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生物教學中翻轉課堂模式的運用探究
【第一章】高中生物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析緒論
【第二章】翻轉課堂開展課題研究背景及意義
【第三章】掌握學習理論與建構主義理論
【第四章】翻轉課堂在生物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第五章】教學實踐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缺點
【第六章】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結論和反思
【結語/參考文獻】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中的應用結語與參考文獻
結 語
翻轉課堂是信息化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信息化服務教育事業的重要成果,也是當代教育方式的重大變革,在國內尚未全面應用,我們必須正視和逐漸接受翻轉課堂。我們不能僅僅停留于理論層次的研究,更要付諸于實踐,我們應該把這種新教育理念更多地應用于教學實踐中,但實踐過程中還會遇到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學校不具備先進的網絡平臺、教學資源和硬件設施;教師不能完全具備翻轉課堂的素質等。翻轉課堂需要這些先進的條件,但更需要的是先教后學的先進理念。這就需要有更多的實踐者參與其中,為我們的教育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1 林才英,趙楊。翻轉課堂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1):65-67
2 孫曉瑩。翻轉課堂在人文地理中的應用??平虒Э?。2014,(11):5-7
3 李宏敏?;诜D課堂教學理念的課程設計與開發。廣西師范學院學位論文。2013:24-32
4 陳曉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華中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4:7-35
5 紀琴。生物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實施和突破途徑。生物學教學,2005,(10):21-23
6 王納新。淺談探究式學習在生物課堂教學改革中的運用-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06,(6):53-54
7 胡人杰。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實施探究式教學的研究[學位論文] 2006:1-49
8 W.C.Briggs.Thirty Year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One Men'sExperience.Educational Technology,20(2),1980,45-50
9 Thomas R.Lord.2001.101Reasons for Us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Biology Teaching.TheAmerican Biology Teacher,63(1):30-37
10 施亞筠。幾種自主學習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期刊論文]-中學教學參考2010,(32):119-120
11 高中《生物》(必修 2)。第 2 版。北京:人民教育 m 版社,2007.11 天漢族著。交往學習論〔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12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The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6.
13 賈如敏。淺議翻轉教學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讀與寫 2009,(06):151
14 趙娜。高中生物微課程的探索與實踐[D].遼寧師范大學,2008:1-36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6 李建平。聚焦新課程[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8):26-28.
17 Reil.M.M. Learing Circle;Virtual communities for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Z].Electronically Published atURL:1993
18 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 (4):62
19 張躍國,張渝江。透視“翻轉課堂”[C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 (3):78
20 熊炯?!胺D”語文課堂之教師手記[C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 (3):26
21 楊剛,陳立。十大“翻轉課堂”精彩案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26-30.
22 Harris.J.B.Organizing and facilitating telecollaborative Projects.The ComPuting Teaching[J].1995,5:26-28
23 蘭艷。美國柳幣的“翻轉課堂”體驗[C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 (9):96
24 賴文繼。簡論“翻轉課堂”的價值[J].廣西教育,2012 (10):58-59
25 周路?!胺D課堂”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閱讀,2012 (12):25
26 曾貞。反轉教學的特征、實踐及問題[J].中國電化教育,2012(7):89
27 王聶飛。建構主義理論下的日語教學模式探析[J].知識經濟,2011(17):152-153
28 楊麗珍。淺談建構主義對新課程改革的影響[J].福建教育學學院報,2008(11):33-34
29 Seardmaalia.M,Beeriter,C.,Melean,R.S.,Swallow,J.,&woodurff.E.ComPuter SPPortedintentiona1Leanringenvironments[J].oJumalofEdueationalComPuting Reseacrh,1989,5:51-68
30 PaPerPresentedattheAnnualMeetingofAERA,Newyork,1996:35-38
致 謝
本人的學位論文是在王亞芬老師的親切關懷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她嚴肅的科學態度,嚴謹的治學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我。在每次設計遇到問題時王老師都不辭辛苦的講解才使得我的論文得以順利進行。從課題的選擇到項目的最終完成,王老師都始終給予我細心的指導和不懈的支持。
在此謹向王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
另外,我還要感謝和我一起愉快的度過三年研究生生活的同學和尊敬的老師們,正是由于你們的幫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個個的困難,直至本文的順利完成。
在論文即將完成之際,我的心情無法平靜,從開始進入課題到論文的順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老師、同學、朋友給了我無盡的幫助,在這里請接受我誠摯的謝意!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