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自主學習就是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與之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性學習。自主學習強調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培養學生的獨特性和主動性,在教師的指導下富有個性化學習。新課程標準理念之一,如何把新的生物教學理念自覺地落實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如何在生物課堂上促成學生的自主學習?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幫助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目標,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并遵循一定方法獲取知識的智力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環境,指導學生針對學習內容不斷調節智力活動,促使他們運用已有知識、技能,積極主動地探索新問題。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觀念只有融化在每一個學生的心田,轉化為自覺的意識、行為才算落實到位。
1.1 讓學生主動參與
在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才有好效果。例如,教學《營養繁殖》,知識點是弄清什么是營養繁殖,分清繁殖的方法。
為鞏固知識,并未采取教師舉例,學生說植物或部位的教法,而是從學生的意愿、情感出發,讓每個學生想出、說出自己對植物進行繁殖的最常用的方法和部位。課上十分活躍,有的說用柳樹枝插到河邊最省氣;有的說把夾竹桃枝彎到地上就能長成新的小樹;有的說桃樹用桃核來種,也可以用桃枝來嫁接;還有的說“葉子也可以種,我家里的那個不知名的花就是用葉子來繁殖的!”怎么樣,主動參與,自學起來就能產生火花。
1.2 學生進行前知的重組
只有進行前知的啟動,自我建構,才能促進自主學習??赏ㄟ^參與、詢問、質疑、評價等方法激活。但是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手段,關鍵是讓學生樂意又自然地流露真實的前知。例如在教學中有這么一個問題:為什么近親結婚危害子孫后代和國家民族?學生們就會聯想到前面所學習過的基因、遺傳、伴性遺傳等內容,然后進行篩選、歸類有機地整合,方能來進行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就具有啟發性、懸念性,以激發學生積極地獨立探求知識的興趣和欲望。
2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持久內在動力
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教學是認識與情感相互促進的過程。動機是一切學習的原動力,它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主觀因素,是學生學會學習的前提。
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其求知興趣,才能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持久的動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然而,現在的中學生大多仍習慣于老師“喂”知識,而不是主動地去學,更不要說靈活應用。中學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物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科學。它是農、林、牧、副、漁、醫藥衛生、環境保護及其他有關應用科學的基礎。但他們認為書本上的知識大多與實際生活無關的,沒有實用性。
而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大量的生命現象,許多需要解決的生物學問題。所以,我在課堂教學中盡量將課本上的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如講到《光合作用》一節課時,先讓學生討論一下本地的玉米、小麥的生產,讓學生在預習時考慮在栽培中所涉及的各種做法的用途。這樣使學生覺得學有所用,學習的積極性自然提高。
設計一些小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做,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外界溶液濃度影響根細胞的吸水”實驗中,讓幾位學生在教室內自己動手做演示實驗,然后讓全班學生一起觀察實驗現象,討論實驗結果產生的原因。由于是自己做的實驗,親身體驗到不同的處理方法造成不同的結果,就很自然地產生揭開謎底的欲望,激發起學習的欲望。
另外,課前五分鐘討論也不失好方法之一,就是要求學生將社會上相關生物的熱點、新聞,聯系所學的知識進行解釋、評論。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靈活應用知識,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對所學知識進行內化,或尋求進一步的知識。
3 營造情感氛圍,激發自主學習的動機
首先要加強師生情感交流,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課堂教學既是知識信息傳遞反饋的過程,也是復雜的人際交往過程。
良好的教學環境能激發學生積極性的情感,并以此為中介來促進智力活動的進行和個性的發展?,F代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對個體的認知過程具有組織和瓦解的作用,它能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課堂行為,并微妙地影響和改變其學習質量。因此,教師要樹立新型的師生觀,建立平等、和諧、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師生關系。對于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偏?!毙袨?,教師應該寬容、理性的對待,要以賞識、激勵學生為主,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一切為學生的可待續發展服務。只有這樣,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向往。
其次要創設課堂教學活動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胺彩歉挥谐尚У膶W習,學生必須對要的材料具有深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生對學習活動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它是學生獲取知識的推動力,是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在教學中要運用飽含感情的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繪聲繪色地將學生引入神圣的生物教學殿堂。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做到:課前預習;課堂上專心聽講,認真做筆記,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大擔提問,積極回答問題;課后復習,結語歸納,查漏補缺,并獨立完成作業;平時遇到問題先動腦筋思考,然后使用工具書或不恥下問。
總之,自主學習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最佳途徑。自主學習能力就是解決學生“想學”、“會學”的問題,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絕不是旁觀者,并要積極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要適時點撥,給予幫助。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決不是一朝一夕能培養出來的,它需要教師長期的培養、訓練、指導,并在學習過程中逐步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