育實情及各高校錄取制度仍是以學生成績作為重要標準,學生的智商是有所提升,然而,現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并不是僅僅會讀書的機器,而是綜合性人才。學生們只注重學習成績的提高,只知道要應付考試,面對高考,往往忽略了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發展。
1.3 傳統教學模式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現狀和比較
傳統教學方式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最大區別在于學生和教師的地位和角色的大幅度轉化[2].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這也是當今教育模式的主流,正因如此,它使得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降低,也錯過了大量的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交流的機會,學生在課堂上成為“傾聽者‘,教師主宰著課堂,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就像是一個等待填滿知識的容器,不具有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然而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是課堂的真正主人,是整堂課學習知識的唯一受益者,也是課堂效果的最終體驗者,是課堂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要注重探究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注重培養學生之間探討交流學習的能力。
從課堂教學形式角度看,傳統課堂采用老師講為主,學生聽為輔、學生在課下做作業的教學形式,課堂上師生間的互動成為課堂教學的”零星點綴“.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前通過對教學視頻或其他教學資源的學習,對新知識有初步的了解,在課堂上再針對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與在課前練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與同學和老師共同探討和交流。最后進行分組討論,針對各組提出的問題大家共同探討,共同進步。
傳統課堂與翻轉課堂在時間分配上也不同。傳統課堂約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由教師支配的,教師決定著課堂利用率。翻轉課堂不同的是,學生主導著上課時間,他們多了更多課堂上的互動交流時間。
在課堂教學內容方面,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傳授新知識或是習題的講解,以講師的講解為主,教師的講解是一節課的核心,教師才是課堂的主人。
教師負責把要講解的知識點講清楚即可,不會過多的考慮學生到底接受了多少,教師主要是負責完成一節課的教學進度,至于學生對知識的內化過程完全是學生在課下的事,是學生自己的事。最后通過紙質測驗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而翻轉課堂是以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為核心的。教師的講授大多是以微視頻的形式呈現,課堂上的核心是師生之間共同解決疑惑的環節,以及教師總結的環節。
每一種教學模式都必須面對一定的教學評價,這樣各學校才會有取舍的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但是,不同的教學模式所采取的評價方式又有所不同。傳統課堂里,以紙質測驗的結果即分數的高低作為評價的重要標準,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強調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全面發展,傳統教學模式的知識掌握評價是以紙質測驗的形式體現,很少考慮其他因素。然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不是完全否定傳統的紙質測驗,它只是從更多維度對學生的多方面能力給予綜合性評價,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課程改革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