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是基于一門課程的某個重要的專題 ( 單元、主題等) 而設計開發的一種微型在線視頻網絡課程。是由基于某個重要專題的系列化、連續性、層次化的微課構成。其作用可以向學生傳授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專題或總結復習,非常適合學生的自主學習、意義建構及成績提升。由于高校課程的特殊性,單一的微課不能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知識點 ( 因為微課時間必須要微) ,因此專題微課在高校方興未艾[1 -3].
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解決教什么、怎樣教的問題,以教學效果最優化為最終目的。團隊成員選擇 《生物化學》課程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問題 - 酶動力學研究制作相關專題微課 ( 專題 1: 米氏方程; 專題 2: 溫度、pH 對酶動力學的影響; 專題3: 抑制劑對酶動力學影響; 專題4: 酶活力概念及酶活力測定,各自制作一個 8 ~ 10 分鐘左右的微課教學,建立相關專題微課,通過教學實施并改進,力爭達到預期目標[4].
1 教學設計準備
1. 1 教學目標
( 1) 使學習者準確理解和掌握酶抑制劑的概念和分類,不同抑制劑會導致動力學參數怎樣的改變,原因是什么。
( 2) 使學習者提高學習知識的技能,例如在分析三種可逆抑制劑對動力學參數的影響時怎樣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 3) 使學習者掌握研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微課中講到的磺胺類藥物的作用機理就是實際運行理論來分析問題的典型案例。
( 4) 為后續酶工程的學習奠定基礎。
1. 2 學情分析
《生物化學》課程作為化學工程與工藝、輕化工程專業課程在目前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對本專業發展及應用有較大的幫助。根據培養計劃,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具體專業培養目標、課程矩陣情況確立教學目標,重點選擇相應內容進行講解,為其所用,因此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教師具有近 13 年的生物化學一線教學經驗; 學生 ( 考慮其知識儲備,學習方式、思維方法、學習態度等) ; 教材選用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生物化學簡明教程》 ( 第 4 版)張麗萍,楊建雄主編 ( 高教出版社,2009) ( 見圖 2) .
2 教學設計實施
2. 1 重點與難點
( 1) 重點: 認真分析概念、分類等途徑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抑制劑與變性劑等概念的區別,動力學參數變化。
( 2) 難點: 怎樣從根據米氏方程中參數 Vmax 及 Km 的物理意義進一步分析其變化本質。
2. 2 設計理論依據
根據圖 3 布魯姆教育理論,整個微課制作過程中設計了 6個環節,分別對應 ( 知識、理解,適用、分析、歸納小結、評價等維度水平,具體見下表的組織形式。
在制作過程中,制作者盡可能按照這種教育理論模式建立自身教學過程,在后期分別制作的 8 ~10 分鐘視頻中完全得到體現。
2. 3 教學方式與方法【1】
2. 4 教學過程安排==以專題 3 為例,設計教學過程安如表 2.【2】
直擊主題,點出微課的內容,即 “抑制劑對酶動力學影響”問題引入以三個問題: 抑制劑的概念、分類、對動力學參數的影響進行課程引入,使得學生進行思考,跟著老師的思路引入概念在講解概念時重點講解抑制劑的特點,因為理解了這兩個特點后對后面的學習十分輕松,同時可以引入下一個問題對比學習對講解分類時和競爭性抑制劑、非競爭性抑制劑、反競爭性抑制劑時采用對比學習的手段,效果很好舉例深入通過舉例-磺胺類藥物的抗菌機理來加深對抑制劑概念的理解,同時舉一反三起到很好的作用內容小結 總結微課內容
2. 5 作業與考核
( 1) 課后要求學生通過相關移動終端觀看視頻,甚至自己制作視頻。( 2) 通過各種渠道進行交流探討。( 3) 考核方式應該多種多樣,尤其在現代技術極其發展的情況下,對 90 后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們應積極引導而不是堵,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又符合發展潮流。當然這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教育技術的飛快發展也將使得教師必須提高自己。
3 教學設計反思
3. 1 設計說明
( 1) 通過前期參加學術會議和我們關于微課的經常討論,形成我們自己的一些看法,并將這些看法融入到我們的教學行為中,成為教學設計、制作微課錄像的指導思想。目前的眾多微課中,單個微課占絕大多數。用于教學,作用是很有限的。單個微課知識分布很散,并且有很多微課重復同一個知識點。這些微課如果要用于教學,日常教學需要的通常沒有微課,有了微課的也不好查找。
( 2) 怎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在教學中應用微課的問題呢? 那就是有計劃有組織地制作專題微課,并搭建微課應用平臺。例如網絡教學走紅的 “可汗學院”,單獨看個別的微課程,薩爾曼·可汗的微課不一定很出彩??墒?,可汗學院的是系列課程( 專題微課) ,3500 個系列微課程視頻融會貫通,支持可持續性地個性化學習??珊箍梢哉驹诟叩慕嵌热徱曇粋€學科中每一個知識點所應該教授的程度,并配合以自己更深的理解,更深入淺出地講述。值得注意的是,可汗的講述往往已經超越了教材。微課帶來了有關微課的教學改革。如 “顛倒課堂”,實現了學生的高效和個性化學習。無論是 “可汗學院”,還是“顛倒課堂”,都是以系列專題微課為依托的。
( 3) 單個微課若不去反思學科中每一個知識點之間更深的關系,不去超越教材就難以突破微課價值的瓶頸。拿出一個微課和可汗的微課程一比,有可能反倒是贏了。但是不成體系的微課,不足以支持學生可持續的個性化學習,在教學中也難以應用。因此微課不能以數量取勝,不以單個完美而取勝。要讓微課構建成一個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充分發揮其所長,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師生。
基于上述的感性認識,作為我們開發專題微課,并進行微課教學設計和錄制的指導思想和教學改革的動力源泉。
3. 2 教學評價
( 1) 自我評價: 教學思想先進,符合時代要求; 課程內容安排合理,條理性強,符合認知規律; 信息量大; 教學內容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培養。因材施教,方法靈活; 課程講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和調動學生潛在的能力,給學生以深刻的創新熏陶; 積極開展教學法研究與應用,科學、合理、有效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效果好; 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 2) 同行專家評價: 多次進行過公開課,專家評價良好。( 見公開課評價) .
( 3) 學校評價: 團隊近五年獲得較多學校教學方面的榮譽。( 省現代教學技術優秀獎、校教學優秀獎、教壇新秀、教學十佳等) .
( 4) 學生評價: 近五年學評教為 A ( 見學校教務處評價系統) .
3. 3 教學設計及實施不足
( 1) 語言不夠嚴謹、精煉,缺乏活力,在錄播時緊張,個人平時教學特色不能充分發揮;( 2) 由于我們對錄播設備及后期制作知識了解不多,所以對做出微課視頻效果不滿意,還需努力。
參考文獻
[1] 段露航。 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進展說明[EB/OL]. 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
[2] 胡鐵生?!拔⒄n”: 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 中國電化教育,2011( 10) : 61 -65.
[3] Wikipedia. Microlecture [EB/OL].
[4] 朱長俊,于建興,馮德明?!渡锘瘜W》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 教育理論與教學研究,2013( 3) :116-117